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在线 > 2015-2016文明在线 > 体制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 发展战略

建设现代民办学校的校道与治道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6-01-06

建设现代民办学校的校道与治道

张建中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上海200233

  要:建设现代民办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其体制与机制优势,共建命运共同体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目标。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把共建基点落在一线组室和各级骨干身先垂范,是创建命运共同体三个核心要素。其清晰而科学的校道,需要有效而适切的治道来对接,努力让“以人为本”思想以更加显性形态呈现,以文化管理的战略决策、细化的策略选择和队伍建设的内涵创新,以保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文化管理;两个“一切”;职业幸福感

 

 

我们都在关注如何充分发挥民办校的机制。但首先要探究:民办校的机制究竟是什么?

民办学校机制说到底就是把学校的生死存亡交给了学校自己把握,把对学校的评判与选择权回归到学生与家长手里。这正是民办机制之本源。没有政府托底,学生与家长可以反戈否决,这就给民校带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个压力对于每一所民办校都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巨大压力转化为更大动力。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首任校长庄中文先生曾于2010年通过总结反思,在《用好民办学校的特有优势,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一文中,根据他对民办体制的深刻理解,总结归纳了学校管理者必须强化的民校三个驱动力:因怀有更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而有较强内驱力;因怀有深切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感受,而有较强向心力;因怀有不进则退、不进要亡的重大压力,而有较强向上力。

民办校全员的强烈忧患意识和风险防控正是内驱力、向心力、向上力的源头。2005年,西南位育教师在议论要不要从转制校变为民办校时,有许多教师都曾这样表露:“如果学校回到公办,就很有船到码头车到站之感,那十余年积累下来的拼劲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就是因为十分珍惜多年奋斗创出的品牌而不毁于一旦,大家都坚定地投票赞同改革。从中也可反证:体制与机制对人的观念、人的精神、人的潜能的巨大影响力。

一、建设现代民办校的校道

每一所民办校的创业史几乎都是紧紧依靠民办机制迸发的正能量,而实现逐级攀登的。但站在更高的视角,在强化“三个力”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把学校凝聚成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才能最大限度释放人的激情与潜能,才能真正把民办的体制与机制优势最大化。

西南位育管理团队没有把巨大的压力与风险分解到每个教师个体身上,虽然让个体强化风险意识不失为一个比较直接而又似乎速效的办法。学校的生存危机感直接转化为个体的职业危机感,势必会强化个体之间竞争,而弱化合作与分享,这显然就与建设一个“命运共同体”背道而驰。显然西南位育管理者不愿意让每个教师去承担更多压力,而是更在意让教师把感受到的学校整体压力转化为风雨同舟的同命运、共患难的进取意识与团队精神

“共建一个命运共同体”就是西南位育的“校道”。何为“校道”?即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西南位育把“共建命运共同体”作为了学校管理的核心目标。

于是,从上到下千方百计让一线教师尽力舒缓心理压力,出现问题绝不轻易责怪批评而由领导主动承担,班与班之间学科分数差异也不比较、不奖惩,毕业年级与基础年级在分配上保持相对合理均衡,培养二线人员对一线教师强烈的服务意识……就是这一系列看似互不相关、实浑为一体的有效举措,只为了一个目的: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重要的是学校为实现这个管理目标,不是大会小会放在口中到处说,因为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人心凝聚的过程,绝不是靠口号与号召就能成事的。重要的是化有声为无声、化有形为无形。尤其在知识与文化聚集之地,眼见为实的无声行动实践与文化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1、迈向“命运共同体”目标必须妥善处理团队内的“三个关系”。

1)和谐“干群关系”。营造良好干群关系关键在于干部。尊重下级、尊重教师,呵护一线、服务一线,平易近人、身先垂范。正是用人本思想浸润的管理理念铸就的唇齿相依、同心同德的干部关系是命运共同体的支柱。西南位育管理团队在主要管理干部的示范效应下,形成了充分彰显“中和位育”文化的思想作风。

