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玮玮
2016年11月18日,西南位育中学西校区高一年级化学组刘晓罗和马雄雄两位老师以“氧化还原反应”为题,尝试了化学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邵翼如副校长、黄徐娟主任带领学校“高效共振新课堂”课题组成员集中观摩了两位老师的课堂,并进行了评价和探讨。
课前,学生首先接到一个任务单——自制并完成一份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试卷。学生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必须先自学有关知识,做到自主学习。
在刘晓罗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排演了一个小短剧,将氧化还原中抽象、生涩的理论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演绎,帮助了其他同学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参演学生不仅做到了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而且在表达的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紧接着,通过完成“温故知新”、“小试牛刀”的任务单,学生在不经意间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马雄雄老师课堂中,10分钟教师精讲基本概念,学生再对自己自制的试卷进行反思、微调,小组讨论出一道既涵盖多个知识点又精简明了的一道题。不得不说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新要求”。而后通过全班的分享讨论,学生们可以取长补短,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马老师设计的“专家名题”赏析环节更是非常精彩,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名题其实都来源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的学习本就不该过于侧重题海之战,而该回归到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中来。
课后,邵老师给予了两节课高度的评价,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在新的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课时随之减少,提高课堂效率迫在眉睫。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组将继续踏着学校课改的东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