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激发每个学生的成长自觉
西南位育中学是上海市最早转制进而改革而成的大型民办完全中学。虽然有较高的质量和口牌,但这一切已成为过去。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发每个学生的成长自觉。”这将是西南位育在这转型的关键时刻的一次重要选择,是西南位育人下决心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布局。
一、办学理念概括与解析:
为什么我校要提出“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发每个学生的成长自觉”?我想依据主要有四:
一是由我校“以生为本”的办学核心理念决定的。为了传承和弘扬我校十几
年积淀下来的先进办学思想,并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为了“一切为了学生一生幸福”,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与方向,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抓手、实实在在的切入点,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实现新的突破。
依据这十九年积极探索与办学实践,通过梳理、整合与提炼,把西南位育办
学理念概括为:
一个宗旨、两个关注、三个基础。简称为“一二三”。
1、一个宗旨: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学校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以人为本。我们必须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来布局我们的教育教学。“两个一切”的办学宗旨凝聚着“以学生为本”思想,是我校的办学核心理念,是我们思考问题、与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
为学生着想,不是满足于一般性的服务,而是立足于更加人性化,即为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尽心尽责,让西南位育的学生都能拥有幸福人生,终生与发展为伴。
2、两个关注:
学校一切工作都围绕“两个关注”来展开,即:关注每一个教师的发展方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两个关注”高度体现了人本思想,揭示了教育必须关爱生命、关注个性发展的原则。真正的优质教育就要让师生能彰显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实现自主发展与自我超越。
这两句前后相辅相成。离开了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必然失去了依托。所以关注教师发展不仅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对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的人文关怀和神圣责任,也实实在在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坚实基础。
“关注教师的发展方向”也意味着不可抹煞教师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如何发掘教师潜能,强化其个性、优化其特长?这是优化学校人力资源、构建人才高地最实际最有效的切入点。不以一把尺子衡量每个教师,善于用其所长,讲究搭配,实现最佳组合,这才是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最基本的致胜之道。
“两个关注”,归根结底,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是全校一切教育为行的聚焦点,是我校办学宗旨的落脚点。
3、三个基础:
始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打好“三个基础”,即“身心健康的基础、终生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
“三个基础”高度概括了我校培养目标,把“德智体全面发展”总体要求,演绎为具有我校特色的层次化目标,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标准与迫切需求。
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对其重视度正是办学思想的试金石。没有这一条,所有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都是奢谈与空想。
“终生学习的基础”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已上升为对生命的关爱,教师必须对学生未来发展与终生成长负责。所以,过去已经习惯的急功近利的围绕考试与分数的种种做法以及仅仅满足学生与家长考取一所理想大学的目标,按今天的评判标准,已成为校长与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亵渎。
“走向社会的基础”不仅提示我们:我们的视野必须从学校延伸到社会,我们既不能忽视为学生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在校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又要努力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互动,把教育的根本目的上升到一个新的定位;同时也折射出评价学生的根本标准,将不是静态地定格于校园,而是理所当然动态地辐射到走上社会后的未来。
