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洗手,预防疾病
洗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要小看这个细节,正确的洗手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细菌的滋生、保持手部的清洁,预防疾病。但往往很多人不重视洗手,甚至不会正确的洗手。据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显示:居民洗手正确率仅为百分之4。那么,如果没有正确洗手,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细菌随处可见,例如同学们日常的书本、黑板、写字台、手机、电脑等等。如果在显微镜下看,你会发现附着了几十万个细菌、如果没有有效的洗手,这些细菌就会通过手进入体内,为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其中最主要引发的疾病是流感和腹泻。造成流感和腹泻的两大致病菌H1N1病毒和大肠杆菌潜伏在空气和肠道中,但是手却是最主要的载体使其进入体内,引发感染。可见,手部的卫生绝不容小视,那么如何正确洗手呢,洗手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呢?现在老师来和大家介绍下。
第一、不要用清水洗手,这样远远不足以洗去细菌。正确的洗手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仅仅少量的水。用肥皂或洗手液破坏手上携带大多数病菌的油脂和污垢,通过搓揉加水冲去除它们。只要正确地使用,所有的肥皂或洗手液均能同样有效地去除导致疾病的病菌。
第二、如厕前后都要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很多人如厕后会记得洗手,但是却忽视了如厕前的洗手。即使是如厕前,也需要洗手,并且比如厕后的洗手更重要。正确的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条标准:进餐、如厕、接触钱币等情况下都要洗手;并且要使用清洁用品在流动水下冲洗,时长不少于20秒。当然,洗手也并非越勤越好。
第三,不能用湿纸巾代替洗手。有的同学为了图方便,包里会备有湿纸巾,其实要保证湿纸巾能够清洁皮肤或消毒,并且在潮湿的环境下不发霉,就必须使用添加剂,长期使用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不建议用湿纸巾代替洗手。
正确的洗手有6个步骤。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五下;第二步,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五下;第四步,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左右手相同;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第六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左右手相同。
这6个步骤的洗手法,可以把手上的每个部位都清洗到,如果同学们每次洗手时都可以认真仔细按照这6步洗手法操作,那一定可以有效杜绝手上的细菌、从而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