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园地

校际联动发言稿一:历练思维,开拓视野

作者/来源:卫奚芸    发布时间:2012-11-02

历练思维,开拓视野

                   ——有感于语文组试卷命题校际联动

做学生的时候,做各种各样的卷子,心里偶尔会疑惑,这么多的试卷都是哪个老师出的啊?做了老师以后,同样做各种各样的卷子,更有诸多感慨,这个题目巧妙,那个题目没有价值……等到自己要给试卷命题的时候,才发现命题要命得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根据课内知识出一些练习题还不成问题,但真正自己要出一套完整的综合试卷难度很大。命题和上课有一样的地方,事后也会觉得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思考还不周全。

 

一、联动平台,良好契机

2011年十月,我校语文组和周边学校进行了校际联动活动,围绕语文试卷的命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这样的联动主题,对我以及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来说都是绝对新鲜的体验。在整个联动活动中,呈现的并不是一个个生动的课堂,但却汇聚了各个语老师的积累和思考。讲座、比赛、总结,系列活动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更是受益匪浅。借助校际联动的契机,不同的学校,各个年级学段,各异的思维火花在这里碰撞,让我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路,进一步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和意义。

二、梳理思路,打开视野

区教研员陈妍老师首先开展了关于试卷命题的讲座,她结合中高考各类型真题以及PISA考试的特殊类型,深入浅出的介绍真正地为我梳理了思路,打开了视野,启发我切实地去思考命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试卷命题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命题考察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陈妍老师指出,不是评价好还是不好,而是根据诊断结果去发挥学生长处或补救不足,在原有基础获得最大进步,是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侧重于对教学的启示或引导,使教学不断完善,教师可以了解到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或陈述是否明确、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师说试卷命题反思是很重要的,“获取思维结果还是历练思维过程”,这真的是我们要去用更多精力去摸索感受和体悟的。

三、命题比赛,实战感受

随后不久就举行了试卷命题比赛,选文是龙应台《目送》节选部分。要求参加的教师进行一个语段命题,教师根据选文内容自行设定试题适宜的年级、题目、题量等。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中,教师需根据自己的阅读审视自行设定试题考察的年级等。比赛结束后,由教研员进行阅卷,进行评奖和讲评。对于我们每个参加活动的年轻老师而言,此时能够获奖固然是一种鼓励,但更重要的是教研员、前辈老师们中肯的评价和方向指引。

这次比赛让我在“实战”中有了感性的认识:

1.对于一篇独立的文本来说,首先要注意文本的体裁、类型,再是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来考虑出题的角度。在不同的情况下,同一文本有不同的出题角度和方法。

2.题目之间应该体现出逻辑性,题目之间不能互相影响,而是应该有巧妙的逻辑联系,能由浅入深,层层思考是最好的。

3.参考答案应该也能够体现教师的答题思路启发以及答题规范指导。

4.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较高质量的试卷命题,能抓准角度,设定有含金量的题目?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积累,教师对于考察目标、学情等的清晰认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要先自己“跳进题海”,知道什么是精华,才能有所领悟。

四、再接再厉,乘风成长

在校际联动的平台中,我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实战”体验,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和理性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有了些许的成长。借着校际联动的“东风”,我进一步进行锻炼。不久后,我进行高一期中考试的试卷命题。这是一次大型考试,必须非常严谨地对待。试卷既要脱离课本,又要适当与教材所讲知识相呼应。在与高一备课的过程我先了解到了他们将课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整合,期中考试前重点在散文教学。据此,命题时重点考察散文的阅读理解。写人记事以及借物说理类散文,基于这是高一新生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出题时更多考虑的是更紧密地和课内融合。课内现代文选择《邂逅霍金》,重点考察对主题的把握。课外现代文在预想时希望选择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又是思路比较清晰的文章。考题涉及词语的语境义、修辞效果等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和考察。课内文言文《病梅馆记》,借物说理类,相应的课外文言文选择记人类文章,节选了《柳子厚墓志铭》,偏重于实词、词类活用。作文考察命题作文《窗》,文体不限。本题可实可虚,既可以将“窗”作为一个载体,叙述与之相关联的人事,也可以从“窗”作用角度思考,引发对其象征意味的体悟。命题意图考察学生夹叙夹议类文体的训练,有部分学生也可尝试议论文的写作。附加题部分考察学生《诗经》名句的积累,以及诗词的比较阅读,题型涉及情景关系的把握、表现手法等。

命题之后,我再次反思自己的命题,就整个试卷来看,阅读部分选择的文本比较普通,还缺少文化含量,缺少新意和“语文味”。作文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窗》的审题还存在偏差,可以考虑作为话题作文,或者将题目改为《窗外》可能更适合学生发挥。其次,命题时非常想做到课内外的结合,但从整套卷子来看,总觉得斧凿的痕迹比较重,没有做到巧妙的结合,有为考察而选择的情况,自己觉得在文本的选择,题型的设计,课内外的巧妙结合上还有很多要学习。

在校际联动命题大赛之后,我结合几次命题训练,有了一些粗浅的体验和思考,但是还有很多需要继续钻研学习的,比如说,参考答案的标准程度、试卷难易度的准确把握,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等,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成长的。试卷命题还是需要多重检查与反复推敲、修正。命题结束后,能够给师傅或者有经验的老师审阅,查找漏洞与瑕疵,以求完善。命题者自己做一遍最好还请他人做一遍,以期及时发现试卷的不足与错误。因为有些失误命题者自己可能不能及时发现,也许有思维先入为主的盲点,只有实际答题时才能发现。

 

现在的众多考试,即使是中考以及高考卷,也难免可能会被诟病。比如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被指和“‘恒源祥文学之星’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昂立新课程·新知杯’”上海网络赛区初中组的第27题、高中组的第28题几乎一样。教育专家也会感叹,捆绑在命题者身上的“镣铐”实在太多。不过,校际联动的平台,能够提供很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作为青年教师,在命题上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也期待更多这样的校际联动,能够使我们年轻教师历练思维,打开视野,更好地乘风破浪向前进步。

 

卫奚芸

20129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