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 青春飞扬
张娇玉
2018年5月4日,五四运动99周年,西南位育中学教工团的全体青年教师济济一堂观看了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先生关于纪念五四运动的主题演讲。
邵老师感情炽热、嗓音浑厚,在坐的各位青年教师仿佛置身于1919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华大地军阀割据,列强欺凌。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外交才子顾维钧据理力争,沉痛地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从校长蔡元培那里得知中国巴黎和会外交惨败,内心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北洋政府的不满情绪瞬间迸发。学生代表谢绍敏将自己的白衬衫作为条幅,用自己滚烫的鲜血愤然写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莘莘学子自行结成队伍,高喊口号,向北洋政府施压,争取国权,唤醒民众。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引起了北洋政府的敌视,大批爱国学生被捕,甚至有人为此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用热血引起了爱国民众的巨大反响。
1919年6月,五四运动的高潮由北京转入上海,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场气势磅礴的反帝爱国运动已势不可挡。这场由青年学生开始,民众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罢免了章宗祥、陆宗舆等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激发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无产阶级也由此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观看至此,全体青年教师无不动容,从邵老师的讲解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们不畏艰险、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感。他们用鲜血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镌刻在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要用革故鼎新的气魄,孜孜以求的精神,立足三尺讲台,演绎春华硕果。更要弘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让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