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新形势下的英语教研组建设
2014.6英语教研组小结
高考新政出台后,对于整个教育界特别是英语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2017年将取消英语高考的消息,一时激起千层浪。那么在这样新形势下的西南位育中学英语教研组建设该何去何从呢?本学期,英语组的工作重点是结合自身教研教学的现状以及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群策群力---制定应对措施;反思调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这样的原则和步骤积极开展教研工作。
一. 师资队伍建设---永远不变的“重中之重”!
不管政策如何走向,无论英语需不需高考,对于英语教研而言,教师培养是永远的重中之重,教研组将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本学期,英语教研组形成以教研组长们为核心的骨干力量,扶持职初期教师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比拼的擂台上载誉而归。所谓教学相长,骨干教师在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自身的教育教研能力也在不断成长中。
校级以上公开课一览表(晓荷杯除外)
陆一 |
预初SBS |
校级汇报课 |
纪冰仑 |
初一SBS |
校级汇报课 |
刘悦 |
预初SBS |
校级汇报课 |
丁欣瑾 |
初二牛津 |
校级汇报课 |
曾珍 |
高一牛津 |
校级汇报课 |
陈远旻 |
高二牛津 |
牛津教材编译者观摩 |
朱一鸣 |
预初牛津 |
区级展示课 |
梅晨华 |
初二牛津 |
区级创新素养展示 |
梅晨华 |
初二牛津 |
区级教学比赛课 |
李文杰 |
预初牛津 |
区级教学比赛课 |
1. 职初期教师站稳讲台
本组共五位职初期教师在今年五月以汇报课的形式全新亮相。在他们展示的背后,是备课组内师傅们一年以来的尊尊教诲和指导,同时各校区分管教研组长深入备课组,听课磨课,帮助新教师们站稳三尺讲台。北校区的新教师陆一担任的是预初SBS教学,刚接触教学的她虽然稳重,但缺乏SBS任课老师的激情和亲和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稍显生涩。但经过一年的历练和磨合,站在汇报课上的她,教学时面带微笑,朗读指导有声有色,最难得的是通过巧妙的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配合度极高,笑声不断,与一年以前的她判若两人。
2.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体现专业素养,载誉而归
借着一年一度“世外杯”教学比赛的平台,青年教师得到锻炼,载誉而归。英语教研组选送了4位教师的教案参赛(共90人参赛)。由于教研组在前期曾进行过的文本解读及三维目标设置和教案撰写的系统培训,凭借着过硬的基本功,有三位教师进入了复赛(共34人)。最终李文杰和梅晨华老师的现场教学设计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现场授课环节(共16人)的角逐。在一个星期的教学准备中,教研组长们帮助一起磨课,提出宝贵意见,最终李文杰老师喜获一等奖。而梅晨华老师在比赛的前一天下午接到家里的电话,从小带她的外婆突然离世,一路哭着匆匆赶回家里,结束后仍然伏案工作直至凌晨,第二天以饱满的姿态继续投入工作,并且参加比赛,最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体现西南位育教师的师德和专业素养。
3. 中青年骨干引领教研,收获成长。
在职初期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中,离不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扶持。骨干教师们除了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还积极参与到各种学科基地或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目前黄晓芳老师通过为期两年的朱萍名师工作室学习,已完成论文《初中低年级口语教学中的DHC》的撰写并发表。罗意和陆蓉老师参加的“朱震一、黄徐娟名师工作室”,已完成论文并进行汇报课展示。此次区骨干教师的新一轮的申报中我组共有四位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组形成良好梯队,均衡发展。
二. 新形势下的应对---以积极的姿态迎难而上!
从高考政策的新走向,从教育考试的改革,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投射出的信号,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教学将是大势所趋。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需要关注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基于语用价值的英语教学。
1. 备课组长会---务实接地气
本学期英语教研组一共召开了三至四次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与的圆桌会议,创历年教研活动之最。
2014年3月 地点 四楼小会议室 出席:英语组所有备课组长
会议上,各个备课组长畅所欲言,抛出棘手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互相经验交流等等。初高中联动的模式充分体现我校完中的理念和优势。当时恰逢高二备课组经历学校视导团检查,备课组长李建国老师将本组优势和待改进的地方第一时间与各个备课组长分享,同时作为一名资深的英语教师,李老师将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与众多的年轻组长们分享。会议上还提出SBS课程的新调整,保留口语训练的同时,与牛津合作兼顾学生笔头能力。
2014年5月 地点 北校110 出席:所有初中备课组长
会议上,主要讨论SBS调整以来大家的实施情况和问题讨论。同时对于调整后SBS考核的方法提出新建议,保证教学与检测的时效性。
2014年6月 地点: 四楼小会议室 出席:所有初中牛津备课组长及初三老师
会议上,以教学有效性措施为切入点,周楠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自己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会议部署罗意、梁蔺两位初中教研组长各自在暑期完成初中各学段牛津英语教学的量化目标,黄晓芳老师进一步完善SBS学科的教学要求,齐心合力将初中英语教学做好做扎实。
2. 研训专题化---教研新突破
|
备课组专题研讨主题 |
预初牛津 |
翻译讲评 |
预初SBS |
表演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深化 |
初一牛津 |
英语综合能力提高 |
初一SBS |
SBS教材中的文化渗透 |
初二牛津 |
创新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初二SBS |
“源于学生,归于学生”--- 有关学生报刊阅读课前、课中、课后有效活动探究 |
初三 |
如何进行写作的有效教学和讲评 |
高一 |
怎样在十分钟内上好“Lead in”,要求形式多样、新颖、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
高二 |
如何通过翻译练习操练语法知识点 |
继去年的教研模式中尝试以详实的计划带动备课组建设后,本次教研组以表格的形式要求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制定好本学期的备课组专题研讨主题。并以此作为备课组考核的依据。可以看出,很多备课组的主题都是在对于学生的语用能力的训练,比如,英语表演、翻译、写作等等。其中有五个备课组以公开课的形式体现研训主题。
三. “国际化”带来的思考---反思微调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本学期,国际部的外籍教师Elizabeth以市级公开课的形式展示了一节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学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Elizabeth的智慧、亲和力、幽默感以外,还有西南位育中学第一届国际部学生的变化。说实话,他们并不是学生中最优秀的那一批,很多人都曾经在英语学习中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呼应,巧妙应答以及最后对老师的提问可以看出,他们对全外教的教学非常适应。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在一年之间突飞猛进。Elizabeth很少讲语法词汇,她只是将英语作为和学生交流的工具,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其实这对于中国的英语老师而言是具挑战性的,因为想要引导学生,自己就需要更多的阅读和输入,虽然不可能像英语为母语的老师那样应用自如,但我们却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就是多阅读,多思考,多分享,多应用!
英语教学现在正处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虽然前途未卜,但每一位英语教师自己内心格外清醒,不论时局如何变化,我们的学生永远是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全面的英语能力培养是永恒的教研的主题,他们的成长和微笑将牵动我们每一个英语老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