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提升民办中学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西南位育中学教育党建充满生机活力
西南位育中学创办于1993年,2005年转制为民办完全中学。作为徐汇区最早创办的转制学校,西南位育党组织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完中教育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党建工作促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保证了民办教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回顾20年的办校历程,学校经历了初创期的“建模、爬坡、插旗”,到成长期的“品牌、特色、持续”,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近年来,学校先后16次在全国、市、区介绍办学经验,还获得了2011年上海市育德之星称号,2010年、2012年西南位育中学两次获得徐汇区“办学绩效评估”优秀综合奖。
学校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20年来,学校的党建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党员数从办学初年的10名增加到如今的109名,2011年8月,学校成立了党委,这是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的首例。20年来,学校在教工中发展了26名新党员,累计发展了学生党员24名。为此,学校被评为徐汇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打基础,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机制建设是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引擎和杠杆。近年来,西南位育党委着力强化党内的制度建设,以保证教育党建的顺利推进。
围绕学校发展全局,党建工作实现三个同步。学校党委紧紧抓住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特点,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个性化发展的轨迹,通过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细化党组织的保障作用、优化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把保证和促进学校中心任务的完成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近年来,学校党委围绕学校发展全局,党建工作实现三个同步,即:
同步规划,党的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规划。(例子)
同步实施,党的工作与学校管理同步推进。(例子)
同步考核,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同步考核。(例子)
优化党建制度,推进民主建设。近年来,学校党委建立和优化了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建立了党委办公会议、纪委办公会议与党支部支委会会议制度,理顺了党委与两级支部联动的工作机制。(具体制度)
建立了密切联系群众、改变工作作风制度。建立学校党委委员与非党两长、骨干教师结对谈心制度,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学校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做到深入组室、深入校区,掌握群众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切实保证社会力量办学走上正确轨道。
建立有针对性的专题党组织生活。北校区支部开展教师风采专题展示,针对新大学生多和大学生中新党员多的特点,着重探索党支部在见习期教师角色转变中的作用。东校区支部开展成熟期教师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试点。行政支部主动热心服务“一团火”计划(具体内容)。高中党支部:针对民办学校高中学生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着重探索学生青年党校工作的改进与提高。高中一支部开展新教师职业生涯指导行动。高中二支部积极探索党团一体化责任教育体系。
同时,校党委以党务公开促校务公开,借助教代会、政务公开、会议制度、审批程序等平台,让学校各项重大决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针对个别部门不规范操作情况,坚持给予矫正,努力营造学校操作程序规范、办事公开透明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在这方面,学校党委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建立党员联系制度。为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校党委建立党员联系制度、中青年教师结对等制度,使党员在三组建设中发挥模范与骨干作用,让每位党员成为办公室的核心、年级组长得力帮手,让各个党支部成为创建文明组室的主心骨。
延伸“三会一课”职能。党组织积极树立身边榜样,以先进思想和典型事迹示范引路。已陆续推出了十余位学习楷模,为构筑和谐校园营造强大的舆论导向和心理磁场。
创新“每周一小时政治学习”载体。校党委综合教育形势、社会热点、学校近况,力求使学习内容更加贴切实际、贴近一线。例如,在学校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请王懋功书记作《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报告,给民办校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推进教育创新,召开了学校机器人与信息科技两个科技创新实践工作室的成立揭牌仪式,让全体教师感受创新的巨大魅力;召开《2012年校“晓荷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结颁奖大会》,为青年教师成长“加油”。
强素质,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师资队伍
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随着民办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师资质量。为此,校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突出党员队伍建设,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党员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灵魂。校党委把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融入到德业双馨教师文化建设工程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文化建设工程中,坚持“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来实施教育发展战略。
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风和师德建设。校党委坚持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立足岗位做模范”活动,努力激发每个党员的工作激情与创造智慧。
党组织深入开展党员要成为群众心目中的“一张帆”、“一根梁”、“一把锤”、“一团火”、“一面旗”的活动,以明晰定位引领群众,以形象目标凝聚群众。
引领党员贴近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事,搭建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各类平台,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沿。在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捐款中,全校党员带头,交特殊党费,带动全校师生共捐40余万,成为徐汇中小学之最。
党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学校中层干部中党员占80%;两长中党员占50%;2位特级老师,党员占一名;区学科带头人2位,党员占一名;局学科带头人6位,党员占4名;区中青年骨干教师10名,党员占7名。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依法执教,廉洁执教的意识。校党委建立以师德为先的导向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增强教师学高为师的意识,努力做到依法执教,廉洁执教。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校党委主要抓住以下几项工作:
发挥纪委履职能力,加强过程监督。纪委成立以来,共处理不规范收费事件5起,修订完善了多项经费使用、教育收费、基建审批等规定,要求各支部加强党风党纪廉政教育。
建立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党委、纪委直接参与学校重大事项操作过程,如中招、高招、小升初推优、评优评干,以及教师评优评先进、奖金发放、人员聘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确保规范操作。
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职能和民办学校体制优势。整合工会、民主党派力量,强化教代会职能,借助教代会、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平台,以校务公开栏、宣传橱窗、校园网为主阵地,保障各类信息渠道畅通,有效提升了校务公开力度,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
