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飞:2003年进入西南位育中学就读高中,0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学习,2014年进入中山医院工作,现已在新加坡工作。
有一种思念,叫西南位育
毕业离开母校转眼已经12年,白驹过隙,对母校的思念却从未有一刻停止过。
原来,学习可以是快乐的
初进母校时,抱着初来乍到的忐忑心情,迎接求学经历中最快乐最充实的三年。在母校第一点收获,在那时对我来说是出乎意料的,那就是“学习可以是快乐的”。相较过去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母校的课程总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调动起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高中三年的学习对我这个本身并不热衷课本的学生而言,哪怕是在高三高考备考时期,也仍然是充满了趣味,而不是像传统意义上的枯燥而痛苦。
原来,所有的关系都是融洽的
母校团结友爱的校风也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友谊,时至今日仍然在我的生活里占据重要的位置。
比起严师,母校的老师们更像关爱晚辈的朋友,在你快乐时分享你的喜悦,在你失落时给你可依赖的肩膀,在你有困难时给予无私的援手。高中时期的班主任王玲老师,叶春怡老师,以及我们当时爱戴的“徐公”徐老师,谢敏老师……每一个老师的笑脸和教导仍然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有些甚至有幸到现在仍是一直联系的好朋友,每每想起母校,就像想起家一样充满了温暖。
而高中时期的同学友谊,更是我最宝贵的至宝之一。性格迥异甚至理想各不相同的同学们在高中时期所形成的深厚友谊,直至今日仍然亲密无间。在高中时期友爱的校风下,同学们即便不同班、不同兴趣、不同性格,仍对彼此充满了尊重与友爱。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更是极大地增加了同学间的接触与合作,让我们在那时对彼此就如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一般。而这份友情,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时至今日,仍是最鲜活、最深刻的挚交。对此,我们深深感恩母校,也深深难以忘怀高中的快乐时光。
原来,课堂里也可以开阔眼界的
除此以外,母校给予我们的,还有开阔的眼界。不论从老师们课上分享的古今中外的知识见闻,历史课堂上的哲学思考,音乐美术课上的艺术探索,选修课上的信息检索,以及与海外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都极大程度地让我们认识了这个世界的瑰丽和广阔。我们感恩的不仅是母校给予我们的知识,或是探索世界的方法,更加要感恩的是,母校让我们对世界敞开心灵的窗户,去了解还有那么多未知在等待我们探索,去拥抱种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而不心存畏惧,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永不停歇的探索欲望。
我想,大概没有比在西南位育时更弥足珍贵,更让人回味的时光了。回顾在母校度过的每一天,没有一天是不精彩,抑或没有成长的。我想,如果能把这种持续成长的态度也放在自己今后的每一天,一定也不会后悔自己走过的一步一步,也会对境遇,以及对自己的努力感恩。希望毕业后的我们,和母校一样,每天进步,去收获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