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进入初二年级,我们首先就迎来了“中队名称”的决定和“班徽设计”两大活动。一些同学并不报以认真对待的态度,认为“这和我没关系”,或者“这真麻烦,我还要学习”,甚至有同学抱着半开玩笑的心理,随意“乱起名”,“乱设计”。
果不其然,再给中队起名、设计班徽活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作品,在学生群体中颇受欢迎。在班级的集体投票中得到了最高票数,毫无悬念地从寥寥无几的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个中队名称,叫做“金色传说”,而班徽则是一个带有“六个角的金色徽章”造型。
原来“金色传说”和这个徽章的灵感,都来源于学生群体中一个非常流行的手机卡牌游戏——炉石传说。一个手机游戏中的元素,作为班级中队的名称,作为班级的班徽,这也太不严肃了吧!
于是,我征询了班主任曹永娥老师的意见,到底要不要否决这个设计。她却说:“这个名字听起来挺不错的啊,这班徽设计挺好看的,让孩子们说说看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设计。”她的这番话立刻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的价值观和我不一样,我立刻就要去否定,这样做是否合适?我到底如何能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把他们引导至我所期望的局面?
在班会课上,我兴致勃勃地宣布,既然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金色传说”,那我们的中队名称和班徽设计就正式定稿。班级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我就按照计划先让班长谈一谈这个“金色传说”作为班级中队名称,背后的用意。班长小刘同学站了起来,思考了片刻后蹦出了“在金色的年华,创造传说”几个字。我顿时觉得这个解释挺不错的。于是追问:“能不能再具体一点?”班长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好像再也想不出更具体的解释了。于是我又问了其他的班委,和设计师,我得到的答案都非常相似,看来孩子们的确是抱着半开玩笑的心态,做了不太慎重的选择,并没有多加考虑。
这时候我表情从严肃转为微笑:“其实大家选的这个设计,我知道,是炉石传说里的吧!这个游戏一定挺好玩的吧?”班级一下子又炸开了锅,孩子们纷纷表示肯定。有个男生大声问:“李老师也玩么?”孩子们瞬间对我产生了兴趣。
我告诉他们:“李老师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玩这个游戏,他们还想安利我一起玩呢,我挺感兴趣的。”这时,孩子们脸上凝重的神情早已烟消云散,眼睛里都在发光。我微笑道:“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这个游戏、这个设计,我们把它作为中队名称,借用里面的元素来设计班徽,当然没有问题。刚刚班长说了:‘在金色的年华创造传说’。我觉得说得很好,大家现在在初二,正是体能,精力,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你们跑得比老师快,力气比老师大,记单词、背公式都很迅速,不正处于‘金色的年华’么?这么好的时光,全用来打游戏,会不会有些可惜?”孩子们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但这一次他们都抬着头,看着我,若有所思。
我继续说:“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传说’的部分,我们初二6班要像这个中队名称一样,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去创造传说。但我想问一问大家,我们到底要创造怎样的传说?是一个不遵守校纪校规,班级卫生糟糕,作业缺角严重,一天到晚到处惹事,办公室的老师们和年级其他班级同学们口中的‘传说’么?还是说比如,哪怕我们有一小段时间,作业缺交为零,班级行规卫生扣分为零,上课特别认真积极发言,在学校各项活动中或竞赛中崭露头角,这不也可以称得上一个‘传说’么?你们想要哪一种传说?”
底下几个男生脱口而出:“那当然是后面那一种了!这还用问?”
我马上抓住机会大声说道:“你们看,虽然有些同学在投票过程中并不慎重,但既然我们决定了用这个名称,那我们就要把‘金色’传说作为我们班集体的一个目标!我们要把每件事都做成‘传说级别’的,我想大家压力会很大,可见这个名称分量非常重。大家要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
班会课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内心其实是很忐忑的。不知道我这么说有没有说道孩子们心里去。
一个月过去,我看到了教室门口的宣传栏上挂出了五星级班级的标志,虽然只有第一个月做到了……
运动会中,长绳比赛跳了173个,没有获奖,孩子们说是挑得最好的一次;篮球比赛打赢了XX班,以前都是第一轮就输;排球打进了决赛,从来没有过……
年级物理竞赛中,班级获奖人数最多,虽然奖项并不怎么高……
科技月“水火箭”比赛中,我们包揽了前三名!第一名飞出了学校!
艺术节我们班因为水痘班隔离,不能参加,那天民乐,舞蹈,合唱节目都少了几个演员……
虽然走进初二6班教室,至今还是吵吵闹闹的,地上桌上还是有些乱糟糟的,几个男生课间总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大嗓门儿”。但总感觉班级氛围温馨了不少,孩子们脸上笑容更多了。
【反思与总结】
在中学时期,随着学生心理的变化,判断水平的提高,老师和家长不再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更多影响他们的则是他们身边的同学、伙伴和朋友。在这一阶段,老师要走进学生内心,多多少少要与学生“交朋友”。
反思在中队名称和班徽设计这一事件中,如果我第一时间就去否定这个“创意”,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你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不能做朋友”的印象。那么孩子们就不愿意再听你的话,教育也很难有效果。
而在此次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个“先跟后带”的小技巧。是我在一本班主任管理书籍中所读到的,与大家分享:“先跟”,其实就是表达理解和认可的过程,而表达理解和认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寻找自身与交流对象的共同点,这里的“共同点”不仅仅局限于谈话的内容,也包括对对方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认可(比如,我觉得这个创意好,这个游戏很棒)而“后带”,则一定要在让孩子认可你的观点的情况下,提出一个对方可能回答为“是”的问题(比如,这个游戏一定挺好玩的吧?)让其慢慢形成回答“是”的语言习惯,最后提出你的希望和要求,把学生“带”到你所希望的地方。
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除了细致的管理,有时候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这一案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才刚刚起步,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通过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学习,理解各种方法背后的用意,或者原理,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定能体验到别样的成就感。
【薛毅俊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点评】
Ø 蒋丽洁:
在中队名称和班徽设计这一事件中,我看到了一名谦虚, 包容,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进步的班主任。我相信,自我否定就意味着进步,凭借着李文杰老师这种性格态度,行事风格,他一定可以成为他期望的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在班主任这条路上,我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感谢有薛老师的带领,和组员的陪伴。
Ø 丁欣瑾:
主题班会的背景,班会的具体内容,皆十分详尽,读来让人受益匪浅,班级的各种活动都暗藏着教育的契机,作为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勤思考,多动脑。在主题班会过程中,李老师循循善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心服口服,而且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从李老师最后罗列出的一系列6班的突破来看,本学期他的班主任工作还是十分到位的。他的“先跟后带”实践,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Ø 张颖奇:
在李文杰老师‘金色传说’的背后,是一幕幕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这个名字凝聚着成功,惋惜,赞叹,励志等等的‘表情’。而这些表情被李老师捕捉了下来,设计成了各项活动。所以‘金色传说’,不只是一个传说,更是一本温馨的‘班史’。
Ø 薛毅俊:
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的团结理念和凝聚力所在。要让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有自己想法的初二学生们能向着积极正能量方向发展,形成良好和谐的班风,成为有凝聚力的集体,李老师用的方法是“尊重+引导”。因为“尊重”,他没有轻易否定学生们的想法,而是给他们平等的机会说出他们的想法,因而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因为“引导”,他一步一步将自己正能量的认识很好传递给了这些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而其实仍然非常懵懂的学生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可能一次就能起到很大的效果,也经常会有反复,但只要我们能将“尊重+引导”坚持到底,一定能在学生身上看到我们期待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