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对疫情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们:
今年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假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假期突然如此漫长,口罩成为紧俏的年货,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上网浏览各类实时新闻,“宅”成为每个家庭的关键字。
这些变化对每个人的心理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有些信息不免会让我们有些心慌意乱,毕竟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真同一片空气。对于假期在家的孩子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稳定情绪莫恐慌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第一免疫力”。疫情来袭,你可能会为怀疑自己或是家人是否接触过病源而感到焦虑,你可能会为前线医务人员的艰难而感到揪心,你可能会因疫情影响孩子的开学等事宜而感到担忧……家长们所感受到的恐慌、焦虑、愤怒等情绪,是每个人面临危机与灾难时的正常心理反应。请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必惊慌,不要抗拒,如此才会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去应对和引导孩子的情绪。同时,也能有效地避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为孩子创设稳定的家庭心理环境。
二、冷静思考有判断
心理学研究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及对信息的理解会影响人们对危机程度的知觉与判断,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行为。面对爆炸式的信息流,家长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从官方渠道准确了解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独立思考,冷静进行判断。同时,要引导孩子关注积极正面的相关信息,比如医护人员及各方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付出与努力,后续人们对生命及大自然的敬畏等。
三、规律生活有保障
在假期里,还是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该吃吃该喝喝,保持生活的稳定性,这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虽然“疫情”是一个应激事件,但一定不要让孩子感到“危机重重”。安排时间或做自己或孩子需要的事情,或让自己和孩子放松的事情,轻松享受“宅”在家的亲子时光。譬如:
做一顿美味可口饭菜;
做一次居家的锻炼,比如瑜伽、放松冥想、八段锦等;
读一本书,畅游知识的海洋;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
听一首音乐,舒缓心情;
看一场电影;
打一场游戏;
陪孩子打卡背单词,学业上查漏补缺;
四、寻求帮助多沟通
面对压力,也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络,家长难过时可以有倾诉的对象,孩子无聊时可以有沟通的伙伴,哪怕并不能聚在一起,视频音频也是好的,增强与社会、朋友和家人的连接感。当然,如果对于疫情的反应,实在难以处理自己的焦虑、恐惧、无助无望等情绪及各种行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建议家长寻找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五、听从号召齐努力
家长们要听从政府、中国疾控中心等专业机构发出的号召,和孩子们一起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不去或少去人群聚焦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同时,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排摸工作的开展,及时、真实地报告孩子的相关情况,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增强归属感。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保护人,在疫情特殊时期需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为孩子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持。希望通过你我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能力,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珍视生命。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与您一起守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