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 联动 辐射
——以教导主任视角浅谈西南位育校际联动助推学校教学工作
田林二中 教导处 张慧青
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生的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每个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都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职前教育只能培养出准教师,还不能培养出成熟的教学专业人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无疑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使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认真总结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田林地区学校分布及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在区教育局的牵头下,由西南位育中学作为优质民办中学,开展田林地区校际联动,带动田林二中、田林三中和田林中学三所公办初中的发展。这是徐汇教育在新形势下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列入徐汇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创新项目。田林二中参与此项活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一年来围绕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西南位育中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真实、丰富的教学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联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将一年来的活动作如下小结:
引 领
自2010年三月至今的2年时间,由西南位育中学组织,田林二中、田林三中、田林中学三所学校共同参与,联动学校中青年教师共同参加了一系列校际教学教研活动。
针对参与学校的不同情况,在开展活动之前西南位育中学负责这一项目的邵翼如副校长都会事先与各校具体负责的校长召开会议,提出一学期活动的初步方案征询各校的意见,大家一起讨论,围绕联动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共同出谋划策,完善校际联动的学科活动方案。考虑到近几年来各校陆续有不少新教师,从教师的成长规律来看,新教师都有一个工作适应期,一般需要3至5年的时间。因此,从实际出发探索一条尽快缩短新教师适应期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对新教师上岗前花1至2年时间进行职前培训,抓好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使新教师迅速适应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使新教师成长为熟手,甚至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新教师的成长与培养对学校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年来,在主办方的引领下,每一次的联动方案都围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组织,通过“专家培训——自我实践——校际评比”等形式,组织了语、数、英、理化、体育、班主任等各个层面的很多次校级联动,各学科教研组分别开展了“课题引入”、“板书设计”、“例题教学”、“教材分析”、“说课”、“语段命题”等活动。不论是从事先的方案设计,或是活动中的专题讲座,亦或是突出主题的教师比赛等等,整个过程给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自己收获颇多。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参与活动的对象也有所不同,主办方以0~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为主,参与方由于青年教师人数较少,主要以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这对于我校那些有一定教龄、渴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教师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在与优质学校的交流活动中,他们渴望自己能够得到肯定和认可,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的专业水平会输给职初期的教师们,于是在活动中他们显得更加认真,更加投入。比如,在一次例题教学的比赛中,我校一位老师为了能从活动中收获更多,她早早地来到了比赛现场,第一个完成比赛内容后一直坐在教室中认真地聆听每一位选手的说课,感受其他老师在相同内容教学中的不同设计,体会各自在不同生源情况下对例题的不同选择,反思自身的设计与教学的预设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西南位育中学主办的校际联动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教师专业进修更为有效的途径,他们举办的每一次活动都从一个非常小的方面入手,引导教师们将教学实际、教学研究和自我进修密切结合进行探究、合作、反思,整个过程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们,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形式多样的联动带给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的方面更多的思考,引领我们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
联 动
这几次校际联动是一次“痛苦的酝酿”,但它更是一项积极的举措,它所彰显出来的巨大的积极作用和联动过程中所带来的显著效果,在活动结束之后彰显无疑,它的启动是一次痛苦的酝酿,但它的实施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观念的洗礼和思维的拓展。
作为学校的教学教导,我真切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培养,更需要让大家公认”,因此我把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校际联动作为教导处的重要活动之一。只要一接到校际联动的活动通知,马上安排好调课,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参加学习、活动。同时教导处通知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好每一次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引领作用,让教研组长参与到活动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参加比赛外,教研组长更要结合每一次校际联动的主题,事先带领组内老师开展校内专题教研,切实将教学基本功落到实处。活动结束后在校园网上发布相关的信息报道,可以是教研组层面的总结,也可以是参与活动教师谈谈体会等,这些无疑也为宣传教师、肯定他们的工作和成绩,被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认可,提供了一个平台。整个过程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一不注意就会有所疏漏。于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渐渐地学会了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同时在工作中更加注重从老师的角度来为他们想事,尽可能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充实、体验到收获。
在参与校际联动的每一次活动中,老师们也都深切地感受到:西南位育中学的每个教研组都是一个非常和谐团结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昂扬奋进的工作态度。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老师们无不尽心尽力。这对我们而言是很大的触动,带动我们在设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考虑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外,也注重教师工作热情的提升,努力为优秀教师营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他们的能力提升搭建一个平台,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也确实如此,校际联动时有更多的年轻教师在一次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辐 射
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发挥团队的力量是教研组核心精神的体现。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离不开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离不开教研组的建设。西南位育中学主办的校际联动,对学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学习和借鉴,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教研组建设的有效方法,知道了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对于今后学校教导处的管理和各教研组建设,我必须有更多的思考:力争使教导处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辐射到更多的学科、更多的教师,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惠。面对不同学科的教研组,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中很小的切入口,组织教师进行思考,通过反思开展实践研究,不断改造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收获了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解决了心中的不少疑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作为教师,我深刻了解到自己首先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改进自己的实践行为;而作为一名教学教导,我感受到自己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尽快转变观念,有效的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面对学校管理工作要学会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