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座城的宿命,就是不断开拓的道路网,那么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在探索生命的可能性中发展。不论经历高山险阻,亦或是坦途顺畅,最难得和幸福的便是在千千万万的个体中找到自我。在懵懂中学会了着急,也找到了自我,感激母校,让我今后不论走什么样的道路,每一步都能留下独一无二的脚印。
西南位育中学**届校友 宋安梁
在这样一座能让你在白天忘我赶路,又能让你在深夜唤醒自我意识的都市里,最能挑动我情绪的,是一个高贵的地方——西南位育中学。很幸运,曾几何时,我在这里度过了懵懂的七年,也就是在这七年中,学会了着急,也找到了自我。
激励的小红花密密麻麻
高一那会,我痴迷于计算机编程。经常是醒了就写程序,累了倒头就睡。好奇心让我对每个我解决不了的问题耿耿于怀,不论是吃饭、走路,还是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里都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火花。曾经有一道动态规划的问题困扰了我一个月,时时刻刻都在想,也就是在我茅塞顿开的那一刻,那种喜悦之情让我明白,这一类的问题今后再也难不倒我了,我深刻的理解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找到解决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陶然老师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是很透彻的,但他并不是直接告诉我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我,鼓励我。每做出一道题,都能得到一朵小红花,在计算机机房门口的橱窗里,看到自己密密麻麻的小红花,那种荣誉感帮助我克服了想放弃的念头。
记得初一、初二的时候,我的成绩不好,又调皮,因此不受老师待见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时的班主任是陈丽老师,我以为陈丽老师不待见我。记得有一次上课叛逆的我竟然做出了一些对老师有伤害性的举动。而事后当时的年级组长陈异平老师并没有严厉的指责我,她循循善诱的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陈老师总会在办公室夸赞我的好。从此以后,我看世界的角度也变了,我再也不会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先想别人哪里做的不好,而是先思考自己的问题。并且我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相信人和人之间,爱比恨多。这种性格的巨大改变可能很少有人会体会到,但是连我这样的人都能改变,可见老师们这种完全无私的对学生的爱是有多么伟大力量。我很感激,当时老师们没有放弃我。
我从来不觉得一所中学的目标是让人提高成绩,这就和看人只评判他财富的多少那样可笑。暂且不说高考那些考卷本身的题目是否科学,单论科学本身,那些知识早已经有无数先辈把他们智慧的精华贡献在学术论文纸上,而只要想学,随时可以翻阅。在成绩之外,兴趣和性格的塑造才是一所中学的灵魂。幸运的是,老师们并没有放弃成绩并不优秀的我,而是帮助我一步步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