2)优化“新老关系”。学校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关系,事关学校传统与经验的传承,其主导方肯定是老教师。在学校管理团队充分尊重与珍爱老教师的示范下,引导老教师赤诚相助、甘当人梯,不断放大资深优秀教师师德师风与教育经验的辐射功能。助人成功、分享快乐成为学校的一种“时尚”,为共建“命运共同体”迸发出新老携手的无限活力。

3)排除“小团体”隐患。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学校,或由于学校历史原因、或由于籍贯地域缘故、或源于学校主要领导不谐,常会逐渐形成意见相悖的不同群体。这种小团体是破坏“共同体”和谐与同步的病毒;一旦治而无效,禁而不止,就是吞噬“共同体”的癌细胞。西南位育中学作为一所新校,没有历史留下的陈年破事,但外地引进教师与上海本地教师,来自外地不同省份地域教师之间,来自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教师之间,学校领导的亲亲疏疏关系,不同工作作风与办事理念教师之间,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之间……当初不是没有一点结帮成派的苗子。关键是领导班子和谐合作,内部思想火花可以不断碰撞,但对外只有一个声音。同时积极以相对公道公正与民主协商的作风,又辅之以指导教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时开展心理疏导等化解方法,努力做到即使有群但不成帮、有意见相左而不结派,为创设一个坚强的命运共同体,排除了各种干扰和隐患。

2、学校“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定要落实在教师朝夕相处的每个组室。

让每个组室团队成为正气向上、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引导每个成员都要学会与主动表现对集体承担责任的共同关切和积极分担;彼此之间以贴心的人文关怀,至诚相待、直率坦诚、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努力形成“有喜相庆、有难共助、有苦互慰、有乐共享”的群体氛围。

建设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难免产生的各种矛盾与难点,必须主动用交流沟通来化解。在群体里,阅历、性格、能力、特长、脾性、缺陷等方面必然各不相同。但绝不能强人同已、苛求责异。其化解矛盾主要方法在于及时、适时的交流沟通,通过相互调节,达到化解融合,不同而和。当然问题交流不仅需要热情和真情实意,还要有技能技巧,善于寻找与搭建合适平台,这才有交流沟通的效率。

3、学校各级骨干与老教师身体力行和示范行动,是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用无声行动来告知大家应该这么做、不要那么做。发挥骨干榜样效应对实现

校道有着决定性作用。

学校主要管理干部的亲和力与善解人意的文化形象,与教师朝夕相处的年级

组长、教研组长思想作风与模范行为,资深老教师言教与身教的和谐配合,这三股力量形成正向合力,将是形成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如以年级组长为例:

年级组是学校分层管理的重要支点,年级组长承担着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责任,处在学校综合性管理的最前沿。年级组长要想打造一个风雨同舟的团队和教师的精神家园,须全力践行以下四条:

1)要身先垂范,形成年级组的坚强核心。一个群体有核心,才能有力量。年级组长要千方百计用模范行动与真情实意让党员、资深优秀教师、骨干班主任形成年级组核心,随时个别坦诚沟通协商,及时共商应对之策。这种信息反馈迅速、舆论导向有力、判断决策果断、反思微调及时的年级组,才有强大的战斗力。

2)真心关爱教师,打造学训研共同体。年级组长要求教师敬业工作,但也要关心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需求。提高战斗力、凝聚力的最佳途径在于主动让年级组向教师学训研共同体方向转型。当教师充分品尝到干中学、学中干的成长愉悦和众人献策、同伴互助的团队魅力时,这个群体的合力会越来越强大。

3)严格要求自己,明晰年级组长的角色定位。年级组长在组内是一个引领者、决策者、执行者,同时必须也是一个以身作则的示范者,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的服务者,理性而温情的协调者。年级组工作的成功,有许多时候关键不是取决于前者,而是取决于后者。因为后者做得到位,可以弥补前者不足;反之后者缺失,前者再好,这个团队的向心力与战斗力就大打折扣。

