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3期德育园地

“后疫情时代”的一节班会课

作者/来源:李华    发布时间:2021-10-20

“后疫情时代”的一节班会课

——抓好生涯规划指导契机


   我该怎么办?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寒假变得无比漫长。紧接着线上教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不能和学生面对面,不能及时把握学情、开展德育教育这是线上教学可以预想到的问题。为了相对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在线组织了八次主题班会课,一是继续推进班级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师”系列活动,进行生涯规划指导,二是试图通过线上班会课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凝聚人心、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觉成长的能力。几期班会课后,我对班会课效果的评估较为乐观。线下复课后,学生整体表现很“平静”,然而两周后的线上学习成果测试的结果,让我始料未及:班级整体成绩“塌方式”下跌,一大批原本“高段位”的学生下滑严重。成绩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状态的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接下来该怎样开展工作?什么样的策略可以带领班级走出低谷?……一系列的问号快速盘旋在我的脑中。我要让自己厘清思路,尽快想出办法。

   追根溯源

   想要分析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就要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的真实情况,于是一份有关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调查问卷应运而生。除却家长因素、设备因素等次要原因以外,问卷展现出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差,受环境影响大。

   学生普遍认为影响他们的疫情期间总体学习质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受电子产品干扰、学习环境过于舒适等;而大多数总体学习质量下降的学生认为上课听讲不专心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而问到“如果将来疫情再次爆发,又要回归线上教学,或是遇到假期,不能与老师面对面,需要独立学习时,你会对将来的你给出哪些建议?”时,85.5%的学生认为要明确学习目标,好好听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卷反映了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的真实状况,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成绩的全面溃堤。而缺乏内在动力的主要原因多数在于学生还是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意识和决策能力不足。并不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环境及二者联系的基础上,带着积极的生涯信念,参与到自己的学习、未来规划与过程管理等系列活动中来,从而无法拥有整合未来生活的规划能力以及处理生活变化的适应能力。

   开一节班会课势在必行

   基于对班级出现问题的分析结论,我认为必须立即开一节班会课,帮助学生指出问题所在,统一思想,“及时止损”,并借助这一契机,把班级里一直开展的生涯规划系列活动继续推进下去,让学生真正做到“规划”,为即将到来的加三选科,更为未来的选专业、选大学、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在原有“生涯规划系列问卷——立志定位你想好了么?”问卷的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一份问卷。第一份问卷做于高一上学期,旨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科优势、性格特长以及对大学和专业方向的定位。系列问卷二则更侧重于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写下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真思考,并依据现实制定实现生涯阶段性目标的策略。问题涉及:十年、七年、两年后(分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具体描述:职业 +生活状态)为什么要学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经过问卷统计,结论一是印证了我之前的判断:学生对于未来、眼前的规划不够明确,定位不够清晰,再者又反映出了不能充分考虑和利用外部信息,作出的决定往往受到很多不合理信念的影响,是非理性思考的结果。作决定的想法与行为的分离,决策过程不整合、不连贯,更不能充分考虑和有效利用 “外部因素” 与 “长远目标”。于是我把这节班会课的主题定为“未来与现实”,意图实现三个教育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要实现理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2、引导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前提是目标要明确,且要脚踏实地,从而唤醒内心前进的动力。3、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的载体具有社会属性,每个人在个人理想实现的同时,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课上我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展示给学生,统计了“想成为的人”排名前三的答案。学生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有稳定工作,有钱有闲,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都笑了。于是我让大家说说看什么样的职业符合大家的描述,同学们给出了答案:老师、会计师、公务员。接着,我让同学们选择一个最想了解的职业,并按照所选自由分组,分析成为这些人的必备条件有哪些?可以讨论也可以打开手机上网查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目标,而不是一些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含混理想。二是让学生自己真正动手去查找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有哪些,真正了解职业要求,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好像知道。为回归现实,思考当下做准备。很快,学生们搜集到了答案。选择“老师”职业的小组人员庞大,因此他们率先和全班交流:他们认为可以成为老师的因素有:师范大学或者211/985综合性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教师资格证、入职考试、身体健康等。其他小组也纷纷交流了各自查找的结论。我接着让大家做一个数学题:计算成功的概率。先计算各个因素可以实现的概率,最后再综合各个因素的成功率,计算可以成为想成为人的大概率。这一环节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和现实的距离,要实现理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小组间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经过综合考量,最终计算出了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人概率。老师概率为千分之六,会计师万分之四……在数字面前,学生们一下子沉默了。我的初步预设目标实现了,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的残酷,所谓理想,不是容易实现的。我顺势利导,请学生们思考与分析眼前一个现实问题:成功的概率既然这么低,我们应该怎么办?该环节试图引导学生意识到概率低并不意味着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这个建模其实所有的必备条件的实现都是基于我们现有条件,比如说我们是高中生,而且是西南位育中学的高中生,和普通中学的高中生比起来,成功的概率要高出很多。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过去走过的路,从小学到初中,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一关一关闯过来的,没有走任何捷径。也没有任何一条捷径可走。所以成功是要一步步实现的,要踏实,从而唤醒内心前进的动力。最后,播放了疫情专题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他们如何在实现个人理想的情况下,肩负起社会责任的。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认识到实现个人理想可以实现人生意义,同时要学生了解职业与学业及其与学生关系的内在逻辑,指导学生理解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的价值及个人的劳动价值在交换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同时, 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能做之事、可做之事,寻找到未来的方向,逐步建立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未来的联系,从而提升目标感和驱动力。

   这节班会之后,很多同学受到了不小的触动。有家长特意通过微信和我反馈,说孩子回家后和家长交流了班会课的内容,深知自己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决定要改变学习态度,奋力一搏;班里的学习氛围也悄然发生了转变,更多人加入了自习的行列,更多同学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给老师背书……期末考试班级的总体成绩回归到了正常的位置,有个别学科在此基础上有了不小的突破。

   “后疫情时代”大有可为

   一、抓住一切生涯规划教育契机,变被动为主动。疫情的出现是一个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突发事件过后,我们更应该思考什么样的常态化的教育是必要的,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也依旧拥有教育的持续作用。我们要善于把疫情带来的问题,转换为开展新的工作的契机。让突发的教育事件成为更好地教育案例,发现其中的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思考应该坚守什么、选择什么,如何化危为机,更好地带领学生面临成长与升学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有目标又能适应社会变化,帮助他们更顺利地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更加明晰学习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二、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应当长期坚持的教育工作。疫情中学生表现出的集中性的问题,更让我认识到生涯规划指导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而处在理想发展关键期的高中生更是如此。通过自我探索,把外在考试压力转变为兴趣、意义等内部动机, 把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把教师和家长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自主选择、自主安排学校生活。通过这样的自主选择和体验,最终把一段一段割裂的被动人生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主动人生,把无意义的生活转变为自我赋义、充满意义的生活。所以,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世界和自身的联系,以及自身和外部社会、他人的联系,才能打破知识的割裂、思维的割裂,才能整合个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和终身发展的人。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开展多项生涯规划指导活动,为学生未来助力。当疫情趋于平稳,教育教学回归正常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多项线下活动,将生涯规划指导常态化。比如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和优质的学习经验,因为学生效能感的直接来源就是学习经验,而学科学习占据了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效能感来源,让拥有不同能力特质和性格特点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学科、课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感,建立自信,发展能力,获得创造力。还要继续开展班级价值观引领的大师系列活动,通过多元的课外活动和丰富的社会体验,从而丰富学生自己人生的价值选择。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要求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生涯自主性与能动性。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