三个基础之间缺一不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从而构建了西南位育中学简单明晰又富有丰富内涵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培养目标,为学子规划了一个最基本的人生发展坐标。
二是由社会对民办学校的需求决定的。“双向选择”,首先决定了社会与家长对学校高标准、高要求。特别在高中升大学并不困难、入学深造和成才渠道相对多元化的今天,家长把子女送到民校,不仅要有个好的大学,更希望能够让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个体都能在个性发展、特长培育、全面成长上得到全过程的呵护与支持,实现力能所及的最佳发展。
三是由完全中学的七年学制决定的。极大多数在我校就读七年的学子,把心智成长最迅速、最宝贵的七年交给学校,学校完全有责任为每个学子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成长、个性发展的绿色通道。相比其他类型学校四年与三年的相互隔裂,七年的成长轨迹就有可能画得比较清晰,并成为未来人生轨迹的一个圆满起点。
四是由民办校生存原则决定。民办学校要求生存、谋发展,一定要避免与其他同类型学校质化竞争,一定要培育有个性与差异,我们要力求把这种差异变成优势,民办学校方能真正经得起风浪和时间考验的长青之树。
“关注”,体现教师对学生呵护与尊重。让学生在一个较宽松的成长环境中,在教师引导与支持下,实现充分自主的发展。
这里强调的“每一个”学生,确是一个高标准的标尺,也充分体现了我校面向全体、力求普及的人本思想。同时这也是对班级授课制与生俱来的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容易制造“统一标准件”弊端的一场攻坚战。
所以必须充分正视与客观对待学生之间的在个性和智能潜能上的千差万别,我们的责职在于帮助学生解放心智、释放潜能,寻找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通道,从而实现生命价值与快乐人生。
“成长轨迹”是依据自身特点与潜力,借助学校各种发展平台,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蓝图与实际成长足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梦想、有筹划、有微调、有反思,学生这些切身的体验与成败得失感悟将成为中学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开启未来人生占领理想的制高点。
“成长自觉”是两个关注的最终目标。如果中学七年的成长轨迹能画得更清晰、更圆满,犹有可能在充分发掘潜能基础上,让成长的快乐与成功的体验转化为学生的成长自觉。“成长自觉”包含着学生对自己成长的责任性、主动性、主体性和自主性。责任性体现在学生对自我人生的负责、担当精神,走出依赖与漫不经心的误区。主动性要求学生对人生规划由消极被动的接受,向积极、主动的进取转型,具有强烈的把握自我、规划未来的内驱力。主体性提示我们在这个教育系统内,学生是中心、是主人。教师、家长、学友都是学生发展的帮手,而且永远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自主性要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能实现自我把握、自我选择、自我定位。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但这也不排斥学生在成长进程中不断接受教师、家长、学友、社会各方的引导与教育,实现相互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以及吸收他们的各种合理建议与正确批评。总之,唤醒自觉——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着重于让学生把握现在,“激发学生的成长自觉”,才能让学生真正能把握未来。
鉴于以上思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轨迹,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要成为我们这所民办完中最大的办学优势与亮点,成为我校特色创建的中心目标。
二、办学理念的实践与成效:
依据这几年的践行与发展,试从三个方面分述:
1、理念与智慧引领,夯实西南位育学子的成长基石
学校要实现腾飞,要创建特色,但首先要有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首先,我们认为:完全中学决不是初中加高中的一个简单组合,而应是一种优势叠加。所以一个重要课题是:要不断挖掘完全中学办学优势。如何做好高初中衔接,实现学生与教师双层面的高初中良性互动?如何扩大高中师生对初中师生的引领与辐射力,从而获得双赢,让共同成长不断提速?我们发动教师共同探索,创建一个高初中互动、优势不断强化的优质完中教育,奉献给我们的学生。
我们适度、有序增加跨年级、跨学部的大型校级学生活动,加强高初中干部
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与互动。充分利用学校四大特色项目、八大发展平台、七个主题月活动的各类平台,以活动促进让高中生与初中生有不断互动交流机会。让初中学生增长才干、拓展视野,让高中生提升交流沟通能力与责任心,充分发挥高初中并存的优势。
切实加强初高中衔接的“双语实验班”建设,大胆加强实验的宽度与深度,
切实种好这块“高初中联动”的试验田。初三成立“双语实验班工作组”,对实验工作实现统盘思考与统一步调。让实验班进一步从“分与试卷”禁锢中解放出来。并以实验班带动全年级乃至全校。