4)学会尊重教师,让每个组员都不可或缺。一个人能感受自己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个,才能有最大的心理满足。所以,年级组长管理的至高境界是“让每个人感到自己很重要”。因而年级组长要识人辨才,知人善任。让组内每位教师都能扬其所长、尽其所能、竭其所力,这部机器的运转才没有噪音,始终保持良性。

二、建设现代民办学校的治道

民办学校确立了校道,必须要有科学而切合校情的“治道”。治道就是治校的基本原则,把学校愿景变为现实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以人为本”是治校的根本准则。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校道”,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治道”来匹配,构建成一个目标与方法的科学工作链。

按照我们的理解与认识,“以人为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诠释:

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

发展应当是大多数独立个体为本的发展;

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决定发展的核心因素。

这三层意见,强调了“物”对于人的从属关系,强调了面向大多数的群众观,强调了人在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做好贯彻“以人为本”的治校之道,应从三个方面来部署:

1、制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的战略决策。

民办校的体制决定了办学者与管理者相比公民校有较大话语权与决定权,令行禁止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但一个过程轻松的路径常常不一定是一个最理想路径。

制度可以告诉你不能这样做与必须那样做,但通常无法告诉你如何做得更好、更完美,如何与同伴协作或帮助同伴做得更好、更完美。这就是制度管理的苍白之处。

我们不排斥以制度来规范,但更加倡导用文化来引导和优化人的意识与行为。文化管理是基于人本思想的战略选择。由制度管理的“约束”与“规范”提升为文化管理的“激发”与“释放”,这无疑是管理内涵与方式上的一个转型与升级。

文化是一种影响,可滋心养神;文化是一种力量,可凝心聚气。我们从自己校名中提炼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以“中和位育”作为统揽全局的学校文化内核,

把“中和位育”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鉴于管理者应是“倡导者、力行者、服务者”的客观定位,西南位育管理团队厘清思路、明晰责任,并力求在以下四条践行于日常管理之中:

(1)  汇集群智是管理者首当其冲的服务要务;

(2)  为属下创设工作条件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服务内容;

(3)  协调化解是管理者必须亲力亲为的服务实践;

(4)  开发资源是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服务项目。

 这四条当然不是管理的全部,然而一旦具备了这四条,就能让管理拥有更

大的亲和力和执行力,校园内“上下同欲”,能迸发出更加强烈的进取心与创造力。

2、以人为本思想渗透到育人全过程的策略选择。

“一切为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是西南位育经

多年实践与求索,逐步形成的办学核心理念。这两句话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高度凝炼,是学校一切教育行为的起点与归宿。

为了便于全面践行两个“一切”,必须把比较抽象笼统概念细化为更加具体的工作思路,我们归纳为正确处理十个关系,以引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把握和精心操作:

(1)  正确处理成才与成人关系,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2)  正确处理学习为主与健康第一关系,明确身心健康是成长的基石;

(3)  正确处理面向全体与培优拔尖关系,贵于让不同层面学生在不断激励中都能拥有追梦激情;

(4)  正确处理严格要求与呵护成长关系,贵于让学生有试错犯错过程,懂得宽容与等待;

(5)  正确处理学业成绩与能力素养关系,引导学生立足课堂、超越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大课堂;

(6)  正确处理均衡发展与培育特长关系,引导学生培养志趣、激活潜能、孵化强项;

(7)  正确处理关爱学生与放手自主关系,重在培养学生自治自主能力;

(8)  正确处理强化正面教育与激发自律自觉关系,重在以隐性化文化熏陶以唤醒自觉意识;

(9)  正确处理榜样效应与自信自强关系,优化评价体系,倡导以“纵向比”强化自励互激;

(10)   正确处理家校关系,充分尊重理解家长,以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充分肯定进步与优处,为沟通创设情感气场。

