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一得

成就C位之美

作者/来源:陈 洁    发布时间:2019-03-27

成就C位之美

——家班合力共化成长

陈 洁

又到周五的一点钟啦!在西位,每天中午1300-1315是午会课时间,同学们周一到周四享受学校统一的“饕餮大餐”,而周五则是各班的“御膳小厨”开放时间,我们班的“御膳小厨”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班级明星”系列。

“班级明星”寻根问源:

每期一个主题,如“中国音乐之美——古琴,胡琴”、“我的好朋友——网球”、“发现神奇的世界——乐高”、“我锻炼,我健康——跆拳道”、“今天我型我show——脱口秀”等,每期请一位或多位有共同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同学作为表演嘉宾,展示才华和绝活,每期分为“自我介绍-展示-采访-互动”环节。

本期“嘉宾”:

号称“长宁小王子”的小陈同学,白白胖胖,两眼机灵轱辘转,有时讲话会歪着头斜眼看你,半诚恳半怀疑。

嘉宾背景起底:

父亲在其小学两年级时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后与母亲租房至外公外婆楼上。母亲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出差,平时生活起居多由年迈的老人料理;而薄弱的家庭教育也造成了小陈同学的多疑﹑悲观﹑自我、不自信。

本期节目简介:

本期节目中,小陈同学充分展示了他的特长,脑洞大开的他向大家展示的是《金坷垃之歌》,配乐为《青花瓷》。“金坷垃”的灵感来源于科学课上老师介绍的一种肥料,同学们觉得其名字新奇,由此激发了小陈同学的创作热情。“作品”中涉及社会热点问题﹑上至地理﹑下至经济,可见其知识面之广。自我介绍的发言稿由妈妈审核,配乐也是妈妈帮着下载的,在家排练过程中,接受了外公﹑外婆的建议,因此正式亮相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获成功。节目播出后,收获了大批迷弟迷妹,成为班级新晋网红,大大增强了小陈同学的信心和班级归属感。

因此,笔者认为,在班集体建设中,对一些特殊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薄弱的孩子,我们更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准支点,弥补家庭教育的短板,来撬动“家、校、班”教育合力的杠杆。正如学者理论——和谐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之源。身为班主任,我们能做的是努力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些年的班主任经历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替代家长,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取代不了睿智的家庭教育。

一、填补空缺,关爱如家

选择小陈作为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的有意之举。这孩子天资聪慧,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和学习力,但对自身要求不高,学习习惯不好,与人交往中表现出不自信﹑孤僻﹑任性等性格缺点,这是很多单亲家庭孩子拥有的通病。因为幼年时受到家庭中的突然变故而缺乏安全感,表现为多疑﹑悲观消极﹑缺乏自信;而被祖辈的过分溺爱又表现为任性﹑自私,母亲为了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这是很多单亲丧偶家庭的无奈。而另一类家庭,父母双方工作忙碌,没有一方愿意为家庭做出牺牲,这与前一种单亲家庭类似,家庭教育也薄弱,甚至是缺位的。

对于这类家庭教育,学校、班级教育必须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因此笔者根据日常的工作经验认为以下两种方法颇有成效:

1、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尤其是微信这一社交工具,让家长尽可能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我会每隔两周私信小陈妈妈告知孩子这一阶段的表现,如有进步之处,特别表扬报喜,并辅以照片。

2、为行规﹑学习习惯较弱的孩子创设个性化的“专家会诊”,将各科老师囊括其中,易于获取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并得到最有针对性的建议。

这样做,其实就是通过老师的穿针引线,为家长能多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陪伴孩子成长创造更多话题和平台,让孩子能感受到家庭中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红娘”的角色,尽其所能为孩子和父母制造共同的话题背景,拉近他们的距离,因为在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的温馨、父母的亲情是不能缺失的。

二、理念引领,加强指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笔者带的班级今年踏入了初二年级,这是一个正值青春期骚动的阶段,束手无策的家长比比皆是。高学历的家长或许了解和掌握高水准的家庭教育理念,但是在面对自己孩子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时,部分家长可能会忽略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表现得较为急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因此,学校教育又担负起另一个重要职责: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家长走出片面过激的教育怪圈,做好家长的思想构建工作,让家庭教育更好得融入班级乃至学校这个育人环境中,让家庭教育和班级﹑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发挥积极的加法功能。主要做法是:

