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首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顺利开幕。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该项赛事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承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上海校外教育协会会长卢晓明及相关教育单位负责人、专家评委及企业领导出席开幕式。
西南位育中学从全市三十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包揽了项目锦标赛的亚军和季军,据可靠消息,西南位育中学在这次挑战赛中总分名列前茅。
西南位育中学高一高二的学生在指导老师佘城良的带领下参加了首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等领域。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在2018年,西南位育中学联合上海市交通大学开设了AI人工智能社团,让我们在高中时期就有机会由浅入深地了解这一门高深的技术。
高中组别的赛前采访中采访了西南位育中学Init机器人社社长邱艺凝同学,比赛的解说员采访西南位育中学的邱艺凝同学时问:“这次参赛的策略是什么?”以及“用了多长时间?”,该同学在谈及四车行驶,两车相汇的避让难题时,讲到在半年的准备期内反复调试,最终确定自己的小车主要跑在靠近己方的半场,从而有效避开对方车辆,反复的赛前调试让他们信心满怀。这些问题的产生源自于实践,孩子们只有切身体会后才会有这些发自肺腑的疑问,只有亲身解题后才会形成更深入更长久的思考。
赛前准备是十分紧张的。如何使小车走得又快又好呢?如何使小车正确地判断红绿灯、人行道呢?这些都是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大家需要考虑的。“智能驾驶”的两个子项目场地一致,但是场地上的任务不同,锦标赛的任务是“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行驶”,挑战赛的任务是“路径规划,高效行驶”。在一块大小为780cm×500cm场地中,4辆小车同场竞技。智能小车的制作必须具有自主运行、独立执行任务能力,除启动外,不允许通过遥控、线控及上位机指令来接受任务,这有别于传统车辆设计,不仅是对工程技术车辆运行原理的考察。
在前期数月准备后,最后迎来了两周集训时间,这两周里,参赛选手们在机器人室中反复调试,不断改进。其中有的小组基础不错,早早完成了使小车正常行驶的基本任务,便不断改进,试着考虑赛场上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怎么防止在赛场上会发生的小车碰撞事件等等;也有之前接触这些内容较少的同学,他们也不甘落后,总想着去完善一切能考虑到的细节,常常留到很晚很晚才肯回家。
比赛当天,在赛场上同学们热情洋溢,抓紧很少的调试时间再次针对比赛场地的情况修改参数,使得自己的程序更加完美,能够获得更良好的成绩。最终从三十多支队伍中包揽了锦标赛的亚军和季军,挑战赛总分名列前茅的也来自于西南位育中学代表队,所有的参赛队伍都取得了好成绩。
对于这次比赛中,其实最终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准备比赛过程中学会的团队合作、在规划调试时间时学会的时间管理、在比赛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大部分参赛同学都是高一学生,刚进入紧张的高中生活,他们既要应对突然变多的科目,又要匀出时间和精力参加比赛,所以学会平衡学习与学习以外的事情也是对我们一次巨大的考验吧。
西南位育中学遵循“激发成长自觉”,以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为主,而非老师代劳编程。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亲自现场体验,包括后续的组织安排训练也均是学生为主。充分贯彻落实一切以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和现代前沿知识的渴求,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希望西南位育中学AI社能勇攀高峰,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