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6个危险因素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增加。除了结核菌耐药、艾滋病感染等生物因素外,还与社会、经济、行为等多种非生物学因素相关。
一项研究筛选出了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6大危险因素——
◎男性——男生的发病风险是女生的1.713倍。
◎未接种卡介苗——有研究显示,卡介苗接种能够保护人群不发生肺结核;卡介苗接种史是肺结核发病的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无接种史学生肺结核发病风险是有接种史者的1.866倍。提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对于高校学生肺结核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体重过低——体重过低学生肺结核发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178倍。
◎与肺结核病人接触——有肺结核病人接触史能够增加肺结核的发病风险,风险为3.15倍。说明对肺结核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一旦发现肺结核病例应严格实施隔离治疗措施,确保控制疫情扩散。
◎参加集体活动少——参加集体活动频率低是高校学生发生肺结核的危险因素,而且参加频率越低,发病的危险越大。参加集体活动能够增加与同学、朋友的交流,保持身心舒畅。
◎生活费少——家庭经济条件直接关系着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卫生保健水平等,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能保证较好的营养、居住等物质生活条件,有利于增强体质,抵御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
【主要危险:营养跟不上,体格太瘦,熬夜,房间通风差。——这些,导致免疫力下降,发病。】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所有人群均可患病,但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后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可能发病,一旦出现暴发疫情,会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全球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800~1 000万,且有300万死于结核病。
我国2007年结核菌感染人数达3.3亿,估算活动性结核病人数600万,其中传染性结核病病人15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患者约25万,相当于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
高中阶段是结核病发病的上升阶段,到25~30岁形成发病高峰。
在致使大学生辍学的传染病中,结核病位列前3位,尤其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学校结核病时有暴发流行。
只有48%的学生知道怀疑患有肺结核应去专门机构看病。
肺结核潜伏期长,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容易被发现。有的学生就诊后知道是结核病,因怕休学耽误学习而隐瞒病情,易在学生中造成广泛传播,造成结核病聚集性感染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