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一得

分不开的羁绊

作者/来源:陈晴    发布时间:2019-03-27

分不开的羁绊

——班级日记串起家班情

陈晴

在我的班主任经历过程中,每一届的班都有一本班级日记,这用来记录每天的学校生活。这本班日记从一开始单纯记录每天在学生发生了什么事,渐渐有绘画排版能力的同学各展身手,又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每个人都会轮到,每个同学都是亲手制作——班级日记,是全班所有同学的共同回忆。

 

一、因缘际会搭桥梁

新一轮预初接班,班级日记延续着之前的模式。开学不久之后,在班级日志中看到小A同学关注到班级小B同学,表扬他乐于助人。小B同学平时比较沉默寡言,是个内向的学生。在班级日志老师反馈栏中,我对于小B同学的乐于助人提出了表扬,也表扬善于发现同学身上闪光点的小A同学。在同学的建议下,班级日志增设了“***,你真棒”版块,让大家都去关注身边同学的闪光点。经过提醒,学生们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并不难难寻:C同学扫地特别认真;D同学拖地非常仔细;E同学很大方,会把东西跟别人分享……透过学生的分享,我也认识了学生的更多面,了解到一些在学习之外的特点。

一学期的班级日志中洋溢着满满的友爱之情,同学们的互相表扬互相激励,也使得班级凝聚力不断加强。一学期结束时,班长在班级日志小结的时候写到“这本班级日志让我们看到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点点星光照亮了我们成长之路,让我们变得更好。”在文章的后半段,另一句话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写到“每个人都不完美,我们改变一个小缺点就等于多了一个优点……”

确实如此,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足,即使是成年人有时对自己身上的问题都不能及时意识到,何况学生呢。看着手上的班级日记,我想何不借助班级日记的力量。既然同学们能真诚地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那么提醒同学身上的不足,应当也没有问题吧。转眼再想,心中还是存有疑虑:一方面担心学生不愿意写,一方面担心被点名之后,被点名的学生会不会有心理负担。

我与家委会核心成员小H的妈妈联系,向她询问做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没想到获得了她的大力支持。她告诉我,孩子长大了,在家批评他几句,就不高兴;要是多说了还要顶嘴,这些问题不改,以后到社会上要吃亏的。

获得了她的支持,我决定先做学生的工作。利用班会课告诉学生,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你被点名了,不要因为被点名而难过;每个人都会有小缺点,改正了还是好学生。接着在家长群里跟家长沟通做这件事,希望有顾虑的家长再与我交流,商量更好的办法。之后来跟我沟通的家长大多是赞成这个决定。用一颗真诚的心,在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相信孩子会有所触动,会改正缺点。真正实施下来,确实有过学生很委屈来跟我说,被点名的事情有隐情,不完全是这样,希望老师帮他正名。了解事实真相后,我也在班级日志上对此进行回复,让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在被点名之后,多多少少都进行了修正,效果远大于预期。

针对班级管理,曾经也跟家长有过密切联系,但是这次跟过去不太一样。先想法产生,到与家委会中的家长先行沟通联系,再做学生工作,接着再与更多家长商议,最终落实反馈——这渐渐成为我班级管理的常规路径。教育就是从心而动的行为,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为了更好的结果而不断努力的行为。一个契机,一个机缘,抓住了它,落实它,就会开辟一片更开阔的天地。从此,班级日志成为了班级与家庭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

 

二、目标一致定方向

在西南位育中学,每个年级都有适合这个年级的德育主题,这成为我们培养优秀西位人的一个标准。初一的德育主题是“发愤乐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不知道被说了多少遍,学生们听腻了,也听烦了。这一代的学生身上仿佛自带缓解机制,对于学习自己不上心,主动性较差。该怎么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呢,这成为摆在面前一道门槛。众人拾柴火焰高,闭门造车肯定不行,于是我主动联系了家委会的核心成员——班长的妈妈,班长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都不错,人也积极向上。我就向问她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些做法,和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听下来发现“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优秀的确是有原因的。她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会做的事,会讲的话,跟一般的家长还真是不完全一样。如果把这样好的想法能推广给更多家长,岂不更好!

我询问她愿不愿意能给其他家长一些意见。她有些羞涩,觉得不好意思,她说关于教育孩子,就是缘事而发,没有整理过的完整想法;而且也没有这样的平台能够做这个事情。我们都觉得太正式好像也不好;如果不正式,好像又失去了做这件事的目的。

忽然间我们都想到了那本会每个人轮流完成的班级日志。按照学号,每天都会有一个学生带回家完成班级日记,父母在家可以会看到它,可以在这本本子上面交流。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嘛!我们商定后,她表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太好了,初次尝试,成功!

