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任务,变实验室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姜玮玮
日前,化学组吴昀赟老师以《酸碱滴定》为课展开了“任务驱动式”实验课堂研讨。西南位育中学王玲主任,化学组和田林兄弟学校同仁们共同观摩了课堂。
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继《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和《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后的又一定量实验。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定量实验的关键——精确性,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和讨论的基础。通过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的复习,学生们能够对实验做到胸有成竹,很快就可以投入到动手实验中并完成了数据记录,吴老师则拿起手机开始记录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们谨慎滴加试液的表情落在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中,“精确”二字正是这样落实在每一位小小实验员的行动中。
接下来的误差分析环节可谓水到渠成,通过实验结果的即时分享,学生们对自己的实验操作也有了一些反思,“我好像多滴了那么一滴”“好像该再加一滴”“要是能滴半滴就好了”,学生的讨论声中略带了一丝丝遗憾。吴老师适时的推出了下一环节——再做一组平行实验,学生能够及时反思,修正实验,体会成功的快乐。
通过理论复习——学生实验——误差分析——学生再实验,学生不仅对酸碱滴定中终点判断有了很好的认识,更是可以养成细致认真的实验态度.课后,观摩课老师就这节实验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都对学生再实验环节的设计纷纷点赞。
至此,高效共振课堂化学组成员老师都已进行了实践展示,每一节高效共振的课堂都离不开开课老师的精心设计,离不开备课组、教研组老师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我们用团队的力量迈出坚实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