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田林—虹梅学区”对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探索青少年创客教育新路径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面对时代的召唤,基础教育该如何做为?在2015年徐汇区“田林—虹梅学区”青少年科学创新素养培育讨论会上,来自学校、企业、社区的代表及校友及学生们以“青少年创客教育”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学校、企业、社区携手发展创客教育的新策略。
一、现状分析
“田林—虹梅学区”非常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培育。作为学区一体化机制建设的活动平台,学区举办“德润田林”年度论坛,已经成为学区育人工作交流展示平台,形成了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发挥着推动青少年创新素养培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学区内中小学多途径大胆尝试青少年创客课程实践,初步形成学区内纵向延伸的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小学侧重兴趣启蒙,如漕开发实验小学建设“创智坊”探究乐园,走进漕河泾开发区的部分企业,合作开发创新实践课程,以兴趣启蒙擦出学生的创新火花;初中侧重创新思维培育,如田林三中通过课程、社团、活动、杯赛等多种形式,合理引导、巧妙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侧重创新能力培养,如西南位育中学通过满天星式的机器人课程实践,辅以研究型课程点对点指导,十几年如一日为青少年创新实践搭建平台。
学区内青少年创客教育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务实。学区内各学校从自身校情出发,借助学区平台,通过师资共同培训,不断实现创客教育内容一体、各类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开放。通过学区平台,借助企业资源,在学区内建立了首批五个“学区创客教育基地”,依托科创志愿者团队输出、读物推送、典型人物宣传、吉祥物设计等合作项目,打开校门开展学区化办学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小一体、社校企联动”的开放运行机制;三是深度。通过“德润田林”展示交流平台,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为青少年创客教育注入“灵魂”,体现创客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价值导向。
二、问题瓶颈
一是创客教育资源有机高效整合机制有待完善。学区内诸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与学校还没有形成有机高效的科普教育合力,学校育人工作与企业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存在脱节现象,缺乏持续“造血”的机制,科创成果与基础教育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是基础教育对接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待加强。在创客文化的传播、学校教育设施设备的改造、师资力量的布局、学生评价体系的调整、招生考试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基础教育都亟待进行大量探索实践。
三是德育在创客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待增强。德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青少年尤其是学优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待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科创伦理、科创精神亟待关注。
三、策略建议
一是要健全完善学区化协同机制。以学区范围的资源融合为目标,以课程活动融合基地为抓手,学区刊物交流为载体,年度研讨集中展示为平台,通过建设“少年创客教育基地”,以科创精神引领学区的科创新风,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学区内诸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应与学校形成科普教育合力,成为学区内创客培育基地,主动为学区内学校提供硬件实验平台、专业智力支援、专题夏令营、特色展览等科创品牌服务活动。
二是要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的育人共同体。要共建共享,协力将创新创造精神植根于青少年成长全过程,通过学区内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开发实施“创客”教育课程,方便学生近距离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培养和激发其科技创新素养。要以创客教育的价值追求引领学区育人共同体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春风化雨,“德润”心田,为未来发展共育创新型人才。
三是要充分发挥德育在青少年创客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要以德育引导创客教育的育人方向,把青少年创客、创业、创新教育汇聚到同心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要以德育为青少年创客教育活动创设安全、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德行素养、优秀的心理品质,为综合培育青少年创新素养打好精神底色。
四是要形成系列配套的制度机制保障措施。要发挥评价导向的积极作用,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招生考试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办学绩效评估等制度改革设计中,对青少年参与创客教育活动的经历与成果予以高度关注,对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创客实践予以充分肯定。同时,要提前规划设计,形成稳定的资源与经费投入机制,对开展青少年创客教育的场所、设备、人员、资金等资源给予充分的保障。(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