构筑育人全景 有形蕴育无形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的德育管理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西南位育中学自建校以来,以“立德树人”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校名为起点,把“中和位育”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之渊、管理之基、方法之据,把“凝炼中和位育学校文化,激发每个学生成长自觉”作为我校这所民办完中最大的办学优势与亮点,学校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二十年,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顺畅的运行机制和比较完整的操作序列,切实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下是我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进行德育管理的几个维度,供各位讨论指正。
一、教育目标立体化
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渊源,提出了培养“一个打上民族底色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的德育目标,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围绕“民族底色”,我们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萃取,使之具备现代价值,为青少年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根基,使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精神浸入血脉,达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学生心田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序列化
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上,我们构建了整体设计、凸现层次、相互渗透、动态递进的序列化德育目标和内容。
1、搭建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序列化德育教育目标体系:
内容 |
年 级 |
分 层 目 标 |
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
总目标 |
弘扬 传统 美德 培育 时代 新人 |
预一年级 |
1.孝敬谦恭---爱从这里起步 |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谦虚礼貌教育 |
培 修 育 炼 高 健 尚 康 人 性 格 格 |
初一年级 |
2.发愤乐学---树立正确苦乐观 |
立志勤学、团结友爱教育 | ||
初二年级 |
3.奋斗自立---迈好青春第一步 |
勤奋节俭、求索创新教育 | ||
初三年级 |
4.敬业自强---做最好的自己 |
敬业尽责、自强不息教育 | ||
高一年级 |
5.定位立志---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 |
诚实守信、爱国爱民教育 | ||
高二年级 |
6.挫折磨炼---成才的最好学校 |
人贵有耻、整洁健身教育 | ||
高三年级 |
7.学会负责---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
严己宽人、清正廉洁、天下为公教育 |
经过反复微调与磨合,我们以学生到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本年级特点出发,形成了初高中衔接、以年级为阶梯、既各有主题、又构成系列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课程序列。例如,如针对高二学生学业差距拉大,学习困难增多,心理上容易出现动荡、迷茫,常常产生自我怀疑、焦虑等情况,我们确立了“挫折磨炼——成才的最好学校”这一德育教育主题。
2、丰富了以德育目标为单位的德育内容体系
在各年级德育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年级德育内容进一步完善与纳新,实现大主题不断完善、小德目不断细化。例如预初年级,既有“孝敬谦恭”大主题,还分解设计了知恩、感恩、报恩等小德目;针对初一年级“发愤乐学”大主题,设计了知学、善学和乐学的小德目。
此外,我们开发了《五常新说》、初、高中《古文选编》等校本教材,设计了“读家信、写家信”、“红红中国节”、“家长榜样寻访”、“礼仪修身”、“人文大讲堂”等系列化德育实践课程。
三、教育方法主体化
学校尝试用和风惠畅的“近、小、实、亲”的和谐德育方式教育人,达成学生内外部诸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在教育方法上体现学生主体化,我们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索和转变:
1、从灌输到对话
力求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景,对社会热点事件、热点话题和案例如“魏则西事件”、“八达岭老虎事件”等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大道行思”、“我思故我在”、“明德小语”、“思录园”等“无声课堂”,提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思辨能力。
2、从感悟到行动
设计了“城市探宝”、“我秀我精彩”、“离校仪式”、“走石子路”等实践体验活动,把道德认知深化为道德实践;通过“志愿者服务”、“月主题”活动、“长假社会调研”等使学生在践行中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育途径一体化
学校在德育途径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课堂教育主线、课外实践主线、家校社协同主线三线并举的有效德育工作网络。
1、学科德育一体化
利用课堂教育阵地,做到必修课、选修课、拓展型课程全面渗透。必修课中,实施渗透三部曲,第一步:开学初,由各教研组列入学期计划,备课组定期德育备课,制定本学科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渗透的计划,进行年级德育目标与教材内容的统整,保证校本德育目标的落实。第二步:在对教研组、备课组考核评价中,加入德育渗透内容完成情况的权重。第三步:学期结束每位教师撰写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个案,由教导处和政教处联合开展优秀个案的评比表彰,并编撰收录在《德育园地》中。这样,有利于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推广。
拓展型课程中,开设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 中国古诗词”、“ 中国历史人物概述”中华传统文化普及类课程,以及“百家姓”、“上海方言”、“弄堂游戏”、“走近徐家汇”等特色微课程。
研究型课程中,学生进行了“多伦路文化地标面面观”、“上海近代史遗迹探访”等多个课题的调研。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更具亲和力和实效性。
2、学段一体化
围绕德育目标,我们对校内教育活动进行了整合,并逐步打造出仪式教育、学生社团、自主探究性平台、领袖人才培养基地等特色化校园活动,设计了八大发展平台:
(1)课内外结合的“非遗”学生社团活动;
(2)“走进经典”学生领袖骨干群体培养系列活动;
(3)《五常新说》拓展性校本课程;
(4)“红红中国节”由月主题引领的校园文化活动系列;
(5)以提高问题意识为中心探究性学习平台;
(6)高初中联动的榜样系列寻访活动;
(7)以辩论赛、课本剧、课前演讲为主线的口才训练活动;
(8)以社区与基地为主阵地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区一体化
学校对接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德育学区化、大中小一体化及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德育协同推进机制;尝试实行跨校特色选修课程和人文大讲堂、教育基地的共建共享;近年来在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的指导下,连续举办了三次“德润田林”德育讨论会。
4、党、团、队一体化。
利用完全中学党、团、队同时存在的优势,以党带团,以团领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催生政治认同,探索初高中一体化的纵向衔接系列仪式教育活动,如 “十四岁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入团审批会”、“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以及“清明诵诗会”、“红五月歌会”等,力争使这些活动成为我校特色化和品牌化实践活动项目。
五、教育队伍全员化
在教育管理上,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积极探索德育管理的全员化模式,并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以“三大版块”的形式,努力为教师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提供条件:一是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的每周德育备课活动;二是全校范围的每月德育工作论坛;三是学期的班会课、主题课大奖赛。
2、社区、企业、家长共同参与。利用社区、企业资源,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三类基地,形成校外教育主线。比如腾讯上海、土山湾博物馆、上海市隧道工程设计院、宋庆龄故居等。
3、学生自主管理,力求做到活动内容自己策划、活动流程自己组织、活动过程自己参与、活动效果自己评价,学校层面设立学生会维权部,年级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六、教育评价客观化
学校尝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情况通过量化,制定出评价内容,列入“西南位育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现一定权重,并作为评选校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当然条件;同时每年结合年级目标,评选西南位育中学“美德之星”,作为学生评价中的重要依据。
有校友回忆说,“我在母校的七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年都有针对性的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每个主题都鞭策着我,激励我不断前行”。的确,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不懈求索,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思想认识之中,落实到学生言行举止之间。培植青少年学生的文化基因,携手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生态环境,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