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不散场
——谈谈第一次“心理危机干预”
徐亦梅
卢湾体育场,西南位育中学今年的运动嘉年华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群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姑娘站在翠绿的大草坪上,时而挥舞手中金闪闪的啦啦球,时而转身甩发亮出她们秀丽的脸庞……其中,有一个身材颀长、扎着高高马尾的姑娘,动作熟练、舞步优美,在队伍中十分显眼。她,便是我班里的小刘同学。但是,谁都不曾想到,这个漂亮自信的姑娘,却让我经历了我的第一次“心理危机干预”。
2018年10月25日,小赵同学在午会课前十分钟,找到了我,神秘又一脸担忧地告诉我:她最好的朋友小刘,曾告诉她自己不想活了。这个消息给了我当头一棒:小刘是一个单纯可爱甚至有点幼稚的孩子,第一次家访时,她还拿出了她的魔术道具给我表演魔术,几天前,她还来询问我关于选社团课的事,她会想自杀吗?因为要上课,这个话题并没有深入下去。一方面,我希望这只是孩子一时的念头,另一方面,心里的一根弦开始紧绷起来。我找到了年级组长沈老师,商量下来,决定先与家长联系,同时向她身边的朋友了解更多情况,然后静观其变。
当天晚上,小赵同学又给区里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热线打了咨询电话,热线的专家非常敬业,随即找到了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10月26日一早,小刘同学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便成立了,两位年级组长、班主任、北校区副主任、心理老师五人开会协商处理方案。
我大概介绍了小刘同学的在校情况:2017年4月即预初下跟随母亲到美国访学,2018年3月中旬回原班就读,当中缺了将近一年的课程。小刘的性格相对比较内向、单纯,朋友不多,在班里有小圈子。开学后数次向好朋友倾诉自己学习压力大,想轻生,也用玩笑的方式谈及跳楼,被好朋友扯远话题后表示:不跳了!
是什么原因让小刘同学有了这样可怕的念头?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是进入初二以来,她的学业压力。小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专注力在班中并不突出,加上当中近一年的缺课,较难跟上,尤其是数学。总体成绩由原来的班级中下游到现在的最末,她难以接受。但是在她回国后的一次家访中,我得知小刘同学对自己却有着较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期待:想进班级前十。这样的预期和现实,必然会给她的心理带来冲击。
其次,是小刘同学三缄其口的家庭原因。在2018年6月的一次家长会中,小赵同学的家长悄悄告诉我小刘同学的父母已经离异的消息。而小刘同学和她的家长对此从未提及。通过小赵同学,我也了解到,小刘同学的父母在她幼儿园时闹过离婚,2018年初离异。从2018年4月开始随母亲单独生活。父母离异的事对小刘同学来说,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2018年暑假,小刘同学将自己父母离异的事告诉了她身边的另几个朋友,提及这个事,她会流泪。但是对老师,她退避三舍,绝口不提。这就是第三个原因:内向的性格。从她妈妈那边了解到,小刘同学最怕老师,所以很不太愿意跟我沟通。
接着,心理老师根据小刘同学的基本情况排查她是否具有抑郁倾向。小刘同学平时情绪并非一直低落,跟小团体的女生相处开心,只有当出成绩且成绩不理想时才不开心;她是学校健美操队一员,最近一直都在排练校运动会的表演;前段时间在考虑考10级;她的精神也可以,没有感觉她经常疲惫或无精打采。综上,心理老师初步判断小刘同学中重度抑郁的概率不高,自杀念头主要跟应激事件,比如父母之间关系、考试不理想有关,需特别注意这两项应激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抑郁的可能,以及学生情绪长期不好发展成抑郁的可能。
随着小刘同学“心理危机”原因的探究,处理方案也水到渠成。首先,在学校里,任课老师要避免给予小刘负面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班主任经常对小刘表达关心,即使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表达,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关心她,如果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联系老师;要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抚慰学生情绪,多陪伴学生,避免学生独处。
同时对于小赵同学,也应做好该学生的安抚工作,一方面让学生不要有负担,觉得有压力要立刻跟老师说,另一方面也请学生帮忙留意小刘同学的情况,若她有情绪反常,立即联系老师。而我也跟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与小刘同学的妈妈以及平时与小刘交流比较多又是学心理的小姨建立微信群,让妈妈及时反馈学生在家情绪变化,并和他们约定第二周周一在学校面谈。
10月29日下午,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老师、小刘妈妈和小刘小姨,在会议室展开了第一次沟通。小刘的小姨也是心理工作者,她们表示知道怡然情绪有一定问题,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小姨介绍曾经用绘画治疗法帮助小刘处理父母离异后的情绪,一方面通过绘画小刘是认可了父母的离异,另一方面小刘之后大哭了很久,对情绪也有一定的宣泄作用。
小刘情绪确实很敏感,也不太稳定,她很容易感知到别人不开心,感知到妈妈不容易,并对妈妈离异后的情况表达关心;她的情绪受外界影响很大,成绩好或者被认可时情绪非常高扬,成绩不好或者不被认可时情绪非常低落,又会贬低自己。另外,她从小到大都怕老师,不敢跟老师沟通;但是跟一些与自己没有评价被评价关系的人,她却可以侃侃而谈。可见她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这一点,我们建议家长更加接纳孩子,留意学生情绪变化,尤其是重要考试后,帮着孩子发泄情绪并学会安慰孩子。
小刘确实对自己要求很高,但是学习方法并不好。这一点,老师们提出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养成好习惯,不是只是提出好习惯是什么,是陪着孩子一起养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帮孩子树立合理的目标,让孩子学着接纳自我。建议“学霸”出身的妈妈和小姨,在这个过程一定不要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要有耐心,要能接纳。
心理老师还建议家长可以适当的时候对孩子做一些生命教育,告诉孩子生命的重要,她对于家人的重要性。心理老师特提醒家长要留意孩子是否有抑郁倾向,如果有,要及时就医和治疗。学生在家里如果有情绪异常或其他异常点,要及时跟老师联系,告知相关情况。尤其是接下来要面对期中考试,会特别留心学生情绪,也会经常与父母沟通,若有新情况会及时汇报。
此后,我又跟几个任课老师打了招呼。数学老师给了她更多的正面评价,这样的评价对小刘来说就好像沛雨甘霖一般,非常受用。小刘学数学的信心又慢慢增强了。原本只能三四十分的数学在期末考试中提高到了69分。总体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和妈妈也经常会在微信中交流她的情绪及行为表现,尤其在考试成绩出来的前后互通有无。截至目前,小刘同学的情绪平稳无异常,而我们悬着的心,依旧,悬着。
青春期的心理危机行为是一定需要干预的,若采用一个积极的、恰当干预的方式,必须通过教师、家长或同伴之间积极的、适当的干预,才可以制止危机行为的发生,心理辅导、心理预防、心理干预可能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唯一途径。而孩子一旦战胜危机行为,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学生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真正长大成人。这样的青春,永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