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策略
——与我校青年教师谈岗位成长
西南位育中学 张建中
一、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较为理想的客观环境
人才成长离不开环境。总体上说,西南位育这个校园、这块沃土,为教师专
业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客观环境。
1、学校优良传统、良好群体氛围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沃土。
建校十六年,一直坚持创设的和谐群体氛围,逐年积淀的以“中和”为核心
的学校文化,我校逐步形成的“文人相敬”、与人为善的人际环境,这都是对大家成才的最有力的支持。
2、走上讲台前三、五年的良好开端为未来发展有了坚实铺垫。
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运气是在入职初期能进入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和谐氛
围、众多优秀教师的好学校。最大机遇是当教师的最初几年的“第一感觉”,就是所谓“第一口奶”吃得很好。青年教师一定不会忘记第一、二年特别忙,特别充实,这实际上无形中在大大提高了你的成长速率。
3、我区逐步摆脱应试,不断优化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为我们提供发展契机。
4、一群德艺双馨、甘当人梯的名师引领,为新秀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5、西南位育“三高”“一流品牌校”的新目标呼唤着更多品牌教师、特色
教师的涌现。
大环境好,学校氛围佳,我们更要倍加珍惜,抓住先机。
二、加速专业发展的目标设计与发展策略
1、做“有思想的实践者”,做“反思性的实践者”。
(1)首先应做一名优秀的实践者。
●一名优秀实践者、一名好教师应该把整个教学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充分、很扎实,绝不匆匆走过,决不蜻蜓点水。
●基本的方式、一般的规律是最最普通的,也是最有力量的,是专业发展的根本基础(这里包括教学五环节,我校教学常规25条,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条规与日常工作规范)。
●认真实践是确保质量、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的基础,这是我们学校,也是每个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方式无非就是这么几种,规律无非这么几条)关键在于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常的事做实就是不平常。
(2)贵在反思的自觉性,持久性。
同样有大量教学实践的积累,但每位教师最终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其中重要因素取决于你会否坚持反思,并保持持久性,形成自觉性,不断增强深刻性。
我校许多青年教师,教学已经有一定能力,“扒分”已有点办法,学生也比较认可。但如果仅仅精于“应试”,整堂课除了解题还是解题,满足于学生欢喜、家长认可,这就压缩了自己的发展与成长空间,决不要做没有思想与理念的实践者。
●把握自己特点与特长,逐步形成鲜明的“成长目标”。
一定要因人而异,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立足现有岗位,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确定自己的近期发展愿景。
●把日常的教学循环链,用经常性的思考来串联,使每一环节都具有思考的含量,学会用理性的分析,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后的经常性反思,以理性思考不断微调自己的教学行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行为的成熟度和科学性。
反思可以采取“教学后记”、“教学手记”、“教育教学个案”等文字形式,长期积累,以逐步实现“技术性熟练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型。
(3)在相当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
●一位品牌教师,一位特色教师必须有一种个性化的,并坚定地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见解。
教学主张是对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坚定的见解,是在大量教学实践后,经过反复理性思考后由形成的理念的一种凝聚,也是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内核。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教学主张的个性化表达。
●一位优秀教师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与反思,要形成对本学科特质及其教学方法的个性见解,从而实现从“解题”“应试”到传授学科思想与方法的转化。
