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系教授面对面,聊聊“古代东亚”那些事儿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初三实验班一次特殊的“一月一行”
近日,西南位育中学初三实验班的学生们参加了“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的第七季,人文大讲堂负责人王红妹老师邀请到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李磊教授,为初三实验班学生开启一次特殊的“一月一行”:与历史系教授面对面,聊聊“古代东亚”那些事儿。
李教授从问题出发:“古代,东亚是什么样子的?”,介绍了东亚的主轴朝鲜半岛,东侧日本列岛,而西侧中国大陆。以及隔绝中日之间的道路,并娓娓道来由此开辟的4条航线。
接着,李教授围绕“唐朝时期的东亚海域与人文交流”的主题,介绍了“东亚文化圈”这一概念。而海域的交流则要谈到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促进了东亚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同时也带动了朝鲜和日本的发展。
最后,李教授以“万历朝鲜之役与东亚的军事格局”为题,从地理环境因素层面,分析了历史上的对华侵略战争基本都要经过朝鲜,从而大大提高了朝鲜的军事战略价值,自古以来,中国都在不遗余力地保护朝鲜,可见朝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讲座后,进入了交流互动环节:
李宜辰同学先提了一个问题:“古代东亚在外贸方面是如何发展的?”教授回答:“就拿隋唐时期为例,那时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渐渐形成了以东亚为中心的册封体制,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简而言之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发展。”
邹阁阳同学又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古代东亚是如何互惠互利的?”教授解释道:“就像之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不仅提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同时也增进了东亚内部的交流,商品贸易更加发达,实现了共同繁荣。”
顾荣嘉同学问到:“经济贸易是否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否存在着单边主义或者是保护主义?”教授作答道:“那时经济贸易是公平的,中国可能会对一些国家提供保护,但是不会干涉内政,以国家为单位,自行进行外交和贸易。”
最后,参与互动的同学还获得了社科普及系列读物,真是收获颇丰!
此次是疫情期间一次特殊的一月一行,往常初三实验班学生们都是“走出去”看自然、读社会,但是这一次,初三年级组本着让学生“足不出户,读社会”的理念将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请进来”,足见用心之深。
中学阶段,是学生们树立理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时期。在网络发达、信息获取极为便捷的今天,加强社科教育,引导学生们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之海,甄别正能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
初三既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终点,也是高中教育的起点。西南位育中学,本着拓宽学生人文视野,加深学生思想深度,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引“时代活水、学术前沿”进讲堂,加深学生社科教育,历史素养,践行“五个一”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敏锐的历史眼光,特殊的“一月一行”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