有了她的支持,我决定继续推广,把面铺大。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教育孩子的小妙招,即使有些方法未必对自己孩子管用,但也许别的孩子可以适用;又或者触发别的家长的思考,产生新的更好办法。在她的支持下,我希望每个家长都参与进来。

目标的确定是做事情的前提,当目标一体化,能使更多的能量聚集到一起。教育学生这件事本就是一个多方面力量要拧成一股绳的过程,庆幸我的家长都是非常理解并配合的。在家校教育的目标一致之后,即使路途艰辛,我们也都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披荆斩棘。

 

三、凝聚众人激火花

想法完成,可是想要真正落实还不是那么容易。班级情况排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不是由父母亲自管理,他们每天放学后都是去晚托机构、或者去家教老师家完成;有些学生对于父母的教育排斥度很高,对于长辈的教育常常表示不屑;部分家长也不能理解,觉得这个事情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担心自己没有什么可说的,还是请部分“优秀”学生的家长完成即可……

针对这个情况,我首先做的还是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会给学生讲老马识途等故事,让他们意识到经验的丰富性对于事情的解决事半功倍;在班会课上会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在挫折之后被妈妈“四两拨千斤”般的告诫点醒,从此由“叛逆少女”变成有事会跟家长沟通的人;更会在班级黑板上跟他们分享我读到的、与家长沟通方面的文字。不得不说,潜移默化间,让那些觉得父母“啰里啰嗦”的学生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家长的思想工作没有学生那么好做,一方面很难跟每个家长都面对面见到,商量怎么做;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确实有困难。有些家长经常会出差,有些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以祖辈负责……跟家委会的所有家长交流后,暂定了试行办法——不以原先的学号顺序为单位,而是以家长是否能有时间为主要考量;以一周为单位,排定顺序完成班级日志;内容上既可以写自己成长经历的经验之谈,也可以写长辈眼中的缺憾,对学生提出的希冀,也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经验,并说明理由……

第一周的班级日志就这样开始了。还是精美的排版,还是绚丽的图案,还是诙谐的语言,只是这次班级日志中多了一些更有力量的笔触。那是经历了生活之后的沉淀,是带着满满爱的嘱托,是带着温暖的期冀。第一周的五天日志中,班长妈妈分享了自己怎么跟女儿约法三章的故事;小F同学家长分享了自己学医过程中,如何克服惰性将一本又一本的医学书都背下来的经验;小G家长分享了自己读龙应台的《目送》后的读后感,谈及父女一场要彼此珍惜,彼此理解……

追求完美,力求发展是我们西南位育中学的校训,追求完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聚能量,不断获取的过程。当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当薪火在不断被传递,这期间被赋予的是家庭和班级的整理性在融合。融化了我们的个性,汇集起更多的共性,让传统的口号式教育变成更生动式案例,让众人的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达被更多人接受,这成了这本小小班级日志所承载着的大大使命。

 

四、汇集真心得善果

每一天的下课后都会看到学生们常常围在一起,看前一天同学及他的家长写了什么,他们谈论着、思考着……看到自己爸妈的言语被同学们肯定了,当然非常自豪;看了爸妈们也曾那么辛苦学习,也会感同身受;了解家长做很多事情背后的原因,眼角里会有水晶在跳跃……被触动的学生在眉眼间有了更加坚定的目光,行动中有了更切实的努力。

学生们的反应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对于这个活动的接受。我也会在班级日志中及时反馈给家长,让白纸黑字记录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再五彩斑斓的青春中谱写更绚丽的一笔。从班级日志中,也感受到之前对这个活动有疑义的家长的肯定。他们在班级日志中告诉孩子:现在的环境真的比他们学习时好太多,不仅是因为硬件提升,不仅是现代技术的提高,更有能理解他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在更无私地帮助他们。唯有珍惜,努力,才是真正对得起这样的条件,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学生在班级日志提出疑问,就会有人在上面给予回复,有温馨的回复,有暖心的鼓励,更有方法的指导……

初一的一年我们留下了对于学习的诸多探讨。在初二,针对德育主题“奋斗自立,迈好青春第一步”,家长们不仅给学生关于青春的解读、定义,还告诉学生正确的方向,鼓励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更有家长利用工作便利,从文字上的号召到真正带领学生,走进公司,走向社会……在初中的最后一年初三,面对中考的压力,每天能看到、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理解、安慰、帮助……这帮助了学生们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面对一时的失意和落寞,面对成长路上必经的坎坷……

在我们班,一本小小的班级日志成了班级宠儿,它因为众人的翻阅显得那么松散,就好像制作每一页的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把它贴起来,不让它散落的缤纷胶带,又好像是我们之间那不能分开的羁绊。家庭和班级,个人和集体,以我们都没想到过方式紧密相连。教育的魔力或许就在于这,教以方法,育以情感,这样的教和育不是单方面来自老师,也不是单方面来自家长;而在双方的交流沟通中,互相不断学习,进而不断渗透,再不断融合,最终创造更好的结果。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