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一得

从“班主任”到“Homeroom teacher”

作者/来源:张娇玉    发布时间:2019-09-20

从“班主任”到“Homeroom teacher

 ——带班过程中我最“满意”的一次成长

张娇玉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细数带班中的点点滴滴,有面对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的茫然、有处理繁杂班级事务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苦恼、有面对家长“发难”时的自我胆怯,但班主任工作让我收获更多的是自我突破与成长。当学生情绪不稳时,我学会了以平等姿态耐心倾听,寻找问题症结并给予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当学生漠视班规、校规时,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并以巧妙智慧的语言达成教育目的;当班级突发事件碰上纷繁复杂的常规教学,我学会了权衡利弊、高效果敢。班主任工作不仅锻炼了我强大而又柔软的内心,更让我学会理解这个世界生命的复杂性。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令我最为满意的就是学会了从“班主任”到“Homeroom teacher”的转变。

    上学期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卫生打扫成为班级事务管理的重难点,除了猫爪脸似的黑板、七拐八绕的桌椅,还有每天放学前都能收到的扣分单,特别是同学们对值日的不在乎、不积极甚至是故意逃避的现象令我抓狂。我所采用最多的做法就是气哄哄地冲进教室,从劳委到值日生严厉地斥责一番。这种 “居高临下”教育姿态和命令式口吻,其结果不言而喻,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班级卫生毫无改观,师生互看两相厌。

正在我痛苦万分、百思不得其解时,偶然间阅读了方帆所著的《给学生无限可能—细说美国教育》一书。书中提到,在美国教育制度中并无班主任一职,但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叫“顾问”,英文叫“counselor”。中、美两国“班主任”和“counselor”的设置体现了中美教育差别:美国侧重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和引导;中国侧重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由于美国中学实行走班制,并没有“班级”概念,但却有“Homeroom”即学生的“母班”,也译作“家房”。读后如梦初醒,我决定在带班理念上尝试两个转变:如何把班级从单纯意义上的教室转变为“家”;如何从单纯的学科教师或者班级事务管理者身份向学生成长道路的引领者转变。

一、    从教室到“Homeroom

班级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教室”,更是其成长过程中储备知识、拓宽视野、锻炼思维、培养与人交往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养的“家”。          经与班委讨论,并征求班级全体同学的意见,上学期在我班设置了“生活角”。角落虽小,但五脏俱全,包括“能量加油站”、“心愿投递箱”以及“C班后花园”等。之所以设置以上几个内容,是因为在与学生沟通中发现,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能量消耗大,上午大课间便饥肠辘辘了。于是动用班费由班级生活委员购买了一些压缩饼干等充饥食品放在班级闲置橱柜里,以备能量补充之需。有学生跑过来跟我讲:“自从吃了班里的压缩饼干,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上课打瞌睡了,果然吃饱才能学好。”还有学生说:“咱们的货存不够了,家里的娃儿嗷嗷待哺,我们该囤货啦。”很显然,他已经把班级视为自己的一个家。当学生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并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他会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从一个班级过客转变为家庭成员之一,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家变成肮脏不堪的垃圾堆,自然而然会为了这个“家”的环境整洁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我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心声。针对学生不热爱劳动、值日拖延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5个问题:你知道自己哪天值日吗?你知道自己值日具体做什么吗?你曾经有逃避值日或不认真打扫的情况吗?你认为值日有必要吗?你喜欢值日吗,并说明理由。从问卷结果来看100%同学明确值日时间和具体职责;14%有逃避值日现象;9%认为值日没有必要;全班22人,其中10人喜欢值日、6人还好、6人不喜欢。喜欢的理由是这是C班人职责所在、环境干净卫生,有助于改善学习状态和心情;劳动光荣;热爱这个班级。不喜欢值日的理由整理如下:教室太脏、黑板难擦、抹布太臭、同学离开速度慢,影响排桌椅。通过调查,我意识到在绝大多数同学明确值日任务并认为有值日必要的情况下仍存在逃避、不认真值日的现象,其实是有众多“困难”造成的。解决这些卫生打扫路上的“拦路虎”便成为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在意识上进行转变,引导学生转变为“家庭一份子”;其次集思广益,解决黑板、抹布等客观问题。双管齐下,特别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使得班级卫生情况得到了极大改观。

二、从管理者到引领者

   高二学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托福、SAT GPA 被称为高二学子的“三座大山”,因此经常出现情绪暴躁、精神不振的情况。但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不愿当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便是“心愿投递箱”设置的渊源。学生们可以匿名表达自己的心事,这不但可以舒缓学生情绪也便于我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动态,以便于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

    A同学是一个性格内向、踏实努力的孩子,高二伊始从Honor班转入平行班学习,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小A整日昏昏沉沉,有一次聊天他对我说:“我知道学习很重要,我也很努力,但我就是无论做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我理解他的痛苦,耐心劝解:“老师认可你的努力,那我想问下你是不是因为自己从Honor班到平行班是对自己的否定?是不是会感觉老师同学都会认为你是被淘汰的?所以你提不起兴趣?”他很无奈地说:“是的,我不明白为什么有同学可以轻轻松松便可以拿高分,而我学习很刻苦也还是被淘汰出局。”我对他说:“首先,在老师眼里你并未淘汰,只是给你一个反思自我、调整自我的机会,高三争取进入Honor班还是很有希望的,真正优秀的学生不会用班级标签获得优越感,而是对自己的认可,做“Honor学生”比“Honor班级的学生”更有价值。另外,我想问你看不看《奇葩说》?”我了解很多学生喜欢此节目,他点头。我说:“其中有一期,有一位辩手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付出比其他一种付出更低贱。那些比你优秀的人只不过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更努力。’你还觉得别人是轻轻松松取得优异成绩的吗?就算你认为别人智商高,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成功,但是你一味地垂头丧气只会与人相距越来越远。不如坦然接受,奋起直追。”整个沟通过程很顺畅,从小A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内心燃起的希望,相信他在新的学期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成长。

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而班主任工作恰恰就是“叶”的事业。事实上,“班主任”的由来可追溯到清朝末年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其文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任教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简言之,负责一个年级全部或部分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成为“级任教师”,此教学制度被称为“级任制”。中华民国后,“级任制”推行至中学。1938年又把“级任制”改为“导师制”,导师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教育经验,开始在中小学一律设置班主任。新时期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文件第一章第二条对班主任工作做了详细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班主任一职更要与时俱进,除了日常班级事务的管理组织和学业辅导,精神引领愈来愈成为新时代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变教师为导师”作为我校办学理念之一,亦要求我们不但要言传身教,立足三尺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不断充实自我,做学生的心灵伙伴,陪伴学生的共同成长。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