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养
Melody家长施念琳
Melody,2017届毕业生,学生会策划部成员,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专业(全美排名第一)、康奈尔大学(常春藤盟校)、瓦萨学院等录取。
从北校的红楼到西校的花园,这里给予的不仅是学识和眼界,更是良师益友相伴的成长。
在西南位育,孩子度过了难忘的七年时光,七年中前三年是在北校区度过的,后四年是在西校区国际部度过的。在西位,Melody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这么阳光明媚、和风煦日的时光。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我们有幸进入实验一班,按理来说应该平平稳稳继续实验一班的学习,但是我们一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选择自己学校的国际部!尽管当时国际部还没有毕业生,但是,全外教英文授课的课程(甚至包括体育活动课和艺术等选修课)、全面公正的GPA评定方式、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吸引了我们。选择国际部并不仅仅是为了适应英语的教学环境,更是为了孩子能尽早接轨美国大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她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和写作、小组合作、演讲等能力。
另外,西南位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把“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的育人理念,跟我和爸爸教育孩子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考虑再三,我们放弃了实验一班,加入了西南位育国际部。回想这过往的七年,感慨万千:七年之养,会是Melody一生的财富。
国际部开展了很多的特色活动,这也是我们十分看重的。在国际部的三年里,孩子参加了很多的活动:Science Fair、辩论赛、商赛、艺术节、爱立信“Girls in ICT Day”以及她所在的策划部组织的各类节日活动。她很开心,我们也十分支持。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国际部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年的社会实践周,中外教们带着孩子们离开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上海市区有十几处,外地支教有四个区域。如此多的地方,又是全体出动,难以想象学校的老师们做了多少沟通和准备啊!
高一的时候,女儿参加了大别山支教活动。去之前,我和女儿就留守儿童的问题沟通了很多,让她有备而去。支教期间,女儿细细观察,发现山里的孩子们对同去的外教很是好奇。于是女儿在难得的休息时间里,带着孩子们去和外教们打招呼做游戏,还见缝插针给他们讲述起“外面的世界”。回来以后自发和同学们一起成立了送温暖小分队,一起定期制作视频,给山里的孩子介绍什么是地铁,什么是雾霾以及各种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女儿说,种下一颗爱的种子远比做对一张卷子有意义的多。作为妈妈听到这些,我很欣慰。
高二的时候,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女儿参加了“西南位育杯”英语辩论赛,参赛队不乏上中、南模、复旦附中、七宝、格致等顶级高中。女儿所在的西南位育国际部获得了总冠军,女儿获得了最佳辩手。
晚上回家时她说她并不是特别高兴,因为和他们一起风雨兼程日夜奋战的B组同学抽签不中,一直没有得到展现的机会。相比起这个冠军,她更看中的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进入高三,女儿坚信不需要中介顾问也可以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申请,最终我们决定DIY。那一刻,我选择相信孩子,尊重她的选择。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曾经给女儿的申请文书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事实证明,申请就像小马过河,走过以后,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作为申请过来人的家长,我要对后来人说,不要迷信中介,更不要迷信什么所谓前招生官,因为朝夕相处的父母和学校老师一定比中介更了解孩子。相信自己,相信学校和老师,按照学校的建议合理安排时间,借学校的平台拓宽视野、发展兴趣,一定可以成就梦想。
最近经常看到讨论留学性价比的文章,如果留学只为糊口,那不留也罢。相信决定送子女出国的父母,和我们一样在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就没想过回报,而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其中,觉得有乐趣,有目标和追求,快乐生活。最后借用学校送给孩子们的话结束此篇:留学往小里说是希望孩子们不罔留学,充实自我,品味生活;往大里说是希望他们不罔生命,积极地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