高初中联动的基础是高初中教师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发挥高中教师专业上的引领、提携作用,要让高中初中教师都能了解初中与高中各自教育教学特点与关注相互衔接。因而要建立高初中教师有计划的轮岗制度。目前教龄10年以下青年教师中有四分之一已实现高中初中轮岗,为高初中衔接逐步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目前每年有近300名学生在选修第二外语德语或法语,这正是完中高初中联动优势的生动体现。既然社会赋予了我们一个“完中”的身世,我们一定要不断用足这个资源,坚定不移把目标瞄准上海市一流完全中学的目标,从而为学校内涵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实现高效率,关注时间与精力消耗的有效性,重视时间的投入产出比,这是难度比高质量本身更高的优质教育核心指标,也是每个学生与家长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提炼了五个“三”的教学规范。其中“三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题”(例题、习题、试题)、练习考试“三步曲”,是遵循科学办学的主要落脚点。道德力量正在转化为教育的智慧。
“三课”是学生耗时最多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三题”是牵涉学生精力最多学习环节,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点。例题的典型性、针对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习题的质与量的调控充分体现了教师在严格要求与呵护学生之间寻找最佳平衡。为了不让学生陷入题海,必须要求教师涉入题海,精选、精练,加上快速反馈,尽力让学生有限时间的学习效率放大。试题的适切性与难度、效度、信度的正确把握,可确保教学正确导向。为了确保试题质量,即使是每年都在毕业年级上课的教师,也不肯轻易让去年的一份试题,原封不动给今年学生再做一次。总之,这些看起来极不起眼、朴实无华的精耕细作,却实实在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
近七年来,我校中考、高考一直稳定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特别全市可比性较强高考,本科率保持97%以上,一本率在80%以上,维持全市前十左右水平。依今年高考为例,创造了一本率86%的新记录,理科平均总分居全市第九位,文科居第六位。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总体感觉学校是在张弛有度、规范有序的良性运行中实现的。全校性德育、体育、校园文化活动,高三也决不特殊,始终给最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注入减压与身心调节的源源活力。
汪沁浩同学回忆母校一段话也许能大致说明西南位育中学在减负增效上还是取得了若干成效的:“我进了大学后和同学聊天才发现在西南位育上高三真的是相当幸福。首先是作业题量确实不大,相比起其它学校,西南位育基本上5点前就会放学,实验一班中我们后来考入交大复旦的一群男生几乎很少有做作业超过10点多的经历。白天下了课到老师办公室去闲聊几句,中午和放学到操场上打两场球,过得相当滋润。所以各位学弟学妹:不要觉得作业负担重,西南位育是我见过负担最轻的好学校,学习主要靠的还是效率。”
高质量、高效率不仅给学校带来高声誉,而且也让学生真正能腾出精力,义无反顾地发展个性特长,这就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建设和配置与上海市一流完中相匹配的德艺双馨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要素。
我们三令五申:淡化竞争、强化合作,注重互补、强调共享,创建氛围、营造温馨,不断丰富“中和位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内涵。把“三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让个体能量在群体支撑下不断放大,让全员合力在良好氛围中最大化。党团组织要在三组建设中以先进文化引领,注重过程的活血化瘀。让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渗透到三组建设中。
扎扎实实推进不同层面教师的培训,加速他们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全局工作的聚焦点。现已有十九位青年教师在全国、市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徐汇区已授予外语、语文、物理、高中数学四个学科特色基地;拥有2名特级教师,党员占教师队伍高达52%、硕士学位教师占比四分之一。这几项硬指标,对于一所民办学校来讲,无不构成其份量的核心竞争力。
崔汇骜同学回忆刚被评上外语特级的黄徐娟老师说:“她的观念独特:少做精讲。她总是困惑有的老师讲评进度真快,一套套题目都能讲完。而她坚持我们少做点题目,但每道题、每个选项,为什么选、为什么不选都要彻底搞清楚。好的老师是活生生的一个引路人。”周彦恺同学毕业时这样评议母校:“四年前,我选择了西南位育高初中衔接的双外语实验班。虽然很多人认为民办高中都不怎么好,但是初中四年的经历让我相信。事实也确实如此。西南位育最难得的地方就是在于它不仅注重卷子上的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闻里常说学校作业多,这里没有;新闻里常说学校挤体育课,这里也没有。西南位育给我们在教室之外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我们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可以真正地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七年让我们完完全全地相信:教育,不只有文化学习。”
发挥高初中联动优势努力、减负增效力求高效率、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未来的学校特色殿堂离不开这三块重要的基石。
2、切实打好三个基础,构建西南位育学子的成长坐标
