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从讲台小白到小老师的蜕变
没有哪次成长不是伴随着咬牙坚持,没有哪次蜕变不是伴随着流血流汗。在今年九月的教师节,西位高二学子们纷纷自告奋勇,为师代劳,希望能分担一些老师的辛苦,也想挑战一下自我。这次的尊师活动,让学生们对“磨炼”与“蜕变”有了更多的认识。六个班的学生们都通过自己的精心备课、请教老师、反复磨课等活动,最终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课,也实现了从习惯坐在台下听讲的讲台小白,到颇有教师风采的小老师的蜕变。让我们一起看看各位小老师们对此次蜕变之旅的心得体会吧!
高二(1)班的小老师
姚雅淇:
第一次体验为师代劳,我收获了许多。一开始与老师沟通时,李老师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我可以讲自己想讲的东西。思虑良久,我突然想起作业中一篇有些没头没尾的grammar是选自欧亨利的著名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决定以这个为上课内容。准备过程虽然并不长,但是并不简单。尽管小说原著不算长,但对于上课内容来说还是不够简短,我便一删再删,努力留下精华部分。然后再从中找一些值得一讲的知识点。
正式上课让我十分惊喜,同学们的配合和比预计要热烈的课堂氛围,使我一开始的紧张荡然无存。我也努力在台上随机应变,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同学们答不上问题时换一种方法提问,给予他们鼓励。
小时候就曾有过当老师的梦想,这第一次站上讲台,让我感觉离老师们又近了一步。不过,我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也会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李老师:
姚雅琪同学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讲课时得心应手,尽情发挥。加上她口语娴熟,一篇大家都熟知情节的`最后一片树叶',在她的掌控下,依然上得满堂精彩。既整理了英语词汇的用法,又归纳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她这堂课的成功离不开全班同学的密切配合。我对这节课的整体效果感到十分满意。
高二(2)班的小老师
高二(2)班一共有四位同学参加了本次“为师代劳”活动,李嘉一和叶芊莺两位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了一节英语课;刘嘉逸和吴彭企宸两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一节数学课与历史课。
吴彭企宸:
在今年的教师节,我参与了“为师代劳”的活动,在9月11日下午的历史课上替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有关越南战争的历史知识。越南战争在书中所占篇幅很短,大约一个自然段,但我由于自身原因只能为老师分担这么多,可能在无意中也为老师加重了负担,心里也很过意不去。即便是这么一个知识点,在我备课过程中也困难重重。在老师给定的时间内要将整个事件始末讲清楚,内容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还要有分析。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老师平时备课的辛苦。
在讲课当天早上,我将前一晚写好的教学大纲交给了老师,老师也针对我上课的情景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意见,即整个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什么。在课上,我仍然是战战兢兢,心中十分紧张,有时舌头紧张的打结,好在我讲课的思路还算清晰,事件也比较吸引大家,大家对我的讲课还是较为认可,老师也对我表示赞许。
在为师代劳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老师平日中的辛勤,也对老师平日的授课增添了一份敬意。在今后的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老师们在课后默默的付出。
李老师:
准备充分越战,讲解生动完整,逻辑性强,给大家以深刻的感悟,达到了历史教育的目的。
高二(3)班的小老师
王昱茗,陈乐芙:
其实在真正定下来为师代劳的那一天,离开上课时间还有一个多星期。但从那时起我们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我们的英语老师是Iris老师,她首先告诉我们上课的文章,给了我们一些教学方式的启发,并且建议我们可以和她教的另外一个班一起讨论合作。于是我们和2班的两位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组,在群里面讨论上课的板块、形式、内容等等。三天后,我们有了初稿,把ppt发给老师审核,并且再改、再审,来回几次后,正式上课的那一天,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我们一开始上台有些紧张,毕竟下面坐着的都是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开口说英语怕会讲错,但慢慢地我们都找到了自信。我们引导大家进入话题、领着大家读文章、带着大家填表格……看着同学们都被ppt上的内容吸引,直到下课铃响,全情投入的我们才恍然发觉此次活动到达了尾声。回到座位我们感觉十分满足,互相击掌,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老师付出的辛苦的敬佩。
李老师:
两位小老师为了上好这一堂课,反复磨课,精心准备,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的课堂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很感谢两位小老师,也相信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老师备课、上课有了初体验,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高二(4)班的小老师
本次活动(4)班共有四位学生参与,分别是荣成涵与张浩成同学合作的数学课、陆云泽同学的语文课和孙阳同学的英语课。
张浩城:
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与荣成涵同学参加了“为师代劳”的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在课堂上模仿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我不仅深深感受到到老师的不易,同时也提升我自己的表达,讲题的能力。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给老师带来节日的祝福。
荣成涵:
在教师节的时候,我和张浩城同学参加了“为师代劳”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提升了我们讲解等方面的能力。与其同时,经过做题,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到了老师每天工作的辛苦。相较于我们平常的学习,老师的准备量多得多。所以我们也应认真听讲,珍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知识。
管老师:
首先感谢荣成涵和张浩城两位同学主动报名参加为师代劳活动。课前两位同学能主动完成学案并及时和老师探讨教学如何实施,课中板书认真,一题多解,与同学们有一定互动。如果能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把解题思路分析得再透彻一点就更好了。最后,再次感谢两位同学的付出!
