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校区风采

发掘 思考 感悟

作者/来源:作者 潘子毅 摄影 丁黎萍    发布时间:2018-10-12

发掘 思考 感悟

——记西南位育中学高一年级《仿生与智能》讲座

    1011日,张阿方教授来到西南位育中学,为高一学生做了一场关于仿生与智能材料的讲座。

    张教授是上大材料学院的特聘教授与上大钱伟长学院的常务副院长,不仅在研究仿生与智能材料方面起了领头羊的作用,而且还在教育改革与科学管理方面有研究。他是国家千人计划的入选者之一,此前在国外与诺贝尔奖得主也有合作。重量级人物有重量级思考。

    张教授在讲座的一开始就提到了国外高校学生学习艰苦之事。在教授女儿所在的瑞士高校,淘汰率达到了八成以上,睡眠都成了学习的替代品,而学生们却都乐此不疲、勇往直前。这无疑在告诉学子,努力不分国界,这世界上总有跑得更快、更努力的人,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才有立足世界的可能。这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激励。

    教授有一句话让学生们感触最深:“自然界没有一个过程是没有原因的”。他举了许多例子:变色龙的变色能力、生物的自愈合能力等。而每一个例子中他总可以讲出生物进化出此等本领的原因。化学上也是如此,每种复杂的物质甚至生命体都是由许多基本的化学原子构成的,只是其中的排列不同造就了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通过这种对于基本原因、基本结构的探索又让人类掌握了许多新物质、新材料的合成方法,从而造福人类。教授所研究的正是这种解体重构之事,而这其中所用到的便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通过追问,研究员可以发现蜘蛛网在晴雨天之间的变化,从而研究出蛛丝的结构特点;通过追问,张教授从荷叶的自清洁功能想到了为上海的摩天大楼制造特殊的自清洁涂料,从而进行了新的研究。人类在复制、超越自然之时,探究精神总是在熠熠生辉。张教授的讲座也在告诉学生:探究精神决不可丢,从许多司空见惯的“常识”中,大家可以获得很多启发。

    张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性的科普,更有一些哲学上的意义。“量变引起质变”、“用独特的眼光会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种言论都在他对于生物求生而进化出的技能中的“常识”中有所体现。这一次仿生与智能材料的介绍让学生们受益良多,其中的许多东西可以影响到大家的思维与学习方法。他提到的许多内容对高一学生的课题研究也有启发。相信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必能体会到教授的良苦用心,至于更多的东西,则需要像张教授研究分子的构成一样,去深深地发掘、思考、感悟了。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