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成长
王思雯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对话的描述,两男生在走廊中闲谈,一男生问:“假如生命到了最后一天,你会到哪里去过?”另一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那我一定在学校里过。”“为什么呀?”“因为在学校里度日如年呀!”。这段对话或许并不真实存在,或许我们也会一笑而过,但其中也不免让人有所思考。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但倘若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一味的课本的学习,或许有很多学生便要力不从心、枯燥乏闷,甚至于被“知识的重担”压垮。回想学生时代,除了学习的充实和紧张,还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经历,某次春游的定向越野、14岁生日共渡的聚会、刻苦排练后的全力演出……它们同样承载着或温馨、或紧张、或自豪、或窘迫的回忆,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还记得,在礼堂中,老师们一起观看的学生自导自演表演的课本剧,让人印象深刻;家长会上,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的汇报演出,家长们露出欣慰的神情;作为班主任,我也时常感受着学生们在活动中带给我的惊喜以及他们自身的成长。
小L是我们班上一位不太声响的同学,平日里也只是比较喜欢和相熟的几位同学交流聊天,学习成绩更是非常不理想,让人着急。记得今年的寒假德育作业中有一项吉祥物设计的小组作业,小L和其他两位同学自主组成小队,由于小组成员都是比较内向的同学,在组成小队时我便留意了一下。待开学上交作业时,小L小组将作品呈现在我眼前,“设计的不错”,眼前的作品打消了我之前的一些担忧。更让我欣喜的是,在午会课的寒假作业表彰中,小L组的吉祥物设计被选为优秀作品展示,小组中推选小L作为了代表进行电视转播介绍人,转播中的小L虽还稍显羞涩,但还是顺畅大方地对作品进行了介绍。或许是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再有需要小L表达的时候,似比之前会多一点自信。吉祥物设计的活动,给了小L一个舞台,小L也认真对待、积极不畏难,这过程中,小L收获了经历和成长。这也让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了解孩子们的思想、爱好,关注孩子身心以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具有特性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而校园文化活动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教师积极工作、学生努力学习的源泉。
打造校园文化。文化课的教学是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种显性的教学过程,是第一课堂,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是第二课堂,安排得当,两个可相互促进,使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正体现出我们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时政演讲、古诗介绍、小组研讨……,让课堂形式更丰富、学生学习更主动;选修社团主题教学……,让学生看得更多、学得更多;读家信、义卖、交换读书……,让孩子情感体验更全面;体育月科技月英语月……,月主题引领学生一整年的活动方向。
助力班风建设。集体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抓住各项活动、班会的机会改善加强班级的建设更是十分重要。某次合唱比赛,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学生积极准备,有些学生比较慌张,也有个别学生表现出不愿意花时间来练习的想法。虽比赛中大家都 “使劲”地想要唱好,但我班并未取得年级第一。赛后,有些学生有些失落,有些学生在评论。发现这些,我首先对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让学生回顾分析了从准备到比赛的一些情况和一些学生的表现,总结了这次经历中的得与失。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班级也更有凝聚力了。
承托学生成长。丰富的校园活动是学生成长变化的沃土,各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平台,进行才艺的展示、能力的展现、技能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W同学是班级中的班委,性格开朗。在运动会前,由体育委员组织、大家报名,组成了一个跳长绳的队伍,由于W同学的积极热情,慢慢地,长绳队的练习便由他开展组织起来。但长绳队毕竟人数不少,练习过程中,也逐渐呈现出一些问题。开始练习不久,因为参与人员的确定问题,便出现了第一个问题。原来,由于大家的积极报名,长绳队的人数超过了规定人数,而矛盾点集中在两位同学身上,大家都乐意参加,这让W同学也犯了难,向我寻求帮助。和长绳队几位同学交谈后,我了解到大家对这两位同学没有什么个人情绪或者抵触,便提议“以实力说话”,以试跳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次由谁参与,并鼓励落选者不要气馁,让大家以后多给他一些机会。练习恢复正常,可之后又迎来第二个问题,负责甩绳的同学出现了“罢工”,再次让W同学的组织工作遇到困难。这次,我没有马上出面,而是先找到了W同学,和他交流了之后,他表示也能理解甩绳同学的辛苦,而长绳队成员有时并不认真练习、或者一些不体谅甩绳同学的言行,也是导致“罢工”的原因。于是我鼓励他去和队员以及甩绳同学做一个沟通,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找到甩绳同学,进行了适当沟通。第二天,我发现长绳队在照常练习,可见W同学与队员的沟通起到了效果。“今天最高连跳54下,三分钟跳180个,加油”,几天后,我收到W同学主动发出的消息,让我了解长绳队的情况。再往操场上练习的队伍看去,发现他不仅是自己热心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也变得更主动地在协调、鼓励大家。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可接受性。因此,对于各项校园活动,我们要引起重视,抓住机会,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关注班集体、关注学生个体,让教育教学相融,让学生更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