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西位家长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加班加点,恪尽职守。他们中有筛查、救治病患,守护市民健康的医务人员;有在高速道口、交通枢纽值守管控的民警、武警;有在街道社区排摸检查的社区干部;有保障交通出行、物资供应,监管市场秩序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城市安全的守护者,是可敬的普通人,是孩子心中的榜样。
预初2班 张栩铖:
我的爸爸妈妈都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工作。疫情期间,他们坚守岗位,以确保市区皮肤病患者能看病、能配药。同时,爸爸还利用好大夫、美图皮肤医生、纳里医生等多个在线诊疗平台开展义诊,为因疫情不能就诊的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预初4班 梅自妍
我的妈妈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目前在雷神山医院。这是她从前线发回的照片,防护服上写着“西位加油!”。我为妈妈感到骄傲,妈妈加油!
预初9班 王曼而爸爸:
2月6日,我按要求前往莘庄工业区社区、企业进行疫情防控流调工作,与居委工作人员、警察一起,上门告知隔离人员权利和义务,并请他们签署居家隔离14天承诺书。进入园区后,我就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没有防护,请让我走在最前面,因为我是一个医生。
预初10班 俞承霄:
我的妈妈是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因为既是疫情防控技术指导部门,又是疫情处置部门,所以她常常穿梭在小区、宾馆等多个地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疫区来沪人员的排查有时遇到不配合的居民,则需要反复宣传政策、耐心劝说。从小年夜开始,妈妈几乎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大年夜和元宵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2月8日是妈妈的生日,家里早早地准备好了蛋糕,她还是很晚才回。刚刚点上蜡烛,她就接到疫情处置电话,于是又匆匆离去。
辖区里一名患者被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强制留院观察,可他妻子还在湖北,家里只有7岁的孩子和刚到上海的老人。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家里也没有手机和座机,实施居家隔离比较困难。我妈妈知道后,上门宣教时特意准备了老人手机、有液晶显示的温度计,并教会老人使用。
妈妈说过要做好守门人,为辖区十万人的安全负责。我真为她感到骄傲!
预初11班 丁岱珩爸爸:
我在上房物业医疗事业部工作,分管江浙沪17家医院后勤服务工作。因为疫情的发展形势出乎意料地严峻,根据政府的疾控要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松江中心医院,松江方塔医院,富阳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南京中大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无为县人民医院,泰兴人民医院润泰院区,泰州中医院等多家医院传染隔离区域的设置。时间紧、任务重,加上交通管制、封路、员工有畏难情绪等因素,这段时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难题。不过,作为负责人,我必须以身作则,尽力保证各个项目有序推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预初12班 钱宸毅妈妈:
我们医院是全市发热定点医院之一,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第一线,压力之大、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节省一件隔离衣,我不喝水不吃饭,扛过12小时。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站到一线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好发热病人的排查,是我义不容辞的。
初一4班 余佳颖爸爸
我是临床PCR仪器工程师。疫情期间,我需要负责指导外省疾控中心安装PCR检测仪器,以快速检测新冠样本;并为新冠检测试剂盒开发提供运营支持。
初一9班 葛睿妈妈和爸爸:
疫情发生后,各家医院都进入了备战状态,我们立即取消了出行计划,时刻准备着。我作为皮肤科医生,被征调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在其他专科陆续关闭的情况下,我们皮肤科仍然坚持门诊,努力做好特殊时期的小小螺丝钉。葛睿爸爸是麻醉医生,他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前往武汉的准备。但是,医院安排他留下主持科室日常工作。遗憾地送走了出征的勇士,他转身守在了手术室的第一线,并且仍然准备着随时听从命令,一有征调,立即出发。
初三3班 姚铭奇妈妈:
我是一名药剂师,过年期间就在发热门诊上班了,现在也在轮班中。虽然感觉工作有风险,但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是我的职责。
四次推送,我们一共认识了38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西位家长。面对危难,他们并没有超能力,他们也是普通人,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会害怕、会劳累,可他们仍然选择坚守、选择担当、选择把危险挡在自己身前。温暖如斯,最美的战“疫”人;感谢有你,身边的战“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