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守望家风家训 构筑家国情怀

作者/来源:李轩珑 张娇玉    发布时间:2017-05-16

守望家风家训 构筑家国情怀

——记西南位育中学汇讲坛节目录制参观

李轩珑  张娇玉

    阳光灿烂,微风和煦,在这烂漫的初夏时光里,徐汇区委宣传部和SMG东方广播中心联合主办了旨在立足徐汇、面向上海的“汇讲坛”文化沙龙。2017513日,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金琪以及吴慧莉老师带领20多名学生参与了主题为“家风·家教·家传”的节目录制,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徐光启第十三代孙徐承熙以及京剧大师尚长荣零距离接触,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跨界对话”。

    活动伊始,两位主持人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此次汇讲坛“家国情怀代代传”的主题及会议流程,伴着热烈的掌声,第一位嘉宾即徐光启的后人——徐承熙先生徐徐登台。他以慷慨激昂的一番陈词向大家介绍了徐光启的出身、事迹和影响,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先祖徐光启缅怀和骄傲。从徐承熙先生口中得知,先祖徐光启从小以天下事为己任,为国为民敢于奉献,并以此教育后世子孙,逐渐养成了如今徐氏家庭的清廉、爱国的家风。对徐氏家庭如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深深地钦佩。

    第二位嘉宾是来自西南位育中学的高三学生林智泉同学。林同学以一位叙述者的身份登台,讲述西位高二学生温霈扬同学的家风、家教,生动细致的诠释令在座的听众无不聚精会神。出身海派京剧世家的温同学,其高祖父善演老生,且家风承袭高祖父的“匠心、孝道”。高祖父的唱词上每每必有批注,贯彻了一个京剧演员对于事业技艺的专注与执着,将自己喻为“出家人”的修行态度更是令台下听众们臣服不已。更难得的是,五代人绵延传承高祖父的事业传奇,仍旧坚守着初心的专注,家风与家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第三位嘉宾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老先生。如今已77岁高龄的尚长荣老先生精神矍铄,激情洋溢地为大家讲述了尚氏家族的家教与家风——认真演戏、正直做人。同样出身京剧世家的尚长荣老先生善演“大花脸”,为了将每一个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他便将自己所诠释的古今楷模当做偶像,并将他们的一举一动铭记于心。“每一次演出都是净化灵魂的感觉”,老先生如是说道。从老先生的描述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家训、家风是使人终身受益无穷的宝藏。

    热烈的掌声过后,迎来了此次讲坛最后一位嘉宾——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先生。他为大家带来了“解读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的演讲。杨雄先生用“德行”两字精准的描述了徐光启的生平事迹,并说道家训家风讲究“终身、修为、高品”的素质。与此同时,杨雄先生也同大家讲述了自己家族的家风就是讲规矩、重朴素,使得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家风家教独一无二的魅力。认真听完以上四位嘉宾的演讲,同学们收益无穷、意犹未尽,纷纷准备问答环节的问题及自身疑惑。

    在对话环节中,老中青三代同台发声,碰撞出绚丽夺目的火花与色彩。来自西南位育中学的学生踊跃发言,提问道:“如何平衡当代新青年所要求的平等与老一代传承下来的规矩?”林智泉同学的回答使人醍醐灌顶:“规矩是必须的,然而有一些已被社会淘汰的规矩已不复存在,如登马车的规矩,而如今早已没有了马车,又何来的规矩?”杨雄先生开明的回答更让同学们受益:“民主加微权的家庭是很好的,要留下有必要的规矩。”尚长荣老先生更是强调:“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小养成了家规,在社会上才能适应社会法则,也就是法律。” 徐承熙先生也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从小养成规矩。”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不同语态以及不同受众群体的分享者将“跨界”进行到底,在分享、争辩、互补与交融中,展现出思想的魅力,凸显出家风、家训不可忽视的价值。

    《礼记·大学》中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家训对于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西南位育中学亦是其中的一员,弘扬“追求完美,力求发展”的校训,构筑“高雅、务实、至诚、求索”的校风以及“亲切、勤快、严细、求索”的教风是每一位西位人矢志不渝的理想和信念。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