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 推动发展
——申报第三轮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总结报告
(2011-2012)
徐汇区田林街道办事处
田林街道已连续两轮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并于2008年创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在新一轮的争创过程中,田林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社区教育纳入街道的整体工作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渠道,提出了三个“进一步”的新发展目标。即: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引领者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把“学习”内化为全体成员生活的一部分;进一步做实做强做亮社区教育品牌,以巩固和发展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成果。
一、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引领者的管理水平
1、理念领先,明确责任,引领前行
田林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新一轮社区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完善了田林社区教育网络和终身教育体系(分解)方案,以“满足居民学习需求,提升社区为居民终身学习服务的能力,推进学习型社区稳步发展”为工作理念,从进一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对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提出具体要求,各部门细化社区教育工作指标,修订了11个组织机构、14个岗位职责、36条规章制度,让田林社区教育在创新和发展的快车道上引领前行。
2、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提升能力
田林社区学校贯彻落实上海市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指标,提升社区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在体制机制方面深化工作。(1)建立管理人员发展性评价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达标水平。(2)加强并完善兼职教师的教学监控过程,形成激励评价机制。(3)充分挖掘整合社区内的各类教育人才资源,形成了以志愿者协会、社区教育讲师团、群文活动活动指导团、法制教育顾问团、科普教育宣讲团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为主体的“一会五团”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目前,田林社区教育专兼职管理人员共47名,兼职教师77名,终身学习推进员20名;学习团队、教学点、教育系统、关工委、讲师团等组建的志愿者队伍650名。
3、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发展
近年来,街道每年在社区教育的投入以10%的速度递增,现已超过200万元,人均达20元左右。2011年,为改善和优化社区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计算机、钢琴、照相机等设备。100%的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单体使用面积达到100平方米及以上。每个教学点增配了1-2台电脑,另外配备至少1台液晶或者大屏幕电视机,街道每年下拨给各居委会5-8万元工作经费,保障其中30%用于社区教育活动和购买图书报刊,使每个居委会活动室的书报杂志达30余种。
二、进一步把“学习”内化为全体成员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使学习内化为全体成员生活的一部分,街道着力打造社区“五分钟学习圈”。此实验项目被评为2011年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五分钟学习圈”是指社区内全体成员在5分钟内能就近找到学习点,自主灵活地选择参与学习活动。“学习圈”可分为小圈、中圈和大圈。小圈是指社区居民足不出户进行家庭式的学习。中圈是指社区居民出了家门不出弄堂口,在教学点进行互助式的学习。大圈是指社区居民出了弄堂不出社区,在社区学校或社区内进行的团队式的学习与活动。
1、拓展学习方式,引导居民自主学习
我们充分发挥田林社区网站及各类信息化平台作用,鼓励社区成员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实现足不出户在家自主学习。为200多名老党员举办了“网上学习入门”培训班,167名老党员获得结业证书。远程教育集中和分散收视人数近2千人。2011年以来,街道大力宣传动员居民参与徐汇区终身教育网的网上学习活动,有104人次在徐汇区终身学习网学分银行成功兑换学分。
2、加强“点”“团”建设,方便居民就近学习
(1) 社区学校强力推进居委教学点规范化建设,每年举办文教干部和终身学习推进员系列培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开展了第三届教学点优秀课程、优秀学习小组评比活动,评出“优秀课程”8门,“优秀学习小组”5个。三人被评为徐汇区第六届学习节社区教育“知识老人”,17位社区居民被评为田林社区教育“知识老人”;12名文教干部荣获“信息报道”优秀奖;3个教学点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标准化学习点”。2012年5月,开展了两年一轮的第三届“优秀或示范教学点/收视点”评估验收活动,100%的教学点达标、50%的教学点成为优秀或示范教学点/收视点,新苑一二居委申报上海市老年大学远程示范收视点通过初评。
