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实验教学理念,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物理教研组工作小结
忙忙碌碌地度过了一学期,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物理教研组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研组工作。
一、教学常规管理有序化,常态化
物理教研组重视研究、合作与反思,除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外,各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开展备课活动,在“三定”“三备”的基础上,坚持备课组活动三个校区的同步与协调,立足“三性”研讨“三课”,推进基于学情的“三题”校本设计。各备课组开展一次组内专题听评课,探讨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标,促进组内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特色有效化
1.以搭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平台为抓手,教研组继续循序渐进地实施校本化课程
各年级对“学案”进行修订,为校本课程完善做准备。整理完成2012学年度有关“三课、三题”的学案,研究统整校本资料集。高一备课组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继续高一物理学案的编制和修订,在进一步丰富板块二“知识与方法简要温习”的内容的同时,新增加了“疑难解惑”和“课堂讨论”两个板块。高二备课组本学期对已写出的学案(包括会考的练习)也做了较大修正,写出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整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对练习题做了改动,强调基础,逐步形成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资料。
2.树立以实验为教学的理念,让物理回归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色。
本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三次参观外校创新实验室,以实验为基础、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物理教学使我们深受启发,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将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结合,将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结合,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此外,特聘物理特级教师张主方,做了一次关于《物理教师实验素养的评价——基于优秀实验教学案例的启示》专题报告,通过案例剖析,提高教师实验素养。
3.关注实验班课堂教学改革,相关各备课组探索实践体现完中优势的课堂教学策略。
年级 |
调整内容 |
调整措施 |
初三 |
新授课 |
实验班在基础内容上加以拓展 |
高一 |
功能原理、波动图像的复杂应用、气体性质与牛顿定律的复杂结合 |
作业分层,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补充练习,考试设附加题 |
高二 |
会考,高考 |
实验班会考内容略高于会考,高考班实验内容加深,普通班重基础 |
高三 |
压轴综合题 |
实验班加强,普通班重基础 |
各备课组实施情况良好,通过分层,既满足了普通班学生的需求,也满足了实验班学生的需求,实验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化
1.通过理论学习(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现代课堂教学实验启示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2.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夯实教研组的团队实力。
组织2013学年西南位育中学综合组“晓荷杯”青年教师教学初赛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通过任务驱动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通过比赛,参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板书的设计、语言的规范化、师生互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设疑的质量均明显提高,青年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熟,在历练中快速成长。
3.依托田林地区理化组校际联动平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3月14日,聘请物理特级教师张培荣做了一个“如何编制一份试卷的专题报告”,报告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反响很好,教师们收获很大。6月份,0—10岁教龄的理化青年老师进行命题比赛,通过独立命一份期末试卷,组织专家评审,专家点评,教师们的命题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科研建设项目化
以市级“创新素养”课题为引领,继续在高一、初二年级实施校子课题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践行变教师为导师,变讲台为舞台,变释疑为激疑的教学改革。初二彭辰婧老师,高一董召倩老师分别以创新素养为背景进行了课堂实践研究。
教师研训活动形成研训课程,积极参与3月区组织的“十二五”教师培训学分申报,并通过审核。
区重点课题子课题结业,关于“学案”教学的落实研究,被录用出版。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物理教研组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每位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老教师们倾囊相授,青年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