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道德使命走向生长自觉:
第七届学术节“优秀骨干校长论坛”日前在西南位育举行
11月27日,徐汇区教育系统第七届学术节“优秀骨干校长论坛”暨校长高研班结业式、名校长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西南位育中学举行。
区教育党工委书记、高研班班主任王懋功在作校长高研班项目总结时指出,高研班项目从培养校长的道德使命入手,旨在引导优秀骨干校长积极地向专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转变。徐汇区教育党工委突破传统,确定了“高起点、高效率”的干部培养模式,聘请高水平、高资历的专家指导队伍,高标准选拔学员队伍,采用“一人一案”、“多对一”、学员主体等突破性的干部培养策略,提高了干部培养的在个性化、针对性。两年的项目培训显著增强了校长的使命感与自觉性,也逐渐让办学特色更鲜明立体、校长办学理念更丰富明晰。王懋功在讲话中自始至终向全身心投入学习交流的专家和学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徐汇校长高研班首席专家、导师张民生在点评中自豪地说道,14位校长经过在高研班的“锤炼”,已经各具特色,希望大家能保持“动他人之先、创时代之新”的责任意识,真正发挥“名校长”示范引领的榜样作用。张民生嘱咐在场所有校长要不懈地追寻“教育之梦”,多听意见、主动学习,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教学相长、凸显特色,建立坚定、高位的办学治学“灵魂”;要始终坚持崇高的道德使命,增强专业自觉性、提升内在驱动力,往深处、实处完善教育思想,做最好的有特色的自己;“好校长”要经得起自己与他人的不断拷问,“炼”办学特色,成为有“主心骨”的领导者。
市教委“双名工程培养”项目负责人、原金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徐汇校长高研班导师、专家组组长徐虹表示,徐汇高研班以专业学习代替业务培训,是徐汇教育培育高端人才的“助推剂”,激励校长自主发展、主动学习,推动专业成长,在反思、探索、交流、分享中激荡思想,成就优秀校长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正能量。
与会领导为14位学员颁发校长高研班结业证书。位育中学刘晓舟、西南位育中学张建中、世外小学张悦颖、宛南幼儿园卫晓萍在论坛上发言。
在随后的名校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张民生、徐虹、王懋功、庄小凤为由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校长李文萱,南洋模范中学校长、特级校长高屹,高安路一小校长、特级校长滕平,徐汇科技幼儿园园长、特级校长高一敏领衔的首期名校长工作室授牌。名校长工作室是徐汇区教育党工委采取的干部培养又一举措,与校长中研班、高研班共同形成了骨干优秀校长的阶梯性培养系列。
高一敏代表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发言,紫竹园中学校长张岚代表名校长工作室学员发言。
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特级校长、市“双名工程”名校长基地主持人、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张志敏,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特级校长顾志跃,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教育党工委副书记罗晔,金山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韩亚弟,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徐俭,以及校长中研班导师和学员,徐汇对口区域的干部和教师参加活动。
【论坛发言撷华】
自主发展生态校园——实现师生“双自主发展”是根本目标,位育的师生应具有更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更坚韧的自主发展的实践,更科学的自主发展的能力,更丰富的自主发展的成就,通过建设美丽生态校园实现师生“双自主发展”的根本追求。我们要加强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寄宿制办学特点的优势化建设,努力使影响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各办学要素、教育手段和条件不断优化。(上海市位育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晓舟)
文化浸润内涵发展——西南位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文化浸润和内生性发展,努力架构“凝炼”与“激发”有效的发展机制和有力的保障体系。全方位的“中和位育”文化浸润,抓住队伍建设关键词,启动学制由4+3模式为3+4的改革试验,强化校本培训,建设教研训一体化的平台,以“三组”建设为主阵地,提升师生“忙碌并快乐着、快乐并成长着”幸福指数。(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校长张建中)
课程建设中西融合——世外小学的“指向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起来。在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教学策略、授课形式等方面融合各国的教育优势。在融合的过程中,以本土化为目标,以国际化为手段,两者之间坚守科学合理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互为表里,优势融合。在“解构”和“重构”过程中,培育出自己的教育课程体系,满足本土学生的需求,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悦颖)
生活教育体验生活——生活是成长的背景,是教育的源泉。生活教育不是在课堂,而是流淌在幼儿园每一个角落,定格在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为孩子的成长我们定义“保中育生活,教中育人生”的课程价值,课程资源、保教支持和健康服务三个体系是实现教育使命的支架。生活教育帮助幼儿在生活适应中锻炼健康的体格、在生活探索中萌发智慧的潜能、在生活交往中培养快乐的个性、在生活亲历中蕴育纯真的品行,力求为每一个孩子奠定未来人生的美好开端。(宛南实验幼儿园园长卫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