(2)田林社区现有各类学习团队186个,4333名居民参与学习活动。街道开展新一轮的实验项目“培育学习团队领袖的实验”,已被批准立项为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重点项目。街道通过倡导田林社区精神,提高学习团队领袖的自主参与、自我奉献、自我提高的积极性。2011年,田林诗歌沙龙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老年学习团队”;红枫合唱队等五个学习团队被评为“上海市老年人学习团队”;田林社区自评出20个学习型团队,予以表彰。
3、整合区域资源,激励居民持续学习
(1)以社区学校为平台,实现学习功能最大化
2011年是贯彻实施田林社区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关键年,社区学校紧紧抓住实体化建设五周年的发展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指标。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学习平台,街道一直将社区学校作为核心阵地,重点扶植。田林街道逐步收回租赁在外的文化活动中心场地,重新布局规划出1366平米, 使社区学校的使用面积达到2166平米。
社区学校围绕“学用结合”,强调实践性;围绕“学乐结合”,突出娱乐性;围绕“学为结合”,凸显社会性,形成“规范民主化管理、满足变化性需求、培育时代性课程”的课程建设模式。成立了课程结业后的学习型沙龙5个,为学员搭建了继续学习的平台。学校坚持“周周讲”综合系列讲座整整5年,开设讲座或论坛223场,9268人受益;坚持一季一次的“主任论坛” 整整5年,在党工委书记带领下,全体党政领导以“民生”为主题举行论坛20次,1395人聆听和互动。在政府和百姓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理解的平台。2011年组织开展第三届田林社区学校优秀课程评比活动,评选出优秀课程13门 、优秀学习沙龙5个。《沪剧演唱》和《计算机维修与故障排除》被评为徐汇区2010-2011年度社区教育优秀课程;与区社区学院联手自编出版教材——《艺术折纸(初级)》一书。 成功承办了“上海市社区教育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申报成功首批“徐汇区社区教育(沪剧)教研基地”,申报成功徐汇区老年教育“艺术折纸”工作室。田林街道获得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1人获得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
(2)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实现社区教育全员化
田林街道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搭建社区学习节、文化艺术节、“月月展、月月演、月月赛、月月有”文体活动平台,2011年举办大型主题教育活动95场,参与居民达4万余人次,吸引各年龄层次的居民参与,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热情。2011年第六届学习节,举办各类活动13项,5000余人直接参与;社区学校举办“五周年”校庆系列活动,3千余人参加活动。
田林街道把服务社区群众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将社区教育向各类人群延伸,努力提高群众的参与面和覆盖率。一是依托东方讲坛、“周周讲”社区讲坛和“民生”论坛,邀请百余位名师、名家开设100多场讲座;二是开设青年博学讲坛,实施“学习进楼宇”,增进白领青年对社区的了解、支持和参与;三是“田林宝宝乐” 组织开展育儿经验交流,0-3岁婴幼儿的科学育儿指导咨询服务普及率达100%。2011年为184位婴幼儿提供了早教指导服务和亲子活动6790次;四是借助科学家沙龙和青少年科普俱乐部,2011年共组织田林科普讲坛、科普展示、各类科普比赛等12场,参加居民和学生8000多人;五是依托“新上海人”俱乐部,举办技能培训、法律知识讲座、演讲比赛、讲文明、学礼仪等活动,使“新上海人”在社区有学习的场所、展示的舞台;六是办好“阳光之家”学校,让60余名智障学员走出家庭,融入社区。
(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社区教育多元化
田林街道始终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搭建的社会学习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自由开放的教育学习资源共享体系,做到学习组织共建、学习设施共筑、学习资源共享。一是整合人才资源。社区内志愿者定期到中小学校,开展科普、传统文化讲座。居住在田林的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合自身特长、工作性质和实际能力,为群众服务。二是整合阵地资源。依托田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驻区单位的场地,街道与社区内的驻区单位联合举办各类喜闻乐见的活动,社区内的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教育设施100%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互通和共享。三是注重同创共建。街道借助区域化大党建协调推进会平台,深度挖掘驻区单位的各类文化资源,并以区域党建推进项目化形式,携手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如通过举办“大众之夏(夜)”、“申通之夏(夜)”、“雷允上之夏(夜)”纳凉晚会和放映露天电影等活动,实现社区居民的需求与驻区单位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目前,田林街道与30个区域单位、社区学校、20个教学点与辖区内20所中小幼分别签定共建项目,实施信息联通、工作联动、项目联手、活动联办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三、进一步做实做强做亮社区教育品牌
田林社区是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新型社区,她既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没有显赫的名胜古迹。社区教育需要抓手和载体,鉴于此,田林社区自1999年开始创建学习型社区,充分挖掘田林地区的人文资源,开展了数年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是田林街道首个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曾荣获“2007年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获奖后,田林社区教育开始了更加深入的实践探究,重视 “课程”、“活动”和“团队”三个载体建设,突出“开发、拓展、转化、创新” 四个要素,努力创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特色社区精神”的社区教育品牌。