为了聚焦人的发展,适时提出了“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终生学习、走向社会的三个基础”。这是学校加速内涵发展新的动员令,同时也为西南位育学子建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成长坐标。这个成长坐标是西南位育人的共同成长坐标,彰显着西南位育学生的共性。西南位育学子在这个成长坐标体系中实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其个性化发展、描绘其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德育是成长的基石,体育是发展的支柱,个性的成才的翅膀”,我们在徐汇区教育工作会议的交流发言就是这样总结的。
“德育为先”的理念,不仅要在领导身上扎根,更要让全体教师成为共识。
我们德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全校上上下下是真抓实干。不满足于搞活动和走过程,而是动足脑筋、下真功夫。从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开始,搭建与完善了德育四个板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系列教育,让树根立魂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形式逐年完善、特色更趋鲜明;养成教育要让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与高雅气质熏陶融为一体,努力使西南位育的校风成为众口一词的口碑;培养学生领袖骨干群体的系列活动,是激励我校学子努力在各个群体自觉发挥引领、骨干、服务作用,培养更多社会栋梁的探索;不断加强与细化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实践“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个个做心理按摩师”,是学校“氛围是生命、心态是关键”理念的具体演绎。
总之,学生通过四到七年培养,让有形的礼仪举止与无形的高雅气质,焕发出那么一点“与众不同”,并成为西南位育最好的一张“名片”,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曾志玮同学回忆母校七年:“传统美德教育一直伴随着我们,就如一盏明灯,让我真正感受到学会‘做人’之重要性。我相信,西南位育培育出来的人才不仅能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更具有优秀人格。每次与其他学校伙伴聊起,我总庆幸自己能够沐浴在一片‘阳光雨露’中。我接触到时的每一位老师,都无疑将关爱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他们对学生的教导从来不会只停留在学业层面,更关注自己的学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人格,乃至能否健康地走向社会。”苏思妍同学心目中的母校是这样的:“我们在西南位育的青春时光并不只有书本和试卷,更多的在各种活动中留下的欢笑和汗水。这也正是母校的一大魅力——不仅仅让我们成为学识丰富的人,更教会我们融入集体与人相处的智慧。”
一所学校的体育正是其办学理念的试金石。为了让学校体育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就从抓好每天的早操开始,从上好每一堂体育起步。上海第一个到以色列留学的龚合璧同学毕业时评价母校:“七年中,没放过一节体育课。”以“男篮女排”作为特色项目,自编教材,课堂渗透,形成规范,埋头抓了整整十三年。现在一个班,拉出三、四支男篮女排比赛队伍,是轻而易举的。有一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女排校队中,12名球员有6名是我校毕业生。成绩年级第一名的肖冰峻同学,就是在体育教师辅导与鼓励下,千米跑实现从6分5秒到4分15秒的跨越,考入北京大学后,又取得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每年高初中毕业班在最紧张阶段,都坚持不放一节音体美课;坚持初三实验班每周4节的选修课。做到这些看似容易,实际是办学理念的最严峻考验。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体质,最大限度扩大学生活动场地,十个篮球竖起了59块篮板,正是体育教师为了创造更大体锻空间的智慧。今年中央电视台为首北京新闻媒体团来校访问参观,亲见我校篮球架的特殊布局,也深感新鲜罕见。今年暑假,在我力主下,原跑道中央草坪结束了多年的犹豫和争议,已改为四个崭新篮球场,新的有顶棚的室内排球场、网球场和改建的屋顶花园都先后落成。虽然钱是花了不少,但为了学生,永远值得。只要体育教师在设备上有什么要求,作为校长,我始终开绿灯。
坚持多年的“两康工程”,正体现了我校对师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高三年级“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是心理按摩师”全校大会经验交流,把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新一轮高潮。现在做学生心理疏导,已成为班主任基本工作,报考三级心理师也成了全校班主任追求新目标。
着力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致力于面向全体,总是倾心倾力群体性普及。如组织每年“区政助理”的选拔,学校总是全力动员,重在过程。上一年第一轮,西南位育选手占了全区参赛学生的二十分之一,第二、三轮入围选手占四分之一。最近一次,选入复赛占了三分之一;杀入八强,又占了二分之一。入围决赛的谭凡一同学当时曾说:“我在西南位育读了六年,小学是个小队长,爸爸一直讲我性格内向,容易怯场,在初二班中还默默无闻。得益于学校为我们创设的各种磨砺与锻炼的发展平台,从初三学生会干事的面试与竞选演讲开始慢慢地成长,才有了今天的我。”
姚建华校友是这么品味母校的:“一直感怀于自己的幸运,西南位育的七年,收获学识的同时,更为弥足珍贵的品质的历练——时时告诉自己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认真、执著、信任、坚韧,还有一颗始终感恩的心。”
陈演华同学的看法也很有见地:“可以说一张文凭能给一个人的最多是几捆书的知识,一位良师能给的是认识自己规划人生的智慧,这是母校给与我的比知识更加宝贵的东西。”