1、借助家长会这一契机,罗列近期家长集中反馈的几个重要问题,如孩子边做作业边看手机,因手机而产生的亲子矛盾。我会建议家长和孩子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前提下,共同商讨在家使用手机的限制,具体涉及到:使用手机的时间,违反的惩罚方式,双方签字认可---为手机的使用建章立制。建议家长换位思考,体会孩子的压力和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需要,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平等交流,分析孩子疏远的常见原因,将优化的教育理念在最真实的情境下渗透。同时,笔者在开导家长时,也经常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去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这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方法。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父母喜欢,每个孩子天生都信任父母的权威。如果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跟父母的关系自然会更融洽,自然也会减少许多所谓“不听话”的言行举止。

2、利用班级通知群,推荐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好文,发挥“权威”的科学指导作用。比如曾经来过我们学校给家长做讲座的陈默老师,她是资深的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之前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的临床工作,近几年,她将多年的临床案例整理出版,其中《家有中学生--给青春期孩子父母的使用秘籍》就特别适合我们现在的家长。在笔者的推荐下,班里有好几位家长边看边学,边与我交流﹑探讨,我们共同寻求最适合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法。

3、对于个别学生家庭的特殊案例,我还会邀请学校的心理老师,用理论+实践给予最有力的帮助。本学期,班里的小王同学在家出现了若干次持续嚎啕大哭的情况,在心理老师﹑小王家长和笔者三方的面对面沟通下,心理老师认为孩子有较严重的抑郁情绪,其症结主要来源于家长在学习上给孩子过高的要求,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厌学﹑厌世的态度。我们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父母调整对孩子的关注点和要求,尤其是学习上不能再施加压力;各任课老师调整对小王的要求,并且注意与他沟通时的语言和语气......一系列的措施都旨在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舒缓和帮助,让孩子情绪稳定心理平静,这是目前对整个家庭来说最迫切的。

笔者在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做法是对这个孩子最为有利的,对这个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最有帮助的。

三、善爱化育,和谐成长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激发他们的成长自觉是我校一直以来的育人目标。

在学生能自觉有成长意识和信心之前,我们应该先帮助他们获取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1、尊重个体特征。教育的美是一种舒缓的美,不见立竿见影之效,却在静等花落花开之时享有淡淡的幸福。在欣赏孩子的优点时,我们也要能包容他们的不完美,这样,孩子对自身的认同感才能出现,他们也会学着去包容和认可他人。本文开头处的小陈同学正是通过了这期节目,获得了同学对他的认同,相信他也会慢慢开始欣赏班里其他同学的闪光点。

2、学会换位思考。如今的孩子出生在新时代,经历的是与我们不同的成长环境,虽然在物质上无忧,但在精神上或许背负着家族﹑父母更多的期待,承受着更多的压力,接受着更多的挑战,他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我们那个时代。作为整天陪伴他们的班主任,我常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了解属于他们的“三观”,试着体会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碰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应该是单纯的“我要求你干什么,禁止干什么,你必须这么做”,而是多想想“你需要什么,我能帮你干什么,可以做什么,你不可以做的原因是什么”的中和德育模式,我想这样我才能更多的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

3、凝聚人心,增强归属感。有“家”的感觉的班集体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笔者不断尝试调动班里的有特点的学生来提升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效应,为孩子们营建包容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氛围。希望他们能在日积月累的共处中培养出战友情,携手共同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前行,快乐成长。班级中总有这么几个小组,每次吃午饭时,轮流为同学盛汤,发放水果和酸奶;每个大扫除中午,帮同伴消毒桌面和椅面;在生日来临之际,为同学DIY制作贺卡,并在班级小白板上绘制个性化祝福,满满的幸福感爆棚。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正面影响,能让学生把正能量带回家,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们的父母;而教师对家长的影响,也能让家长优化他们的家庭教育,两者相互交融,最终达成“家--学生”的三者和谐,促成家班校教育合力的有效达成。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