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西南位育中学区级优秀体育学生资格确认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旗飘飘 > 作风建设

略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活动及历史意义

作者/来源:王琨    发布时间:2012-11-23

略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活动及历史意义

王 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曲折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今年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七周年,也是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关键一年。为此,全国各地举行了一系列庄严而隆重的庆祝纪念活动。回首七十年前,那国破家亡、硝烟弥漫的故土直至今日想起依旧令人唏嘘不已,恍如昨日。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的积极宣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二、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对日作战的方针、政策及其所率部队在战场上对敌作战的军事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宣传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在20日和22日先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和《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两份文件,号召组织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东北游击战争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并且指出我党在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加紧组织领导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此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传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随着抗战形势的日趋紧张,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翌日,蒋介石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及蒋介石的“边抵抗、边交涉”的既定政策先后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1931930日)、《中国共产党为上海事变第二次宣言》(1932131日)、《对日战争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对日宣战的文件。同日,中共还发出《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1932415日)、《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193259日)、《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193317日)、《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平津告民众书》(1933525日)、《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420日)、《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93581日)、《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1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1227日,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93655日)、《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91日)、《关于绥远抗战通电》(1936121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78日)、《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822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决议。这些文件、决议都旨在号召国共之间应立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要求全国各族人民携起手来抵御外侮、共赴国难。期间,有两个历史事件尤为重要,这就是193512月陕北瓦窑堡会议的召开与1936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前者是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救国的一次重要会议。后者是当时政局扭转的关节点,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前提,为今后国共两党联手抗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希望。

1937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就抗日问题又先后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5月)、《论持久战》(19385月)、《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193967日)、《关于反对东方慕尼黑阴谋的指示》(1939729日)、《关于瓦解敌军工作的指示》(194046日)、《团结到底》(194075日)、《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1941623日)、《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194471日)、《一九四五年的任务》(19441215日,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的演讲)和19458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等一系列对日作战的方针、政策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决定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共不断号召、团结、配合抗日斗争中的社会各党派、阶级、军队的抗日救亡运动。不管是在战略防御、战略相持还是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始终不渝地积极宣传、投身抗战,这在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势力。而正是拥有和激发了这种誓死不当亡国奴,保家卫国共抗敌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赢得胜利。诚然,各种宣言、决议不可能起到直接抗击消灭敌人的作用,但是它在号召全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却起到了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舆论宣传作用。总之,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军事作用

中国共产党不仅仅只会开展抗日宣传运动,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率领的工农红军在19378月洛川会议结束后正式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支军队下辖三个师(即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共约2.8万人。人员数量不及国民党的各支军队,武器装备与国军比较也相去甚远,但就是这么一支人数不多、武装短缺的军队(指由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第一一五师),凭借灵活多变的作战策略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赢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场大胜利——平型关大捷。这一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也大震了八路军的声威。无独有偶,1940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寇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先后集中了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彭德怀副司令的指挥下,向日伪军发动了一场“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敌约3万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大量枪炮弹药,给敌军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兵力,对支持国民党军队从正面战场作战起到了积极配合的作用,鼓舞了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除了上述两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发动的比较大的军事战斗外,八路军还开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游击战争,如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以及广为人知的地道战、地雷战等等。此外,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实际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在对敌战略、战术战法上有革命性的创举,这就是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不久以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及华南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这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得以长期坚持的战略基地和后方给养。第二,它是中国抗战的坚强堡垒,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战争最终胜利的信念。第三,它为中国革命保存和积累了有生力量,从而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平民,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敌我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作战原则,对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作战指导,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牢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持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抗日战争的伟大进程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名字与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光荣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引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旗帜!”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文中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师长、同仁予以指正,自当不胜感激。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