高二(5)班的小老师
张瑞辰:
在短暂的半节课的教学当中,体会到了老师教书的不易,一方面要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一方面又要将知识灌输给大家,维持课堂秩序也十分困难。可以说是充分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艰辛。另一方面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成就感,从开头提问到最后总结,都十分考验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完之后还是相当有满足感的。
李老师:
张瑞辰同学备课充分,学科功底扎实,从《诗经》到其中的选篇《无衣》,侃侃而来,将大家带入到了几千年前的文化高地。张瑞辰同学还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为同学们总结了阅读诗经的多种方法。是一个极有潜力做老师的“小老师”!
高二(6)班的小老师
这次教师节活动,(6)班有多位同学踊跃参与,石思颖、谢思为、谢文昊、钱心怡、王其安、李闻越、王子乔等同学都为不同学科的老师代劳,为大家呈现了一节节自己的精心准备的课。
王子乔:
此次为师代劳活动让我得以站到讲台上,体会老师一节课背后的付出。
在备课阶段,需要查阅很多的资料,《论语》、《孟子》、《大学集注》以及各种论文等,甚至是佛道两家的观点亦可旁敲侧击。找到了每个概念、知识点对应的句子后,更是要将其整合出来,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期间所付出的更是无时无刻的思索,才能搭建出一个文章的框架,找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将屋子的梁柱和榫卯都按好。老师在备课时对我说过一句话:“讲课不是炫技”,所以在备课时也会不断地反省,删改,扬弃,并且尝试将课上的容易听懂。上课时其实因为准备比较充分,反倒不是很紧张。但真正开始讲起来,发现除了书本知识,更有与同学的互动,与时间的妥协,都要临场做出修改。但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在和同学的讨论的交流环节中其实有不小的失败,由此也更使我感受到为师之不易。活动完结后,也使我在平时上课时,除了听讲,偶尔也会关注老师讲一个概念的逻辑,形式;随口引出的两三言这背后的积累;甚至是老师上课的眼神,板书。这些,以及我没关注到的事物,和书本道理,共同构成了一场场使人受益匪浅的授业传道。以上仅是些回观后粗浅的感受,此次活动于我留下的余韵,还是能琢磨很久的。
刘老师:
王子乔同学积极参加教师节为师代劳活动,主动“啃硬骨头”,承担高二语文新教材《大学之道》的教学,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认真研读课文,课外大量阅读参考文献,从中汲取有利于教学的内容,作梳理理解,体现较强的学术钻研精神。教风朴实自然,教学思路纯正,板书设计体现思维推演过程,逻辑严密清晰。为了引导同学理解大学之道,就近取譬,课堂既有理论高度,也有生动事例,课堂互动良好。
小教师身份蜕变中的思考
老师平日里一节节流利的课程,都是课下大量时间精力地投入换来的。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苦,就做不成风轻云淡的高人。这次教师节为师代劳活动,充分调动了高二学子们的积极性,在代劳中吃苦,在代劳中收获,在代劳中感受蜕变。这是一次良好的开端,也是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大胆地像辛苦招手,耐着性子踏实努力,实现更好更强大的蜕变,最终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