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西位家长榜样之身边的战“疫”人(二)

作者/来源:刘玉洁    发布时间:2020-02-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西位家长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加班加点,恪尽职守。他们中有筛查、救治病患,守护市民健康的医务人员;有在高速道口、交通枢纽值守管控的民警、武警;有在街道社区排摸检查的社区干部;有保障交通出行、物资供应,监管市场秩序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城市安全的守护者,是可敬的普通人,是孩子心中的榜样。

 

初一1班闫锦一、初一3班朱澄昊:

春节假期至今,我们的爸爸都坚守在救治病患的第一线。

 捕获21.JPG 捕获22.JPG

 

初一5班孙邦然妈妈:

疫情发展的消息不断传来,我提前结束了春节休假。大年初三返岗后,我作为院级和区级专家组成员值班。所有病患的信息由发热急诊的医生护士采集后,经网络传送到值班室,我们在电脑终端根据患者病史、检验结果和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若有疑点则实时连线发热急诊,补充询问,最终决定是否启动疾病筛查。比起在武汉、在上海公卫、在发热急诊的兄弟姐妹们,我身处后方;但是,从接到排查工作的那刻起,我就告诉自己,电脑终端就是我的战场,务必仔细再仔细、谨慎再谨慎,绝不能有一例漏诊。

同时,呼吸科门诊和病房工作仍在正常进行。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焦虑、恐慌。一方面我给来院咨询的患者耐心讲解,消除他们的顾虑;另一方面我参与网络平台公益直播,就新冠疫情下呼吸系统疾病问题答疑,直播当天约有2.3万人参与。我还利用休息时间撰写科普文章,向公众介绍防护知识,并在线回答网友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为呼吸科医生,我希望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这既是对自己专业的尊重,也是对前线医护的支援。

 捕获23.JPG

                                   

初二5班 凌成:

我的妈妈是九院整复外科门诊手术室的护士长。春节假期,急诊科没有安排妈妈值班,但她主动联系同事,大年初三就去急诊大厅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了。她在大厅入口处负责体温监测,同时,要向前来就医的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说明,确保就医流程有序运转。为了保证通风,急诊大厅的门不能关闭,也不能开空调,妈妈只得忍着寒风坚持工作。

 捕获24.JPG

 

初一6班应玥、初三3班秦一粟:

我们的家长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防护级别虽没有发热门诊高,但不排除有接触无发热症状患者的可能,因此,家里人没少担心。

 捕获25.JPG 捕获26.JPG

 

初一7班刘晓棠妈妈:

我是一名产科医生。疫情突如其来,孕产妇又是特殊群体,我们既要保障大多数正常孕产妇,还要“一个都不能少”地对有发热症状的孕妈妈逐一排查,工作量和心理压力都不小。大年初二,我们团队迅速制订了疫情期间的孕产妇分诊制度、流程。同时,为了与孕产妇一一对接,我们先后打了1000多个电话,针对孕产妇的不同情况,给出个性化诊疗意见;对近期从外地返沪的,通知其务必进行14天的居家观察;对有疫区接触史且有发烧症状的,要求其尽快到指定医院就诊。

电话排查防控之外,产科还有着繁重的日常工作。带班、备班、手术、抢救、学习最新版防疫指南……我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一干就是十几天。有天夜里,作为备班主任,我接连跑了两个院区的抢救现场,下了手术台,连喝口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段时间,个别产妇和家属由于焦虑而有些敏感,再加上对分诊流程不够了解,吐槽、投诉增加了不少。因此,我比平时更加注重与病患、家属的沟通。我本身还是一名科普志愿者,为了让“宅”在家里的孕妈妈们更好地呵护自己和宝宝,我参与了“第一妇婴·空中讲堂”科普视频的策划、录制。2月12日,视频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收获好评。

 捕获27.JPG

初二3班金奥卿妈妈:

我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对有流行病学史的疑似患儿,我们医院开辟了隔离诊区进行收治和筛查。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1月29日,医院在隔离诊区启用AI系统,机器人“小白”正式上岗。我通过“小白”对来自湖北的5岁疑似患儿进行床边会诊和远程查房,不仅对隔离诊区的医生开展了及时指导,也安抚了家长焦虑的情绪。

 捕获28.JPG

 

初三3班巫婧雅妈妈:

我一直战斗在儿科门急诊一线。每天上班,戴着口罩、护目镜、帽子、手套,穿着隔离衣,要8个小时,实在不好受。也碰到产妇是疑似病人,而我们要去接触新生宝宝的情况,风险肯定有,但总归是我们的工作,是无可推卸的职责。

 捕获29.JPG

更多战“疫”故事,持续更新……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