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课堂活动在历史高效共振课堂中的实践
汤嘉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下午,黄滔老师在西南位育中学国际部11年级,开设了一节名为《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的公开课。这节课既是黄滔老师“晓荷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参赛展示课,也是学校历史组“高效共振课堂”的进一步探索。李春艳老师、张勤老师、王小艳老师与历史组各位老师以及高效共振课题组的多位老师一起观摩了这堂课。
上课伊始,黄滔老师一最近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的德国辱华T恤事件以及该事件所引起的纷争为切入点,引发学生重新去思考法西斯所带来的巨大灾难。随后以德国法西斯在英法等国纵容之下一步步的扩张为案例,向学生展示法西斯主义如何让世界逐渐陷入灾难,引人深思。在讲解绥靖政策之时,黄老师还结合国际部学生的英文水平,让学生从绥靖的英文单词appeasement的构成角度去分析这一概念的内涵与深意。
此后黄滔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二战是否是一场本可避免的灾难”的辩论主题,并为学生提供详实史料及多维视角,引导学生就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正方学生从初始实力对比的角度认为二战本可避免;反方学生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冲突的角度认为成见难以摒除。在此环节,学生灵活运用既有的知识,论从史出,有理有据,论证精彩。最后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黄老师进一步从全球视野的大历史观对这一问题及本堂课进行升华和总结:二战给全人类带来惨痛灾难,反思二战可供我们将来面临生态环境、恐怖注意等全球性问题之时提供经验,我们或许该以世界的眼光、全人类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些问题。
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讨论并给予了积极评价。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在历史组之前的思辨性课程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完善、深化。依托于课本知识点,但又不拘泥于课本的案例和活动,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这一史学素养的同时,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实现了更高效的多维共振。期盼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完善历史高效共振课堂的思辨性模式,不断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