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一得

期待与压力

作者/来源:李镭    发布时间:2019-03-27

期待与压力

李镭

高二(1)班共有39名学生,因为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39名学生或多说少都带有一些既自负又自卑的情绪。自负来源于优越的家庭背景等综合物质因素,而自卑感大多因为中考失利而引起的落寞感。在这些矛盾情绪夹杂的学生中,有一位L同学却有些与众不同,他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既不担心学习成绩,也从不考虑未来职业前景。这多少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

一、缘由

刚接班时,我发现L同学头脑灵活,成绩还算不错,位于全班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从任课老师反馈的信息中,L同学除了不能经常按时交文科作业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严重的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的偏失。当时的我对L同学的认知停留在“普通学生”层面,还想着通过经常性谈话和监督这种传统的“套路”来纠正他迟交文科作业的缺点,激发他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的斗志。

然而第一次谈话刚开了个引子,L同学俨然以一副谈话终结者的模样对我说道:“老师,我知道你要和我说什么,文科学习无所谓的,再说背东西最无聊了,我对语文和英语要求不高,及格就可以了,作业我会自己看着办的,老师你不用担心我”。还没等着我进一步提问,L同学继续说:“我不怕以后找不到工作,反正我爸养我一辈子是没有问题的。”最后一句话着实令我震惊!孩子始终按自己所谓的“兴趣”来学习,却忘了学习本身是一种自我责任、自我态度的实现途径。

幼稚如此的孩子,会是生活在一种怎样的家庭环境中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思想的成因,我联系了L同学的妈妈。L的妈妈告诉我,由于家庭条件非常优越,所以家里对孩子并无太多学习要求,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平时夫妻二人打理公司,业务繁忙,几乎不管孩子学习。双休日担心孩子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所以就给孩子报了两个学习辅导班,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这样L妈妈觉得自己也放心,至少孩子不会沉迷其他不良兴趣。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始终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二、辗转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和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甚至不给孩子任何学习压力,导致孩子在学习领域自我意识较差,在学习中随意性大,易受主观感情支配。孩子问题已经出现,抱怨无济于事,作为老师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L同学的分析,我决定采取“改善教育法”。俗话说“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过度的放任孩子只会激化孩子迷失自我,因此我决定以“压力和期待”为两翼,帮助孩子自觉成长。

契机来源于一次期中考试,L同学长期缺失文科学习的良好习惯,既不积累又不思考,导致期中考试语文和英语不及格,即便数学成绩位于班级前列,也无法改变其总分一落千丈的现状。放学后,我问L同学这次考试后感想,他默不做答。我继续问道:是否跌破了你的底线?L默默点头。

     “准备改变吗?”

“嗯,可是背东西真的很无聊”。

“语文和英语学习的意义只在于背诵吗?你有没有好好静心的去认真听或欣赏过一些美文?或者探讨过一些比较深刻的话题呢?是不是在评价事务的时候除了表达出好坏、对错就说不出其他的所以然了呢”?“没有了解全部的内容,而妄然作评判既不科学也不客观。你其实知道自己的问题,只是没有改变的动力,再加上用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不断麻痹自己,跟风一些“理科学好是聪明”的言论,而不知“文科学不好是没涵养”的表现。

“你不是学不好,而是不愿学。现在离期末考试还有半个学期的时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希望你语文和英语不仅要及格,而且数学成绩还要有进步,你看可以吗?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听课,按时完成文科作业,老师也会负责监督的,你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吗”?

L同学依旧默默点头。

从第二天开始,我和任课老师对L同学的早读、午休等时间进行了细化。以上主线谈话,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了显著的效果。每次谈话之后,L同学有了一些转变,但过段时间又出现反复。但我和任课老师并不放弃,不断坚持,其中的的辗转,余不赘述,但是有了目标和监督双重“压力”的L同学并不抵触老师对他的“过度”关心。临近期末的时候,L同学已经能在没有老师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复习语文和英语学科知识,也能渐渐地缩短与班级其他同学背诵积累方面的差距。我校一直提倡“走小步不停步”的理念,也渐渐成为L同学的共识。

三、突破

今年暑假,我去L同学家家访。在言谈举止中,我惊讶地发现L同学似乎成熟了,不再是那个随心所欲、口无遮拦的孩子了。在聊起自己心仪大学和专业的时候,L同学也有了自己高考的目标。孩子的妈妈也非常兴奋地告知我,放假伊始L同学就先完成语文作业,每周还坚持完成两套高考英语模拟题。孩子自己对语文和英语的薄弱环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明确而坚定了。

作为班主任,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做学生工作时,既要有期待,更要有压力。切不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就认为孩子的未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和培养孩子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我们适度压力有助于学生明确现实,醍醐灌顶;满怀期待有助于提高学生转变的主观积极性,幡然醒悟。“教之以才,导之以德”。教师先育人,育人需用心!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