突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由于民办学校的特殊性,校党委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十分注意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保证民办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党组织要努力管好干部。在推荐两长、中层、后备校级干部工作中,坚持不划框框、决不内定,发动群众,尊重民意,选出群众真正信任与满意的党政班子与基层骨干。选拔与培养干部,决不讲亲疏、好恶,坚持任人唯贤。
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有指挥意识,而且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这双重角色定位有利于缩短心理距离、消除情感屏障,把民主管理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不用“权力”去指挥,而是用“思想”去统领;不是简单用制度去约束,而是积极用文化、用情感去凝聚。当每位教师感受到校长、书记、主任都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时,广大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潜能才会不断迸发。
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放在重要位置。着眼于学校的健康发展,校党委千方百计凝聚骨干,稳定人心、稳定队伍,从而实现了新的发展与跨越。这几年,学校始终抓住中层与两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不放,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组成了上下同心、团结奋进的中坚力量,以学校的核心战斗力、执行力帮助教师树立科学思想方法,引导教师学会处人处事、把握教育智慧感受和分享人生与事业的快乐。
学校前后举办了两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管理学习班,让一大批年青干部迅速成长。近年来,学校先后向区内输送了8名校级干部,全区有3所名校的校长、书记是从西南位育选拔的。
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真正源头,是要以超前的眼光切切实实发掘人才、培养骨干。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工作原则,将人才工作纳入教育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
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西南位育中学顺利完成转制校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迫在眉睫。从2006年8月开始,学校党组织面对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各级管理干部同时新老更替的严峻挑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方案。校本培训挖通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和挖掘校内培训资源,从内容和师资两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构建具有民办教育特色、西南位育特点的校本管理干部培训模式。经过一年实践,16名教学骨干在基本素养、思想理念、工作经验、管理方略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提升,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
发挥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和示范辐射作用。校党委把一批退休的资深“两长”组织起来,成立“导师组”,让他们言带身教,引领新人,并分步由幕前退居幕后,逐步成为“无形之手”。在导师们的帮助下,青年教师虚心好学、勇于创新的热情经久不衰。西南位育用较短的时间与平稳方式,顺利实现了中层与两长全面的新老过渡。
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让他们挑起教育重担。青年教师一进校就会有带班、教学、师德三个师傅,使他们能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校党委对教龄十年以上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逐一进行分析,更好地关注与把握教师的成长发展轨迹,使广大教师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前进有目标、发展有奔头、处处是舞台。同时,鼓励党员教师扎扎实实从当好班主任、上好每一堂课开始,加速专业成长,实现一专多能,成为专业发展的领跑人。
促发展,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办教育同样也承担着这样的重任。这些年来,西南位育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力推进民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树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一切为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这是西南位育的办学核心理念,但要真正成为学校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灵魂,不仅需要在校长、书记身上扎根,更需要让全体教师形成共识。
办学20年来,学校党组织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塑造“中和位育”为内核的学校文化,构建高雅和谐为主轴的精神坐标,尝试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建设来助推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全校师师、师生、生生以及家校关系,进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建设。
“中和位育”对党的工作的要求是,党组织要在思想方法上对办学方针进行指导,坚持不走极端,寻找合适平衡点,追求多种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谐,从而推动发展,实现合理定位。在“中和位育”思想指导下,学校倡导“高雅、务实”校风,初步形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校风、学风、教风,营造良好的校园风尚,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高三年级组老师始终关注学生随时产生的心理问题,在高考前夕,学校适时举办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乃至学生的圆桌会议、三方会谈,尽最大努力为考生进行心理按摩。
树榜样,以典型示范引路。为了树立身边榜样,学校党组织还注重典型引路,为教职工陆续推出了10余位身边榜样,从各个侧面,向同行和学生展示他们工作亮点与高尚情怀,以形成强大舆论导向与心理磁场。
薛毅俊老师是年轻的70后老师,担任初二(1)的班主任,英语任课老师。在将近10年的教育实践中,她以崇高的师德教书育人,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成为受学生敬重的优秀班主任。她带领的班级被年级中的老师称为“最友好,最有班级荣誉感的班级”。(薛毅俊老师的材料已有,请提供她最新的荣誉称号。另外再推荐2名优秀教师的材料。)
此外,学校还编印《追求完美,力求发展——庄中文办学思想文集》,把学校第一任书记校长庄中文先生历年的报告与文章编辑成书,让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内化为全体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
近三年来,徐汇区教育局对全区中小学规范办学进行综合考评,西南位育获单项优秀1次,获综合优秀2次,为全区民办中小学唯一。
强三组,夯实学习与合作平台。校党委坚持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基点,努力把三组建设成为最贴心、最适切、最活跃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享经验的学习与合作平台。
为保证三组建设落到实处,校党委推出了《教师风采专题展》《成熟期教师职业规划试点》《0—3岁青年教师3D培养项目》。这些项目的推出,优化了校、组两级培训,营造了“民主平等、公正公平、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搭建了教师发展特长、展示成果的平台。
在三组建设中,校党委致力于营造三大氛围:严肃的求学问的风气与亲切的家庭式的温馨相结合的集体氛围,亲切勤快严细求索的教风氛围,忙着、更快乐着的工作氛围,三大氛围是学校文化的精髓,是逐步深化以人为本、关注教师职业幸福的核心办学理念的重要抓手。
三大氛围的形成,使同事间的关系更加融恰,主要体现在:
善于分享:凡个人或组室有喜事,取得好成绩,就要共享;凡有好的创意,就要赞赏、提炼,形成有喜同庆的好氛围。引导正确处理“长”和“家”的关系,疏导大家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自我定位。
及时化解:发生冲突,不是就事论事急于判别是非,而是先提出理念,用理念统帅问题 。“善解人意、学会感激是人际交往黄金原则,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白金原则。”这是协调组内矛盾很好的思想武器。
20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