我们学校有的教师全部精力全扑在解题、分数上,不讲学科思想,不讲教育理念,一讲科研就头痛,直呼没时间;有的又倒过来,日常教学不太上心,讲科研、写文章、公开课又非常投入。我们都要防止这两个极端。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打开发展空间。
2、正确把握家常课与公开课的关系,紧扣课堂教学这条主线。
(1)高度重视日常教学实践,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努力成为“三性、三课、三题、三步曲”的成功实践者。
普普通通的日常课,日常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阳光和土壤,没有日常课的积淀,所有的成长与发展都是空话。
●要对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激情,充满新鲜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同一年级踏步,极易造成教师视觉疲劳,消退新鲜感,造成创造激情的淡化,甚至造成厌倦和懈怠。所以,驱赶重复感,让日复一日的看似平淡的教学变得鲜活,充满生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
●认真反思每堂课的得与失,让日常课上出不一样的“味道”,让课堂洋溢创新的活力和张力。
创新决不是脱离规律、拒绝理念的一种“别出心裁”,而是沿着规律与理念的思路,用慧眼在习以为常中发现不平常,是呈现规律的一种信心与能力。
初涉教坛,要以传承为主,打实基础;积累相当教学经验老师要大胆探索,要勇于有创见。
(2)百倍珍惜各类公开课的展示机遇。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公开课。我们既反对离开扎实的日常教学,热衷上两节扎眼公开课来妆点门面,也反对为了公开课而过分形式主义的刻意追求。但是公开课的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公开课是一种展示,是已有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系统化凝聚和教学思想的清晰化表达。
●公开课的准备、实施、课后的交流总结,这个打磨的全过程是把你的教学作为一个客体进行审视、研究、提升的过程。
所以一位老教师曾经这样说过:不加思考地上一个学期的课,不如扎扎实实上好一堂观摩课、研究课。的确,这种课前课后的“打磨”,可以让你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经历与体验,让你走进课堂教学的本原,探寻到教学的真谛。公开课的最大价值不在课的本身,而在备课与探究的全过程。
这里要强调,我校五年教龄以内年青教师要争取多开课,对于你们讲,几乎一张白纸,周边老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倾情相助,以加速你的成长。教龄长一点老师也可多开点研讨课、展示课,加强在课堂教学研究上的交流互动。
●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三类课型都需要我们通过观摩与交流,深入研究,提炼经验。
(3)各级组织在确保日常教学前提下,将为各个层面教师创造更多展示机会。
3、准确定位、立足岗位、求真务实,实现专业发展的突破。
(1)学校发展急需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不同专长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建立我校合理人才结构,是优化和发展我校人力资源的基本依据。
学校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各类教育人才,我们须建构一个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正确定位,寻找每个人最近发展区与最适合发展目标。
由于教龄、学科不同,积淀与能力有区别,性格、特长、优势相互差异,所以无法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只有每个人静心思考、冷静审视,针对主客观的需要与可能,制定自己的发展愿景。其中的原则我想不外乎:
●一定要坚持扬长避短,充分认识与发掘你个人优势。
如一位位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他在大学里参与的戏剧活动,使他在指导学生课本剧上,把他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有的优势是显性的,有的优势较隐性,也要自我发掘。譬如一位数学教师喜欢解题,能力也较强,由于接触题量大,是否可以考虑通过一定钻研与探究,集中攻克试卷命题,在这方面成为校内的一个高手,显然这也是学校十分需要的。
●要瞄准学校客观需求,设计发展方向。
如一位外语青年教师发现学校第二外语教学是特色,现任教第二外语教师退休返聘已多年,总需要有人接班,她就主动想到在大学第二外语学的是法语,业余时间就主动开展法语进修,这样学校需求与个人发展又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切忌好高骛远,坚持走小步,不停步原则。
宜设立阶段性小目标,来逐步达成大目标。
不妄想一口吃成胖子,一夜建成罗马城。尽管步子不大,但只要坚持迈步前进,其积累下来的跨步会超出你的预想。
(3)立足岗位,努力实现充分满足学校需要与加速个人专业发展的和谐结合。
●每个岗位都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每项工作都是学校这部机器不可或缺的部件。
每学年的工作安排是综合学校全面需要、个人近期中长期发展、人个意愿等多种因素,经过反复论证,相对比较成熟方案。