1、实验项目成果贵在开发
继2006年田林社区居民读《论语》获第八届上海读书节读书活动优秀项目、《论语导读》获徐汇区优秀课程和上海市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入围奖、以及出版《当代新儒学》和徐汇区社区教育首本推荐教材《论语本义新解》以来,田林社区开始培育《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先后开设《老、庄导读》、《古诗词赏析》、《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结》、《折纸》、《剪纸》、《沪剧》、《越剧》、《民乐》等课程,社区讲师团、华师大、上海
2、实验项目成果贵在拓展
除了潜心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外,田林街道多管齐下,做好宣传和弘扬工作。一是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渠道,搭建“月月演、月月展、月月有”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每年利用读书节、学习节、家庭文化节、文化艺术节以及中国文化遗产日、元宵节、端午节、敬老节等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开展“走进经典、走进生活”系列活动。二是在实践中把传统文化教育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结合,既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底蕴,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三是和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联手,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受教育的人群不断拓展。例如:街道与田林一小联手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有志少年”为主题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社区学校书法国画班的老年学员参加上海市实验学校“大手牵小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指导活动;田林红枫艺术团腰鼓队派出志愿者指导扶植田林一小的腰鼓队;绒线编钩班教师深入田林三小开展课外活动;民间剪纸大师到田林小学传授手艺;“名羊火锅店”经理为社区居民作“学习弟子规、打造企业文化”的报告等等。现如今,田林社区的中小学校园文化都蕴含者传统文化的精髓:田林小学的“纸”文化;田林一小的“鼓”文化;田林三小的“兰”文化;田林四小的“竹”文化;吴中路小学的“茶”文化;实验学校的“华仁学堂”;田林中学的“传统剪纸”;田林二中的“美育传承文化”;田林三中的“弘扬民族精神”;西南位育的“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人”等。
3、实验项目成果贵在转化
街道在坚持开展群众性文化团队向学习型组织发展的同时,重点扶持民乐、京剧、越剧、沪剧、腰鼓、拳操、诗歌、折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型团队的建立和发展壮大,这些团队成为很多居民学习传统文化、交流创作心得的重要阵地。例如:“田林诗歌沙龙”开展创作研讨,沙龙的成员深入社区,带头创作了不少群众喜闻乐见、反映社区群众生活、歌颂新德新风、倡导文明礼仪、践行社会公德的歌谣、诗词作品。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祖德,对社区创办诗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田林诗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社区民乐队每年举办“国乐飘香”――田林社区音乐会,采取台上台下互动的形式进行民族器乐的介绍和演奏,通过介绍和演出向社区青少年和居民群众进行民族音乐的普及教育,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社区发扬光大。
田林街道始终依托社区文体团队的优质资源,打造“老少同乐”系列活动,使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未成年人。社区文体团队派出骨干队员深入各中小学进行传统项目指导,不仅丰富了学校第二课堂的内容,学到了课本外的技能,而且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传承传统文化。田林小学的健身操、田林一小的腰鼓、田林三小的彩球操、吴中路小学的彩巾操、田林中学的木兰单扇、田林二中的柔力球等老少表演让观众一饱眼福。徐汇区第四届学习节的开幕式广场迎宾,田林一小的小学生和田林社区腰鼓队的中老年队员组成百人腰鼓队,再次显示了中华锣鼓的神威。
4、实验项目成果贵在创新
田林街道不仅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升社区教育文化品位,更可贵的是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途径,进一步拓宽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在社区在居民中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精神。近两年,在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共同参与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热心公益、服务社区的“领袖”,也初步形成了“大爱为公、热心奉献;宽厚礼让、邻里和谐;勤学创新、永不停步;快乐人生、美好家园”的田林社区精神,为田林社区教育品牌确立了新的目标,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田林社区教育委员会编撰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培育现代社区精神》田林社区精神居民读本,收集了23个感人的案例,党工委王萍书记为读本写《序》。我们把读本送进居民小区,送进楼组、送进机关、送进团队、送进企事业单位、送进学校,让这些就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感染激励更多的人,让田林的社区精神发扬光大。
