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镕
7月28日,同学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黄金海岸,沙滩景点众多,黄金海岸却闻名于世,浅黄的细沙、湛蓝的海水、青翠的植被,无一不体现着澳大利亚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虽然工业发达,他们也悉心保护每一寸土、每一方水,格外节约用水。
虽是冬日但阳光温暖,让同学们一下心情舒畅。湛蓝的海水一下在眼前铺展开来,像用画笔随意在金黄色画布上涂抹得深一层浅一层,白色浪潮裹挟着沙粒向岸上涌去,停留片刻便退回大海,每一次冲刷都带来惊喜——不同的贝壳。
游人稀少,只与海鸥作伴,广袤的大片蓝色上,只有稀少的几个人影在冲浪,这份空旷让同学们与自然更亲近。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脱鞋踩水,等待潮水冲上卷起沙粒,埋没了脚掌,一波大浪袭来纷纷嬉笑着转身逃去。难免海水打湿衣裤,但同学们毫不在意似的挽起袖子,拾起只属于自己的那片贝壳。看着潮起潮落,时光在蓝色海面上随潮水翻转流逝,夕阳西下,该回去了。29日,老师和同学一起上到skypoint鸟瞰黄金海岸全景,看人来人往潮起潮落,玻璃幕墙在熹微晨光下泛起淡淡金光,看一个城市从沉睡到苏醒,仿佛置身一个蔚蓝梦境。吃完午饭踏上归途,但所有人都不会忘记,这宛如梦境般美丽却又真实的一抹布里斯班蓝。
周末,住家带我前往了MINJERRIBA ISLAND,澳洲东部的一个小岛。早早地起床,驱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码头,将车子开上了渡轮,周末的轻松愉快就这样开始了。温暖的阳光照耀于海平面之上,让那冰凉的海风有了温度。住家说特别喜欢这样的天气,海面上就像有千千万万颗钻石一样。不一会儿,船就到了对岸。我们先是到了长长的海岸边。这里没有黄金海岸的人流,景色却可以与之媲美。金色的沙滩上藏着一块块砂石,住家说这种石头特别软,一捏就碎,说着,就捡了几块,放在了袋子里,好给我带回家。沙子是这样的凉、软,舒服极了。大海蓝得透彻,和天空连在了一起。又去了Brown lake,住家说这里的孩子调皮,把lake改成了cake,引来好多当地人的好奇。Brown lake的水,果真如住家所说像是一壶茶,不过这湖不是因为污染而变了色,而是因为飘落的树叶纯天然地将它染了色。之后,去爬了长长的山路,来到悬崖边上,悬崖不是那么的高,但也是有些惊险刺激。阵阵海浪不断地撞击山崖,壮丽至极。只有在这里看大海才真的是一望无垠,没有一点点的阻碍,只有在这里看大海才是真正的没有瑕疵的蓝色。归功于冲浪的魅力,相较于Ipswich周围,人终于多了起来。冲浪者在大海上变成一个个小小的身影,迎着高高的海浪,时而成功跃于海浪之上,时而在被海浪淹没之后缓缓地冒出头来。闲逛在小岛的海滩边,这样的悠闲自得是在上海所没有的。所谓岁月静好不过就是像岛上的人这样,在海边铺上一条毯子,晒着日光浴,安静地聆听大海的声音罢了。
一天早晨,老师带同学们来到一个俱乐部,打balls。球在滚动的过程中会向一侧倾斜,而那侧的标记比另一侧小一些,目的是让球尽可能地接近目标——一个白色小球。同学们尝试了几轮,兴趣盎然但都直呼“太难啦!”力度难以控制,一不小心就掉到沟里,也不清楚球旋转的角度,往往是看着越来越接近了,却来了个九十度大转弯。离开时看见当地的业余爱好者在玩,所有蓝红球都在小白球周围,让同学们自叹不如。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澳洲留学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和住家一家谈笑风生,待我们抵达学校后,大家齐聚在base欢声笑语,准备着上午free time的活动。
伴随着铃声的打响,澳洲同学都开始上课了。我再一次走上校园楼道,教室里的学生看到我依旧如第一天一样悄悄向我微笑打招呼,却也免不了被老师瞪的后果...
在校园中逛了一圈后回到base,很快就到了1st lunch break。我们来到后院,这才发现小澳们都已经在准备烧烤了,在桌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小澳也在细心烧烤主餐:袋鼠肉= =和鳄鱼肉= =。我们按个取餐,一起在后院共享午饭,大家有说有笑,没人提及离开的事,也没人伤感,所有人都沉浸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可惜时间总是有限的,当铃声再次打响时,小澳们回到教室,我们也回到了我们的base...
度过了一个空闲的下午,夜幕,伴随着离别来临了。小澳的母亲送我到集合地点,我拿下行李,背上包,最后一次来到base...base里早已挤满了人,同学,小澳,家长,都在一一表达着不舍,我走到base外,最后一次拥抱了小澳和他母亲,这时,也许再多的言语都没有用。我们向对方叮嘱了几句,互相道别后,我拿起行李,准备离开这生活长达两周的另一个家。
悲欢离合,有聚有散,分开,是为了下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