3、关注每个学生成长轨迹,演绎西南位育学子生命成长的精彩
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校长的话出人意外:“哈佛最引以自豪的并不是培养了众多的总统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闪光。”我们非常认同这个理念,所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发每个学生的成长自觉”成为了我校坚定不移的奋斗方向;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把学生成才之路指向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的更大空间,逐步实现从“分”的发展到“人”的发展的转型。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同发展通道,努力实现多元成功,逐步成为我校全局主旋律中的最强音。
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这完全是个精细活,决不能靠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成事。这正如我们一贯坚持“树品牌、讲细节,常规工作精细化”一样,需要讲究细节,要有耐心恒力,贵在落实与到位。现在,起始年级每个班主任在学生干部配合下,已为全班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毕业时,将制作能呈现每个学生成长经历的班级成长手册。这项工作正在实践中会不断总结,日臻完善,以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不停留于形式。由班主任牵头的任课教师会议共同分析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和未来可能发展方向,已逐步成为教师一项常态工作。显然这是一个渐进积累过程,还需要不断积淀,但重要的是全校上下的共识,是扎扎实实的迈步。
今年3月26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林琦:一篇论文敲响复旦大门》长篇报道,引起人们浓郁兴趣。林琦这位西南位育学业上尚不属一流的女孩,化二个星期写下的三千字论文《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的人死观》,让这十七岁姑娘获得2011年第八届“博雅杯”大奖。一个姑娘在思考古人的生死观,自然也引起了名校教授的兴趣,帮助她迈过了复旦自主招生的门槛。
“喜欢阅读,因为有种庞大的饥饿感。”林琦如是说。她庆幸于学校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即使在最为紧张的高三,每天仍在作业之外腾出时间阅读,每个周末至少抽出一天读书。她可不像同龄女孩那样喜欢明星,与语文老师观点常相左,总能据理摆出自己观点。她爱读书却不做书呆子,一直热心于学校各类社团活动。是辩论社骨干,拿过过校演讲比赛第一名。爱看电影,初三时负责学校“周末剧场”活动,从挑片子、做海报、张贴到调试设备她样样都来;还创设了一个班级论坛,与众学子一起交流与评论。在这样一块沃土上,她的成功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今年4月9日的《青年报学生导刊》记者也写了一篇报道《校园达人:编程哥俩好》,介绍了西南位育今年4个保送生(据说数量位居全市第八)中二个,毛冬元、金汶功同学分别被北大、交大保送录取的成长历程。初中开始,西南位育信息技术奥赛辅导高手陶然老师把他们引进了神奇的编程世界。在普通人看来电脑编程很枯燥,但他们能从中找到乐趣。“编程其实一点不枯燥,它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我曾为妈妈编写了一个屏蔽垃圾电话号码的小程序,让妈妈很是高兴。”学业优秀的他们,不仅在中学时代已练就编程好身手,而且兴趣广泛,似还文武双全。金汶功是篮球高手,班上绝对的主力中锋;精湛球艺是常引来学伴尖叫连连。毛冬元音乐、电影、书籍都是他最爱,特别迷上古典音乐,莫扎特等名家经典如数家珍,最近又爱上了重金属摇滚乐。在书桌前坐累了,他们都有释放自己、补充活力的妙招。由于他们的执着,在全国信息技术奥赛中屡捧大奖。
这些个案,折射了西南位育鼓励学子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已越来越清晰。我们提出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无疑把学校特色创建带入了攻坚阶段。已坚守多年的四大特色项目、八大发展平台、七大主题月校园文化活动,为众学子搭建了课内外融合、校内外联动的各类个性化发展通道。每年举办的以“西南位育杯”命名并赞助的区高中英语辨论赛、市机器人大赛、区时政竞赛、市青少年桥牌赛……等,为西南位育师生打开了磨砺与施展的大舞台。这次学校第二次承办了“西南位育杯”市信息技术奥赛,获奖人数再创新高;今年第九届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中,又获得五项大奖,其中三项出自高三学生。西南位育已成为上海市这两大赛事中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最近学校又隆重举行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两个“科技创新实践工作室”的揭牌仪式,为学校创新教育又迈出了新步。在校2012年艺术节闭幕式上,师生同台演绎了一场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的汇演,让人深感“西南位育的文体活动要么不搞,搞出来的都是精品”的感慨。
