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最初的起点
各位在座的老师同学, 下午好。我是09届政治班毕业生丁舒婕,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四的学生。大家刚刚可能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个女生上了讲台之后开始唱歌了,难道是电视机频道调错了。呵呵,当然不是了,是因为回到西南位育,心里感触太多了,尤其今年又正逢西南位育校庆20周年,所以我倍感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讲座,更多的是以一位西位毕业学姐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我在这里的收获感悟。我于2002年9月入学,2009年6月毕业。不过在西南位育7年的时光不是一节课能够说完的。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在这所学校呆的时间不久,可能无法体会我现在的心情,但相信等这堂课结束之后,你们会多少明白为什么已经过去那么多年,我跟我的很多同学们一样,始终会想要到西南位育,回到这个最初的起点,会有西位情结。
今天再次回到这里演讲,便是我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记得预初竞选大队委员的时候,我也需要向很多人做演讲。那天我的演讲词是一首改编过的浪花一朵朵,具体怎么改的我也已经记不得了,只能记得前两句好像是:“我叫做丁舒婕,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其实我歌词里面说的的确是实话,那个时候我其实挺内向的,胆子很小。那次大队委员竞选是我第一次站在在很多人面前,用唱的方法完成我的演讲。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当时那种紧张的感觉。其实当初班主任推荐我去参加竞选的时候我推脱说我可能不能胜任,但是班主任就问我你不去努力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能成功呢。她的这句鼓励直到现在我还是会经常想起。我记得最后的竞选结果我的票数是在三个年级的候选人里面是第二高的。所以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要勇于抓住西南位育给你的每一次机会,无论是竞选大队委员,中队委员还是小队长,大家都应该努力去试一试。因为在尝试的过程中,你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就算是失败了,也是收获一份经验,为你的下次成功打下基础。
常言道乐极生悲,第一次竞选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第二年大队委员竞选的时候就出了点岔子。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我觉得演讲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所以第二次竞选的时候我并没有做很多的准备就直接上去讲了。结果。。。它就成了我人生中惨痛的回忆。。。啊呀我讲到一半就讲不下去了。后来我到台下再次准备后上台完成了演讲,当时我的同学们也很宽容,给我了第二次机会。但经过这件事情后,我才深刻的理解什么叫不打无准备之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每当有演讲或者其他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都会尽可能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就像这次回来给你们说以前的故事,我也是花了很多心思调整故事的顺序,想着怎么说你们才不会觉得困。今天我提早来到这里,熟悉这里的环境。这便是做足准备的节奏。
除了在初中的时候当大队委员,后来到了高中也做过团支书。学校给了我很多锻炼能力的机会。不过这两次竞选的经历,带给我的感悟最多。今天回到这个讲台,我能够在这里从容不迫的跟各位分享我的经历,当年的学生干部经验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我也希望今天的演讲能够成功,好让我一雪前耻,不过这就要离不开各位学弟学妹们的帮助了~~~给学姐我一个面子,千万不要睡着。。。
接下来我想说说今天为什么是我回到最初的起点的第二个原因。我刚才说过我是华师大的学生,明年毕业我会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当初会选择报考师范院系,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了西南位育老师们的影响。我觉得西位老师们具备好老师的所有特点。首先他们思路清晰,知识讲解得很透彻,可以把很难的东西讲的浅显易懂,这点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一方面因为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而且每门课都不一样,另一方面你们现在自己在这里上课,自己能最直接的体会到老师上课上的好不好,也不用我赘述。再来讲幽默风趣,他们可以把很枯燥的东西说的很好玩。说到幽默,有一位老师是每次校友回来演讲都会提到的,我在这里不说他的全名,免得大家以为我在帮他做广告。他是初三的数学老师,等你们升到初三的时候有部分同学就可以见到他本尊了。初三生活会有点枯燥,因为你们到时候就不停做卷子,重复以前做过的题目,一轮复习第二轮再接着复习。不过好在有这位老师,他绝对会是你们初三生活的一抹亮色。首先他的长相就很有喜感,他眼睛不大,但充满智慧的光芒,身高不算高,可以站在讲台前却是十分高大伟岸,他讲题的时候,你便会觉得知识的光环在他的头顶上闪着耀眼的光芒。他说话风趣,有很多经典语录,现在这里剧透一下。比如他在提醒我们作题要注意细节,不要犯那种不应该犯的错误,否则很有可能与好的高中失之交臂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有人就是因为错了这种小错,从大地方考到小地方了,上海中学变成徐汇中学了。有的人低级错误犯太多了,那么没办法,小地方变大地方了,徐汇中学也没得进,进中国中学了。