3、聚焦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创新。

有效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显然这对学校管理者的引导力与执行力是最严峻的考验。

西南位育从以人为本和敬重生命的视角,把教师发展聚焦到职业使命与职业快乐的和谐融合上,让“职业幸福”不仅是队伍建设的至高目标,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原动力。现代民办学校校长要有这样的胸怀,不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且也对教师职业幸福与人生快乐,肩负其中一份不可推卸责任。

一般民办学校教师对学校依存度与归宿感比一般公办学校教师强烈得多。选择西南位育,犹如一次对就职单位的“人生投胎”,许多教师都怀着“从一而终”与学校共兴亡的情愫,渴望着能获得尊严,获得职业幸福,并能绵延至家庭幸福。学子健康成长与教工的职业幸福的双重责任系于一身,学校管理团队形成的“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幸福感同步提升”目标,为队伍建设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力推动了教师成长的自觉意识的孕育。

职业快乐可具体分解为三个层面:个人成长快乐、群体温馨快乐、师生情感互动快乐。以大会宣讲、小会互动方式,旨在不断提升西南位育人职业幸福的判断力和感知力。特别对师生情感互动产生的快乐幸福,反复强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常会影响终生;而学生成功与师生情谊产生的愉悦幸福又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企及的。当然实现这个目标,会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其推进方略是:

(1)  以“中国梦、学校梦、我的梦”激励教师以职业价值观引领全面成长。

坚持把爱国与爱校教育、爱校与爱岗教育、爱岗与爱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校内形成“我与学校共成长”的强大舆论导向,精心搭建各类教师发展的经验交流与感悟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与人才培育的生态环境。

(2)  坚持“三个留人”的务实方略,正确处理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

坚持“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其中待遇留人是不可或缺,但“感情留人”始终是队伍稳定的核心因素。完全离开物质不行,但学校财力总有限,只有不断注入精神激励元素,才能把物质效能最大化。许多时候,温馨氛围、成长与成功的体验和相对公道公正环境,都比物质管用得多。不要忽视“相对公道公正”这个教育生态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力。在人的使用、职称评定、评优授奖等一系列问题上,教师出于自我保护的敏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关键是一定要跳出亲亲疏疏、偏听偏信、厚此薄彼的圈子,让相对公道正义的学校生态,更好地保护教师去感受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职业幸福。

(3)  通过观念转化与心理疏导,引导教师学会感知幸福、珍惜当今、憧憬

未来。

重要的是要让事业上努力追求、物质上也有合理需求的多数人逐步获得职业幸福感,这也将是每个西南位育人十分朴素的“西位梦”的内涵之一。当然,“幸福”是内心较高愉悦度、满足度的标志,是必须通过良好心态去感悟的。许多情况下其感知能力远比实际状态重要。

采用各种方式积极从以下三个视点引导教师。学会感恩,感悟幸福:如果享受成果都心安理得,不生感恩之情,何来幸福之感?学会比较,感受幸福:有的“人比人气煞人”,有的“人比人激励人”,没有比较的智慧,何能感知幸福?乐于奉献,共享幸福:助人成功、成人之美、帮人排难、助人谋福,以更宽广胸怀来感知更高境界的幸福。

    让大家学会能感悟幸福,以感恩来强化对幸福的感知,以知足心态避免过高期望值,以智慧来把握比较视角,以对未来自信化解对现状焦躁,以胸怀情操不断拓展幸福的丰富内涵……相信观念转化与心理按摩,一定可以帮助西南位育人早日叩开职业幸福之门。

文化管理、两个“一切”和追求职业幸福,是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让“以人为本”思想,以更加显性形态,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以保障共建命运共同体这个治校根本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庄中文:《我的办学理念与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

[3] 庄中文:《用好民办学校的特有优势,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收录于朱世锋主编《春华实秋——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办学经验选编》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