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2025学年师资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一得

欲见到阳光 必拨开雾霾

作者/来源:陆佳云    发布时间:2018-06-28

欲见到阳光 必拨开雾霾

 

陆佳云

案例:

9月,充满对未来希冀的一个月份,预初新生满怀着对新学校和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期待走入了学校大门。但他们往往都设想好了一切可能发生的美好,却很少会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过充足的心理准备。

Z同学入校在参加完几次各科的测验考试后,就发现每次的成绩结果和原先自己的设想天差地别。她按照过往小学中自己的成绩表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的表现至少是中等以上,而实际的结果却是班级的最后。而期中考试之前,她都没有接受对她来说如此残酷的现实,当父母问起她没考好的原因时,她总是说自己是故意没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故意考得差,如果发挥出真实水平,她会很好。父母也在半信半疑中为她安排了课外补课,而每次课外老师询问她考试情况时,她也是如此说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期中考试后,可能是她自己也越来越难以蒙蔽自己的眼睛,自己也很难欺骗自己相信自己有脱离困境的能力,慢慢地,Z同学开始隔三差五地出现未能到校上课的现象。一周五天,情况严重时,五天中有三、四天都没来,而每周的伊始,周一这一天的缺勤状况尤为突出。后来变成了一长段时间不到校上课。而在到校上课的天数中,Z同学的学习状况明显不在状态,整个人打不起精神气,对老师和同学对于其缺课原因的询问也是支支吾吾,讳莫如深。而与家长的沟通了解中,得知Z同学长期以来完成作业的时间远远超出正常的范围,常常是延续到凌晨,即使到了凌晨,作业也没有完成。第二天一早,根本起不了床,然后便要求父母老师请假;即便是硬着头皮起了床,到校后的状态就如上文所说的萎靡不振。在这样的状态中,Z同学的学习成绩自然是每况愈下,她对自己的认可度也在下降,并且也十分担心同学老师对于他认可度的下降,所以一直到学期的后半段,对于一些原本司通见惯的事情也产生了心理的障碍,诸如学科老师找作业有错误的学生去订正,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就将相关学生的学号写在黑板上,一般的学生看来这再正常不过,可在她眼里,却是一件可以带来巨大压力的事情,因为在她看来,这在有意无意间便告诉其他的同学她的学习有问题,抑或是她并不是一个好学生。类似这种附加太多主观偏激想法的事件不胜枚举。而同时,家长这方面的反应也显得比较无力,对于事先老师商量好的对策,在家里的执行度上总是出现变化,打了相当的折扣。例如,曾不止一次强调即便是没能完成当天的作业,也要坚持让孩子在晚上准点睡觉休息,任课老师会对于孩子现在的特殊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并不会在作业问题上给孩子施加什么压力,只要他首先做到保证到校出勤,在保证这一点的前提下在去解决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可事实的沟通情况是在家长传达给孩子这一商量结果后,孩子虽然能够部分认同,却仍执拗地我行我素,到了商量好的时间点仍然不肯停下来,而在她坚持的时间里,其实真正的学习效率是较为低下的,同时,父母对于她的一意孤行别无他法,只是陪在一旁不断地提醒,所以原本的情况就这么一直持续着,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而在最后,本学期的期末,家长选择了转学进入一家公办性质的学校来降低孩子的压力感,希望她至少能够做到正常上下学。

分析对策:

短短的一个学期中,可以说孩子、家长、老师都做过相应的努力,而最终没能在这一学期中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调换车道,寻求一个新环境来尝试解决问题。那是不是只有这一种解决方式?这是不是最后的办法了?在反思这一段教育的过程中,有几点我觉得需要加以注解。

首先,当孩子出现不能适应环境的心理压力情况时,需要家长、老师和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努力配合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同时早在问题初露端倪时的及早切入干预是十分关键的,否则极有可能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家长在一开始就不能去回避,而是要选择直面。在这个案例中,家长一开始还是选择相信孩子的片面之词,而没能选择相信老师告知的实际情况,觉得也许真如孩子所说,情况远远没那么严重。

第二,有的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感觉不适应环境只是结果,而要改变结果最重要的是去找到原因,而且往往当问题出现时,都有些原因隐藏其中。这个案例中父母由于对孩子有亏欠的心理,并且觉得两个大人之间的问题孩子是没有必要知情的,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合理的心理位置上。对于他们认为的孩子的想法尽量地满足,而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同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哪怕原先父母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但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拿出经过统一商量的一致性,因为当父母都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时,你让孩子去遵守哪条标准?

而作为老师, 想要更好地落实一些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充分信任和配合。在学校,对孩子的表现作细致观察,和家长作及时交流沟通,同时孩子在家的表现也应该通过家校的互通有无让老师了解到,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全方位地了解情况。也许孩子在执行计划规定的一开始还会有反复,甚至表现出不理解和不配合,老师和家长可以在此时打打默契配合战,从第三方的角度去化解这种情绪,让孩子能够去理解父母或者老师的这份良苦用心。同时,借用学校班级各种活动或者课外的活动契机去逐渐建立起孩子的正面情绪也是十分有必要,让孩子有更多的内在力量去战胜自我,拨开心理上的雾霾。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