近五年我校获得区以上各类竞赛奖项逐年递增,共计2140项;其中科技类奖项达760项,市级以上超过半数。已有11名学生获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近七年内已有182位学生在上海市信息技术奥林匹克大赛中获奖,成为上海市荣获这两个赛事得奖最多的学校之一。雷磊同学学业成绩很一般,但他热爱科学、勇于动手,我们不仅收录其高中就读,而且助他成为“市明日科技之星”。进入大学二年后,经导师推荐,已为上海激光研究所搞兼职研究。张怡微同学热爱写作,自述“我似乎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从预初到高二参加市、区作文竞赛也从未获过奖。”进入高三前夕,竟然决心要出自己的第一本书。在老师激励下,她最终以自荐生录取复旦大学,进大学后,成为了上海市作协最年轻会员。
同时,为了让学子更好地绽放个性,我校的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也应有相匹配的改革与转型。我们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三变”:变教师为导师,变讲台为舞台,变解疑为激疑。首先,“听讲”这个方式决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全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引路人;“教”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导是在教师启迪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自主求索。显然传统教学方法是无法适应教师向导师的蜕变,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其次,教师要立足三尺讲台,用生动、丰富教学语言与手段,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但也要留出时空,让学生活动、表达、演示。让学生适时适度地展示与交流,变讲台为舞台,以充分尊重个性、激励成长,这对激活课堂、激发学习激情,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教师职责不仅是“解惑”,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又能不断涌现新的问题。通过知识增长更加明晰自己的无知世界,增强问题意识,学会求索思考,不断涌动新意创意,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我们要求每个老师都要朝着这个目标,通过渐进方式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争取成为一个真正能助学生成功的优秀园丁。
饶文秋同学回忆道:“母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我曾担任校团委干部,期间组织了许多校园活动,例如尊师活动、创新竞赛、社团文化节、游园会等。每一次困难让我认识到准备的缺漏,使心思变得更加缜密;让我的得失在活动举办成功的共同目标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更深切地领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带领同学开展活动策划,责任心和执行力也随之增强。感叹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会悟得这些品质的精髓和意义。”还有位同学这样叙述其成长经历:“我有幸在高一时成为‘心理社’社长,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自我能力的突破。原本我是个较为内向,不善言辞,甚至不太自信的人,但是身为社长,我必须要担起重任。刚接任时,我的压力很大,我从前几乎没有在很多人面前演讲过,更别提为他们授课传播心理学知识了。犹记得我第一次为社员们上课时,我手足无措的情景。从此,组织课堂社员交流,完善教学方案、每逢双周的心理广播都是我每周苦思冥想的事情。有关心理社的一切,似乎都见证了我一点一滴的成长。我真想将西南位育比作一座大金矿!”
三、办学理念的再学习和再思考:
按照我校“追求完美,力求发展”校训,对理念的思考与实践是永无止境的。
1、在“理念”这座丰碑面前,永远要保持谨慎与清醒。
成立于1993年的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是上海改革大潮中一个新生儿。回顾仅有十九年校龄的发展历史,在充满着挑战与希望的交替中,一步步攀登过来。民办学校既有灵活的机制和较强忧患意识之长,同时也有与生俱来的很难分享巨大社会资源与国家财政有力支撑的困顿。所以困难与挑战,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将始终会形影不离。
因此,还刚处在发展半山腰上的西南位育,完全没有历史底蕴,透过光鲜亮点去仔细深入考量,不难发现许多方面的缺陷与漏洞,决非长期历史积淀、治校严谨缜密的百年老校可比。对此必须始终做到心知肚明。
至今为止,我们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仅仅是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某一阶段的轨迹。前面路还很长,需要完善与发展的方面还很多,将会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更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2、对理念的思考贵在与时俱进。
在酝酿我校办学理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选择题”,颇费思量。但选择的重要依据必须朝前看,要与时俱进,不可忽视时代发展留下的烙印。
例如:如何把学生发展与培养目标细化,当时就面临着一种选择。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首任校长当时有一个“五个一”培养目标,他有超前眼光,并为全校师生高度认同:
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和强烈的自信心;
一身文明高雅的气质和可亲、可信的性格魅力;
一副健美强壮的筋骨和愉悦向上的好心态;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英语和一手娴熟的基础信息技能;
