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组之以活动促内化的共振高效课堂初探索
陈浩翔
2016年12月5日,西南位育中学西校区高一物理组马凌燕老师以“共点力平衡——动态分析”为题,尝试了以活动促内化的共振课堂。副校长邵翼如老师,教导处谢敏老师,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以及共振课堂小组其他学科的老师一起进行观摩和讨论。
动态分析是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的一个难点。马凌燕老师课堂采取“听、思、议、说”四个部分开展课堂。静听环节:老师以一个情景为切入口,精讲本课的内容与思维方法,示范规范的解题方法。深思环节:学生消化吸收教师示范的方法,独自解决一道相似的问题。热议环节:四人一组讨论刚才的解题过程,总结出得到动态三角形的方法与过程。我要说环节:分享讨论的结果。然后再来一个热议的过程,将所学方法运用到题目的编制过程中。编题的环节设置巧妙,使学生将外部知识和内在认知进行了结合,让学生们之间的思想碰撞,互相交流。其次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交流,真正地将老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独懂”到“众懂”。小组学生讲台上的交流,台下学生的提问,一个情景引发多个问题的思考,课堂中处处显现思维的火花。最后再通过一个特殊的方法——相似三角形法来提升课堂,深化内容,将数学和物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马老师这节课根据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在课堂上循循善诱,问题一环扣一环,提出的问题也具有层次性,学生们小组讨论积极,反响热烈,充分体现了活动促内化的优势所在。
物理教研组组长徐忠英老师在下午组织了全组的评课活动。通过马老师的说课环节,老师们了解了物理组“高效共振”的课堂模式,并对这种课堂改革模式产生了兴趣。大家对本课中设计的“编题环节”高度赞扬,一致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作为方法指导课型的常规内容。评课过程积极热烈,并对“对分课堂”、“高效共振课堂”、“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延伸探讨。最终老师一致认为,在教师如何导的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引发学生共振的重要抓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物理教研组将继续深化和探究更有效的共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