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很美,鼠疫不美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隔着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是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岛屿,兼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和绝美的海滩风光。除此之外,岛上8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这里独有的,活泼灵动的狐猴、多彩多样的变色龙、笔直参天的猴面包树都是这里最古老的原住民。但是,就在这让人心驰的美丽地方也会隐藏危险,每年9月至次年4月,马达加斯加常发生鼠疫,一般在中部高原地区流行,以腺鼠疫为主。
鼠疫是一种高病死率的烈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它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这是一种动物源性细菌,通常存在于小型哺乳动物及其跳蚤中,可通过跳蚤在动物之间传播。
人类感染鼠疫的途径
● 染病跳蚤叮咬;
● 在未加保护的情况下接触传染性体液或受感染物质;
● 吸入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飞沫/微粒。
主要体征与症状
人类感染鼠疫的潜伏期通常为1-7天,其间可能出现急性发烧以及其他非特异性全身症状,例如寒颤、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呕吐和恶心。
根据鼠疫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肺型鼠疫,眼型鼠疫,肠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其中最常见的是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和肺型鼠疫。
肺型鼠疫
肺型鼠疫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无力、肺炎,出现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肺型鼠疫通常是吸入传染性飞沫或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感染肺部引起,是唯一可以人与人传播的鼠疫。
腺型鼠疫
腺型鼠疫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热、头痛、寒颤、无力,淋巴结肿胀,急性淋巴结炎,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通常由染病跳蚤叮咬引起,跳蚤叮咬时鼠疫耶尔森菌进入淋巴系统游走,到达最近的淋巴结之后在那里进行自我复制。这个淋巴结随后会发炎、收紧和疼痛,发生淋巴结炎。
感染后期,发炎的淋巴结可能会变成化脓的开放性溃疡。如果病人不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细菌可以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败血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寒颤、极度虚弱、腹痛,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皮肤和其他组织可能会变黑和死亡,尤其是在手指、脚趾、鼻子。败血型鼠疫可以是原发,也可由肺型鼠疫、腺型鼠疫发展而来。通常由染病跳蚤的叮咬或处理染病动物引起。
预防
避免去鼠类滋生地。如去鼠疫流行地区,带好杀虫剂和驱避剂,避免跳蚤的叮咬,更避免到郊外、露营或狩猎。避免接触在路边或林中发现的有病或死去的动物。当大量啮齿类动物死于鼠疫,蚤类叮咬的危险就很高。携带病菌饥饿的蚤类必急于寻找新的宿主。在森林或野外有许多啮齿类动物生活地方,要仔细照看儿童和宠物。
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当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环丙沙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