我稍微解释一下,上海中学肯定比徐汇中学好,徐汇比中国中学好,有人小错误犯了太多了,本来能考上中的就只能去徐汇了,有人低级错误犯多了,那本来能考徐汇中学的,只去中国中学了。稍稍有点夸张,但还是一个很巧妙的段子。他的那种神韵我模仿不出来,而且他幽默的地方多了去了,大家就期待到了初三做他的学生吧。西位的老师都很敬业,老师经常会留下陪你抓你们订正啊默写啊什么的对吧,有可能你们现在觉得烦,但是等你们以后出成绩的时候就会想起老师对你们的付出。你们想老师今天留你下来他也是拿这点工资,不留他下来也是拿这些钱,若不是真的为你好,他何必这样辛苦的追着你?我现在今年上半年在其他学校见习,办公室的老师一到四点半统统走光了。而我们西位的有些老师甚至是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来教书,记得高二的语文老师,她有挺严重颈椎病,有一次她痛得实在课上痛得受不了了,但她还是坚持把她那堂课上完,下课直接冲到六院去看病。西位的老师就是那种从细微处会给人关怀呵护的老师。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例子。初一时候的时候有一篇语文作文要写我的父亲,当时的语文老师是我的班主任陈丹亚老师,因为她知道我父亲早逝,担心我到时候写这篇作文会勾起伤心事,她特地在要上那节作文课之前的两天悄悄的把我拉到没人的地方,跟我说如果我不愿写这篇文章可以写其他的题目。这件小事她可能早就不记得,但是它确实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一个老师呵护学生的心意。还有初二时候的语文崔老师,上完第一节课后这个爽朗的老太太就找到我,跟我说小姑娘要努力快乐的生活,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我知道她指的是什么,后来我的确也是一直努力快乐的生活着。没想到四年之后的一次运动会上,崔老师还向我的班主任问起我。当时我以为她早就忘记我了因为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她一见到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到能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我很欣慰。那时正值高三,我的压力很大。那个拥抱给我带来的温暖和鼓励的感觉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现在的我已经能够很坦然的提起我父亲的事情了。但当时的我真的是敏感。我很感谢那些老师们,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保护了当时我脆弱的心。这便是我想成为一名教师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我知道老师的某个举动,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终生的影响。我希望日后我也能够成为像她们一样的老师。今天我会在这里提起这些事情,不仅是想感谢我的老师们,同时也是想给那些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们一个鼓励。我想说的是不要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就是那样存在着。千万不要让自己所以为的劣势真的成了劣势,要努力,快乐的生活下去。
是的,我跟身边的一群朋友的友谊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记得预初第一节课上,班主任就跟我们说你们有可能你们以后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你们的中学同学。的确,今年暑假四十多度高温的时候,这些能让我出去见面的生死之交都是我的西位同学。我跟他们的友谊都是在西位的时候一起经历那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初二的时候有十四岁生日,要到东方绿舟去住两晚。那个时候可兴奋了,白天在外面被太阳晒个半死,晚上回到寝室有无限的精力。大寝室大概住10个人左右吧,小寝室是三到四个人。大寝室里就大家一起玩游戏,什么真心话大冒险国王游戏之类的,小寝室里就说心事。其实现在也不记得当时十四岁生日具体的活动时什么了,但是只要老同学们一起说起来,就会觉得当时的日子很美好。到了高中就有军训。高一有一次为了参加区里的军训检阅,同学们每天都在跑道上操练正步,天都黑了还在坚持训练。大家喊出响亮的口号,把周围小区高楼里的廊灯喊亮了。大家都笑了,所有的辛苦都被这个小插曲给化解了。说到军训,不得不提起高二的江秋“学军学农”活动。同学们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学会一套擒敌拳,连教官都忍不住夸我们学的快。但令人满意的成果总需要付出。教官训练我们是不留情面。小姑娘们都比较害羞,喊口号的时候不够响亮。不能达到教官们的标准的都被罚蹲,在寒风中一遍一遍的喊着口号。还有军训结束前一晚的联欢会。永远不会忘记那夜篝火的光辉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那天晚上,我们为一个生病去澳洲修养的同学放孔明灯祈福,我们也就着劈啪作响的篝火,围成一个圈跳兔子舞。每个人都很投入,欢乐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温暖的火光照亮了大家即将分班的黯淡心情,我们珍惜相聚的缘分。
值此校庆二十年之际,我还带了其他同学给母校的生日礼物。接下来你们会看到三段视频,分别是在加拿大,俄罗斯,和中国拍摄的。
刚刚视频里出现三个人,一个是初三时候坐在我前排的男生,一个是高中的时候坐在我前排的男生,另一个是我高中三年的同桌加大学四年校友。在西位其实还有很多好朋友,这里来不及列举了。尽管我们都已经各奔东西,有的去了别的城市,有的去了别的国家,但一天各一方的我们却坚信,总有一天我们还有缘再聚,还能一起回到西南位育,回到这个最初的起点。
请在座的和电视机前的给位给你身边的同学一个拥抱,或者鼓起勇气抱一抱站在你身边的老师.你和身边的同学在最美好的年华相遇,这是一种缘分, 你们要珍惜; 你和你身边的老师相处, 老师是在用他们自己青春和健康铸就你们未来, 你们要感恩. 如果你身边的同学
最后,我要代表我的同学们,祝西南位育二十岁生日快乐。我更要感谢在座的同学和老师,是你们的聆听陪我完成了我献给母校生日的这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