一腔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激情和有创见、善探究的求索素养。
在是否沿用,还是改革创新上,也有过犹豫。但我还是力主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虽然“五个一”有着生动形象语言,诸多方面也很有吸人魅力;但我考虑:一,有些提法,如信息技术、外语等,带有九十年代当时急需的时代特征;二,过份具体、周到的表述是教育发展还相对没达到较高层次的显露;三,目标要求描述得越具体,看似周全,实难免不挂一漏万,倒不如稍为原则抽象,涵盖面更大,更显严密。于是我提出了为每个学生打下“身心健康的基础、终生学习的基础、走上社会的基础”这个相对细化、指向又较明确的“三个基础”,得到班子与教师的认同。
3、信息社会,可能每个学校都不缺“理念”,关键是对理念的矢志不渝的坚守与扎扎实实地践行。
教育周期较长的特征,决定我们搞教育的人一定要远离浮躁、远离急功近利。看世界名校、看当今教坛名家,哪一个不是沉下去,埋头实干几十年、十几年如一日?而且还并不能个个都有建树。所以,对于我们真心搞教育的,要免谈功禄名利,要不计得失成败,为了你认准的真理不折不挠、一往无前。
特別对于观念比较超前的,不仅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更要克服从众心理,要有敢为人先的坚毅。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把自己摆在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大潮中一名前赴后继的普通战士的定位,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做一个实实在在有着自己梦想的追梦人,甘做一块垒起中国当代教育殿堂的普通砖瓦。仅此而已。也许这才能心无旁骛而专注于自己的求索。
4、实践理念,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与策略。
作为一校之长,要把理念演化行动,创造出成果,我想至少需要关注以下几条作为步步攀登的台阶。
① 正确理念必须形成全体教师真正的共识。
不能让理念仅仅停留在纸上、墙上、口上。要动用一切力量和方式,让每位
教师认同你的理念,并慢慢内化为大家的自主行动和自觉行为。
必须首先依托中层与“两长”,发挥骨干的引领与示范效应。在这一点上,
我是比较下功夫的,得益也是很明显的。
② 正确理念需要有具体项目来支撑。
选择合适的具体项目,能形成可触可摸的具体抓手,才能为实践理念寻找到突破口。例如我校科技教育就是从“机器人”与“信息技术奥赛”两个项目突破的,体育工作也从抓早操、晨跑开始,一时成为学校的一个窗口。不仅抓出了校风,也抓出了体育教师在全校师生心中的地位。后提出“男篮女排”特色项目,就顺理成章,也得到全校各方有力支持。
③ 正确理念需要阶段性的口号目标来不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实现学校既定目标,肯定不可能两、三年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提出
阶段性目标口号,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例如:在前几年,为提高教育效率,我们提出了“细功夫、活办法、好心态”九字诀。在新老班衔接抓继承发展之际,我们提出了“树品牌,讲细节,常规工作细化”口号。为贯彻徐汇教育新十年规划,及时实现转型,我们又拟定了“让西南位育中学成为家长和学生无悔的选择”形象化目标口号。在实现校新五年发展规划时,我们在最近两年又提出了“高初中充分联动的上海市一流的完全中学”目标。
④ 正确理念需要全校上下共同搭建的各种平台来彰显。
班级、年级、校区都要千方百计为学子搭建各种平台,为学子创造更多的发
展特长、体验成功的机缘。我校的四大特色项目、八大学子发展平台,七大主题月校园文化活动,都是全校师生多年的智慧结晶。
作为校长,不仅要全力支持与协调全校各项活动与平台,而且要以更宽视野在校际互动上为一线助力。这几年我校承办两届市信息技术奥林匹克大赛,每年承办一次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承办四届区高中学生英语辩论赛……,虽然也花了钱,但学生得益,教师得到锻炼,学校也扩大了影响,实为一举而三得,充分体现了“活动驱动、互动促进”的治校方略。
⑤ 正确理念也需要有力制度法规来保障。
为了让学子心中真正留有一块名叫体育的“圣地”,多年来我们坚持成绩再
好,表现再好,但体育成绩没达到良好以上,“校三好”就一票否决。订个制度是容易的,但上上下下能下决心不放水,真正做到雷打不动是很不容易的。又如“严禁课表外全班性补课”,经上下广泛讨论形成共识,就造成了强大舆论压力,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大家背水一战的不二选择。
5、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始终是我们共同的终极目标。
最近,XXX导师推荐我读《世界名校录》,暑假中我与学校书记都买了一本拜读,真的收益匪浅。在开学前两长培训大会上,我谈了自己初步感想,也宣布全校两长以上干部都买这本书,我们共同来研读,打开我们的眼界,形成全球视野,以哲学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过去、现在,共创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
文化立校,特色强校,这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充分体现被家长选择,力避同质化发展的康庄大道。要完成这艰巨任务,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思考、求索。当然,这个“学习”的含义永远不能忽略向一线教师、向一线群众学习。因为真正智慧来自群众,来自一线。我相信,只要全校上下,有共识、有合力,在理念与智慧的引领下,一定能迸发出无穷创造力,实现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