街道请
四、巩固成果,拓展载体,成效凸显
综上所述,田林街道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过程中,紧紧依托社区教育这个载体,做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实践,成果显著:
1、教育培训成果
据统计,2011年,田林社区受教育培训总数达69816人,占社区居民总数的88.2 %。(1)举办各类课程班394个,共计5962人次参与学习;(2)举办学习培训和知识讲座多场,23751人次:“东方讲坛”222人次、“周周讲”系列讲座1565人次、教学点讲座7045人次、各分校分人群培训13533人次;(3)街道组织各类学习团队186个,在册团员4333人;举办主题活动95场,参与人次38067;(4)社区图书馆订阅报刊杂志160余种,接待读者数量达245358人次,图书外借达到219674册次。评选出优秀学员95名、学习积极分子410名。
2、教科研成果
(1)街道以实验项目引领,先后承担了区级、市级乃至全国的课题。《打造社区“五分钟学习圈”》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从理论到实践,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打造“五分钟学习圈”的路径和方法,获得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为进一步做好学习型团队建设,发挥团队骨干带动作用,2011年确立了研究课题《培育学习团队领袖》,被列为上海市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
(2)总结经验、转变思路、提升理念。街道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主题为“拓宽社区教育领域、建设老年人的精神家园”的主题交流、文章发表在《上海老年教育研究》上;社区学校的“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实验项目引领、提升实践能力”“《艺术折纸》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简介”“心心相印、牵手一生”“倘佯折叠世界、凝聚社区精神”等文章发表在《徐汇社区教育》上;“炙热三心传纸艺”刊在终身教育与学习《成才与就业》;田林社区学校获徐汇区第八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3)在学习型社区创建过程中,针对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新课题,田林街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已成为田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2011年全国社区管理创新工作会议—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在田林举行,街道先后接待来自西藏、新疆、重庆等地的社区工作者。街道参与上海市德育处和区教育局的合作课题研究,开展了“330乐园”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社区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圆满完成课题实践工作。
3、学习型社区创建成果
街道注重学习型社区创建与社区管理、社区文明建设相结合,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田林社区建设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先后荣获“上海市学习型社区”、“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等称号。2011年田林街道荣获1项国家级、10项市级奖项,29项区级奖项。街道积极引导,发挥典型的导向作用,对创建学习型社区中的先进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出20位知识老人,学习型家庭示范户177户,五好文明家庭26862户,占62%,评选创建学习型组织优秀团队139支,占社区群众团队总数的70%。
田林街道已连续2轮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社区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和差距。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继续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引领社区教育,弘扬社区精神,做大做强品牌;二是拓宽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完善学习型团队建设的体制机制,培育学习团队领袖,提高学习团队整体素质,扎实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三是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社区精神与创新社区管理有机结合,提高社区精神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综合素质。
学习型社区创建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系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深化内涵,创新载体,培育品牌,谱写田林街道社区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