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政治学科实践学习活动的实施与评价”为主题的政治教研活动在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举行。结合高考综合教育改革和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大背景,西南位育中学政治教研组将其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的有效实践形式与方法进行展示与汇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周寰、徐教院倪志刚副院长、西南位育中学校长张建中、老校长庄中文、党委书记金琪、政治特级教师吴永玲、李炳钟、各区思想政治与品德教研员、上海市青年骨干政治培训班学员及德育基地老师参与,活动由徐汇区教研员王志安主持。
张建中校长在致辞中简要回顾西南位育发展历程,并强调学校的累累硕果离不开每一个教研组的艰辛付出,其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与深度。政治教研组紧密结合“中和位育”校园文化,“激发每个学生的成长自觉”,规模虽小却分工合理,把政治学科与社会实践对接,使每个政治老师都有活动抓手,寻找自身特长,体现一专多能。
倪志刚副院长在讲话中表示:政治学科面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两大难题,如何恰当处理“高大上”与“假大空”的关系成为关键。西南位育中学在徐汇区先行一步,合团队力量,以创新与实践为基点,共同支撑西南位育持续、良性、优质发展。本次活动,基于问题的过程性研究,从现实、现状、学情分析,理出问题,提出反思,在引申中推进并最终解决问题。
随后,西南位育中学政治教研组五位教师进行交流发言。
政治教研组长张勤老师以“我们在行动——让实践滋养素养”为主题进行汇报,从一周时政秀到西位百科,从游戏教学到社科创新,从各类社团到人文讲堂,政治教学实现“接地气、有高度、有深度、有创意”的四维目标,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变迁,适应现代学生对全新教育形式的渴望。
王红妹老师以“努力拓展政治学科实践活动平台”切入点,分享政治学科模拟课程与社会科研的初步实践与思考。她将“模拟策略教学”与“社会科研”作为重要教学方式,确保还原活动的真实性,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成果性评价。
王凡老师以“模拟联合国”为例,报告思政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效果。她强调,利用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社团为载体,突破实然局限,形成体系化思政校本课程,达到应然效果。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实践中自觉成长。
刘斌老师借力校本教材《五常新说》,将传统文化引入政治课堂。不囿于常规思路的“避虚就实”,而是坚持“以虚促实”,突出传统文化内核的潜移默化和人文熏陶,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立校”。
王凤媛老师以“高中青年党校建设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研究”为题,从青年党校的定位与目标、组织建设与课程设置管理及实施情况与效果三方面展开阐述,在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为高校输送责任担当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市教研员周寰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政治学科的生命力在“变”与“不变”中逐步推进,内容与实践在改变,但不变的是“中学德育的主导渠道”。课程建构与学科目标紧密相连,政治老师需要把课堂上的理性认知与课下的实践有机联系。紧密联系实际的活动与实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学有所获,逐步形成科学的三观,真正实现“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中午,全体老师观摩了高中学生辩论赛,思路清晰、唇枪舌剑的辩论现场掌声不断。在意犹未尽中,老师们走入各教室观摩西南位育中学政治教研组三位老师的展示课,课后进行集体点评,给出中肯意见。
《关注我们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张勤老师对八年级思品阶段性作业进行整体评价与展示。从学生实践交流分享与思考到优秀作业展示,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探究思考、寻求原因,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学会社会实践调查。
《生产边际效益递减与生产要素》一课,王红妹老师将模拟实践活动融入课堂中,并让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后,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合理解释社会现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课,徐旋老师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在学生的分享与思考中升华到理论高度,提升学生知识认同感;再以理论反观社会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理论知识的价值性。
为期一天的政治主题教研活动圆满落幕,西南位育中学政治教研组希望以此为平台,研究思想政治学科实践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及其激励机制,用教学实践变革,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更接地气,更多地还原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原貌。以实践滋养素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