许多情况下,就个体讲看来比较合理,但从全局一摆就显示有问题了;有许多因素是作为一个教师本身想象不出的,但学校安排时,有时就必须考虑。所以长期来我们西南位育教师,基本上都能理解与愉快服从学校的安排,这实际上也是对学校全局的最大支持。
●安心岗位,立足本职,把学校的需要作为自己成长的舞台,努力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的互动共振。
既然理解了岗位是需要,每份工作都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就要用我们的理性思考,用我们的工作激情在学校为你搭建的舞台上,尽你所能,出演最波澜壮阔、最吸引眼球的大戏来。
大家可能还记得,一位数学系的研究生,到我校后的第一个岗位是预初年级的数学,但她珍惜这个岗位,她的努力得到年级组老师一致认可,她既自觉为学校解决了困难,但她良好的起点又为她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当年的许多青年教师都因工作需要,为高初中教学衔接到初中去了,但她们理解学校,懂得珍惜,把握机会,站好岗位,初中二年成长今后发展的台阶。
最典型
●珍惜岗位,把握机遇,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本岗位不可或缺的精兵强将。
由于工作需要,有的教师当了总务主任后,有的青年教师顶上了科技辅导员,尽管他们没有经验,但他肯学,肯干,肯奉献,短短一年,就把这副重担挑起来了。
所以只要你有心、有追求、有激情,虚心肯学,学校任何岗位都能演绎精彩。
实际上,岗位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你发展的才是最好的。专业发展是多向的,只有立足于本岗位,把工作做到极致,把自己打造成不可或缺,这才是最现实、最扎实的专业发展。
●不断发展的新课程体系,需要一专一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学校发展已从应对升学压力的粗放型时期跨越到不仅要满足家长升学需求,还要满足个性发展特长培养的效率型时期。学校不仅需要一大批升学统考科目的把关教师,也急需一大批适应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但是民办学校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要求,决不可能养一批选修课老师,即使一般公办校也难做到。
东校一位青年教师,自告奋勇拜街道的剪纸老师为师,成为了东校颇有特色的选修课指导教师;又如有的青年教师通过学习钻研开出了“根与茅”环保学生社团课,有的教师开出了“上海话NC”社团课,都既很有现实意义,又受学生欢迎。这样例子比比皆是。
当然,要发展你的“一能”或“多能”,首先要打下本科目的扎实基础。有了象样的“一专”,才能让你的“一能”、“多能”更加出彩。
三、营造更有利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
1、发扬专业发展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我们学校,成就任何一件事,尤其强调团队精神,注重群体合力,这既是我校致胜的重要利器,又是学校的一大特色,也是逐步形成的学校文化内核。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不能靠单枪匹马,而要依靠各位同行、同事的支持与烘托,在我们学校尤其是这样。
同时,专业发展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展现,如地理教研组成为了我区有特色有影响的教研组。
我们也期待,更多以备课组、课题组、教研组为基础的有影响的团队脱颖而出。
2、弘扬助人成功的群体氛围。
首先,我们在助人成功中充分体验与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其次,在助人成功中,对自身又可积聚专业发展的素养与能力。
我们在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交流互动中得到锻炼、学会借鉴;在交流互动中迸发火花、产生灵感。
学校氛围是
3、进一步强化相互探讨、自主探究的教科研氛围。
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全校范围四个层面要不断提高学术气氛,正确认识与把握依靠集体力量与立足个人钻研两者关系,使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又快又好。
4、在全校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的观念。
各级组织要深入思考、精心安排,认真落实,并渗透和细化到日常管理工作
中去。对此,每位青年教师要成为推动者、促进派。
学校也将进一步形成配套的激励措施。例如:对专业发展较好的一部分教师,
对一部分特色(特长)教师可以在校内实行低评、高聘;相反对长期不思进取的少部分教师,可以实行高评低聘,在机制上鼓励加速专业发展。
最后,衷心祝愿我校青年教师加速成长,早日成才,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郭 华: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从对五位名师的研究谈起
成尚荣: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
——谈名师成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