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拉锯战
方 洪
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过程中,发觉更多的时候打的是心理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简单的叹词,都能在彼此心中激起微妙的化学反应,因此,怎样让这个未知的反应引发出我们那个预设的结论,这正是我们需要思索的。有的时候,发现报之以真心、还之以真情似乎并不够,在与小A的交流过程中,我学会了更细致的观察,更认真的倾听,和更技巧的帮助。
小A,一直都是我们班引人瞩目的一个人物。第一次家访时,他就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唯一一个在家访过程中主动与我交谈甚至代替父母与我交谈的孩子,他的温文有礼、得体的谈吐不仅让我惊诧,更让我真心地欢喜,班级工作还未正式拉开序幕,可我已经为班级物色好了学生榜样了。一开学,在暂定班委时,他便毫无悬念地担任了班长一职。在前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小A已显出了他在学习上巨大的优越性,不仅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这样“有性格”地坚持着自己,在学习上,他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作为一名中队干部,班中的同学以及我对他却并不欣赏。我们怀着这种既定的看法走进了下半学期,这是更为忙碌的一个阶段,所有人都在努力适应着紧张的生活,小A也同样在努力,当然他也继续保持着他一如既往的优异,始终牢牢占据着“学科先锋”的高地,但之后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个高高在上的“学习明星”有了新的认识。那是一个周五的中午,有个小家伙带着极其惊诧的表情跑来告诉我说小A哭了。我心中确实是一惊,这个孤傲的孩子在我心中都快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了,几乎没有见过他在学校流露过多的情感,这次的“眼泪”着实让我诧异。我立即跑到教室,教室里的人三三两两,或谈天或下棋,大家似乎都有交流的固定圈子,而唯独小A孤零零一人坐在课桌前,埋着头,肩膀在微微地抽动。我拉开了他身边的椅子,坐了下来,拍了拍他的肩问询原由,但他始终不愿抬起头来,只是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瓮声瓮气地连声说着“没什么”,我着实觉得无奈,也就作罢回了办公室。待到临近上课时走进教室,发现小A依旧如此,我忍不住了,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搬了把椅子让他与我面对面地坐着,让他擦干眼泪,平心静气,继续了解原因。他依然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告诉我他不想说。我觉得事情很棘手,他的拒绝把我逼到了死角,不明原由的安慰、交流都是不着边际的。看着这个突然让我觉得陌生的孩子,我决心了解事情的真相,于是,我不依不饶地跟他进行了选择问答,我给出两个我的揣测由小A来进行选择,我尽量让自己的揣测充满体谅,而于他而言,这或许比直接的叙述要委婉多了,于是,我们的交谈艰难地行进着,之所以艰难,是因为触及了不少“他不想说”的问题。时间有限,我只能从只言片语的信息中加以拼凑,了解到的伤心似是源自家里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我很难想象一个才十几岁的小男孩心里竟要承受这样长久的困扰。看着小A在我面前无助地哭泣,我觉得心里满是酸楚。下午的主题班会,小A没有出现,我们的实
在这个学期的一次午餐减免的助学活动中,我考虑良久,还是将名额给了小A,但虑及自尊心的问题,在“姓名”栏,我填上了“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事后,一张要求申请人填写的表格发放到我手里,我找来小A,对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实不作赘述,只将表格作了简单说明交给了他。小A看上去很犹豫,他告诉我必须征求父母的意见。第二天一早,他将一张空白的表格放回到了我桌上。这个极要自尊的孩子以及这个极要自尊的家庭再度拒绝了帮助。
半学期过后,让我高兴的是,我居然看到了一个在工作上能干得让我瞠目的小A,从每周倾听到主题班会,主持筹划,有条不紊,严谨缜密。又是一次竞选演说,我让有竞选意愿的同学先上台进行竞选讲演,小A是第三个冲上去的,他低着头,走得很急促,但每一步都很踏实。上了台,他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表达了他的心声,让我震惊不已。“我不是一块破铜烂铁,给我机会,我能够做得比你们每个人都出色”,这样的自信和带着些许不满的宣言给了我极大的震动。我决定给他机会,因为我想要看到一个充满了自信的光芒、神采飞扬的小A 。一次主题班会,我们邀请了家长榜样来为大家谈谈“责任意识”,我将组织策划全权交给了小A,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实在让人欣赏,更让我叹服的是他在班会上的表现,始终镇定自若,面对临场突变能够得心应手地将班会的行进轨迹拉回到既定思路中。在班会结束后,我狠狠地表扬了他,因为那的确是我的心声。
在小A的周记、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里,常能见到他的一些独到甚至偏激的思想在闪动,在写评语时我也常常字斟句酌,在传达我的思想的同时,又不伤及他的自尊。在学期末的一篇练笔《看别人眼中的自己》中,在文后,我坦诚地表达了我的歉意——长期以来对他的误解,也真心地传达了我的喜悦,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全能的小A,尽管这只是份迟到的认识。我能感觉到小A正在变化着,尽管这种变化是微小的,他仍不能完全地让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里,但至少他与我之间已少了几分隔阂,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欣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对人的教育的确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地把细微的量变加以累积的过程,是一个塑造他人、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过程,可它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现与实现我们自身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场心灵的拉锯战,我也在这样的较量中与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