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中秋月圆,西位学子“画扇”迎佳节
花好月圆人团圆,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今年又恰逢与国庆节同日,更增添了不一般的意义。
“中秋节”相较于春节和端午节是形成较晚的传统节日,直到宋代才定名。不过赏月的习俗在隋唐便以兴起,而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江南北的中秋习俗吧!
祭月
旧时过中秋,祭月是主要的活动。到了八月十五傍晚,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要面向东南方摆设一张八仙桌,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藕、西瓜等。桌前铺有一块红毡供人们祭拜之用,布置停当后,只见月亮渐渐由东南升起,家中的女子依长幼顺序,一一叩拜月亮。供毕,全家团坐,饮酒赏月,分享瓜果、月饼等祭品。
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钱塘观潮可谓又一中秋盛事。钱塘江涌潮为一大自然奇观,每年中秋前后现最大潮涌,是观潮最佳时期。因中秋时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可以达到最大涨潮,惊涛骇浪的壮观场面令人为之动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轼咏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玩兔儿爷
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承载着老北京几百年的民俗风情,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无限期盼。如今兔儿爷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西位版“中秋画扇”
又近中秋,绘饰精美的扇子、书法工整的扇面在西位校园的方厅一一布置起来。今年的主题是“月满中秋,情寄西位,共画家国”,西位学子纷纷拿起画笔和毛笔,叙话团圆之意,抒写家国情怀。作品展示后,学生会投票选出最美中秋扇面。之后,制作精美的扇面将成为馈赠亲友的中秋礼物,共同分享传统佳节的雅趣。
每逢传统佳节,西南位育中学都会以“中和位育”的理念为引领,适时举办传统文娱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营造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们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成为“一个打上民族底色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