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2025学年师资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教育

心灵的拉锯战

作者/来源:方 洪    发布时间:2012-06-27

心灵的拉锯战

方 洪

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过程中,发觉更多的时候打的是心理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简单的叹词,都能在彼此心中激起微妙的化学反应,因此,怎样让这个未知的反应引发出我们那个预设的结论,这正是我们需要思索的。有的时候,发现报之以真心、还之以真情似乎并不够,在与小A的交流过程中,我学会了更细致的观察,更认真的倾听,和更技巧的帮助。

A,一直都是我们班引人瞩目的一个人物。第一次家访时,他就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唯一一个在家访过程中主动与我交谈甚至代替父母与我交谈的孩子,他的温文有礼、得体的谈吐不仅让我惊诧,更让我真心地欢喜,班级工作还未正式拉开序幕,可我已经为班级物色好了学生榜样了。一开学,在暂定班委时,他便毫无悬念地担任了班长一职。在前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小A已显出了他在学习上巨大的优越性,不仅让任课老师赞不绝口,也成为了班中同学努力看齐的标杆。显然,短短半学期,他已在学习上拥有了自己的说服力,那么作为一班之长,在对待班级工作时,他的表现又如何呢?不难发现,对于班级活动,他并不热心参与,对于班级的诸多事务,他也未能主动地协助老师进行组织或管理,只有交付的任务,他才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或许他正在做着最好的自己,但却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班长。在观察了一个月之后,我与小A进行了第一次交谈,他说话干净利落,所以谈话也就变得简单明快起来,我对这一个月来我所看到的作为班长的小A作了一些自己的形容,也谈了我的想法,小A始终沉默着,低着头不看我,但我清晰地感觉到那并不是拘谨或是胆怯,也不是反省或是羞愧。果然,待我说完后,小A沉吟片刻,冷静地陈述了他的理由,为了取得更高的威信,得到更多的信服,他觉得首先必须最大程度地做好自己,只有奠定了群众基础,方才有资格去管理与约束别人。谈话很快就结束了,结果是我被说服了。在第一次改选中,他以赢得的“威信”续任班长一职。但此后的情况并未改变,他依旧独善其身,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继续忽略这个集体,也一并忽略他的职责。在第二次改选中,他从班长换位到了副班长,相对而言,这个岗位所要承担的实际性职务要少些,或许更适合他,他对此不置一词,“工种”的改变于他而言似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这样“有性格”地坚持着自己,在学习上,他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作为一名中队干部,班中的同学以及我对他却并不欣赏。我们怀着这种既定的看法走进了下半学期,这是更为忙碌的一个阶段,所有人都在努力适应着紧张的生活,小A也同样在努力,当然他也继续保持着他一如既往的优异,始终牢牢占据着“学科先锋”的高地,但之后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个高高在上的“学习明星”有了新的认识。那是一个周五的中午,有个小家伙带着极其惊诧的表情跑来告诉我说小A哭了。我心中确实是一惊,这个孤傲的孩子在我心中都快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了,几乎没有见过他在学校流露过多的情感,这次的“眼泪”着实让我诧异。我立即跑到教室,教室里的人三三两两,或谈天或下棋,大家似乎都有交流的固定圈子,而唯独小A孤零零一人坐在课桌前,埋着头,肩膀在微微地抽动。我拉开了他身边的椅子,坐了下来,拍了拍他的肩问询原由,但他始终不愿抬起头来,只是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瓮声瓮气地连声说着“没什么”,我着实觉得无奈,也就作罢回了办公室。待到临近上课时走进教室,发现小A依旧如此,我忍不住了,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搬了把椅子让他与我面对面地坐着,让他擦干眼泪,平心静气,继续了解原因。他依然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告诉我他不想说。我觉得事情很棘手,他的拒绝把我逼到了死角,不明原由的安慰、交流都是不着边际的。看着这个突然让我觉得陌生的孩子,我决心了解事情的真相,于是,我不依不饶地跟他进行了选择问答,我给出两个我的揣测由小A来进行选择,我尽量让自己的揣测充满体谅,而于他而言,这或许比直接的叙述要委婉多了,于是,我们的交谈艰难地行进着,之所以艰难,是因为触及了不少“他不想说”的问题。时间有限,我只能从只言片语的信息中加以拼凑,了解到的伤心似是源自家里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我很难想象一个才十几岁的小男孩心里竟要承受这样长久的困扰。看着小A在我面前无助地哭泣,我觉得心里满是酸楚。下午的主题班会,小A没有出现,我们的实老师也一并失踪了,我很感激她能这样及时地帮助我更深层地去倾听小A,或许在面对一个刚走进我们班、且总能温和地微笑着的实老师时,小A更能吐露心声。果不其然,班会结束后,实老师跟我交流了她所了解到的片段。我们将零散的信息加以拼凑,终于初步得出了结论,小A一直都为家庭经济问题苦恼,但极强的体恤之心让他不愿在父母面前流露丝毫,而极强的自尊心,又让他不愿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泄露点滴,每当要求做小报、查资料时,他总是极度痛苦,所以每次看到他都在忙着赶作业,那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于别人而言简单寻常而于他而言却艰难无比的作业。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尽我所能,不伤他的自尊心,可又能适当缓解他的压力。在学习上,我开始把我的工具书向他开放,一方面解决了语文学科查找资料的困难,同时,也让他与我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探讨关系,他对知识的求索精神远大过于我,常常拿他的困惑来向我发问,在某种程度上这对我同样是一种促进,于是,我们在这样微妙的“互助”中携手走得更自如了。

在这个学期的一次午餐减免的助学活动中,我考虑良久,还是将名额给了小A,但虑及自尊心的问题,在“姓名”栏,我填上了“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事后,一张要求申请人填写的表格发放到我手里,我找来小A,对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实不作赘述,只将表格作了简单说明交给了他。小A看上去很犹豫,他告诉我必须征求父母的意见。第二天一早,他将一张空白的表格放回到了我桌上。这个极要自尊的孩子以及这个极要自尊的家庭再度拒绝了帮助。

半学期过后,让我高兴的是,我居然看到了一个在工作上能干得让我瞠目的小A,从每周倾听到主题班会,主持筹划,有条不紊,严谨缜密。又是一次竞选演说,我让有竞选意愿的同学先上台进行竞选讲演,小A是第三个冲上去的,他低着头,走得很急促,但每一步都很踏实。上了台,他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表达了他的心声,让我震惊不已。“我不是一块破铜烂铁,给我机会,我能够做得比你们每个人都出色”,这样的自信和带着些许不满的宣言给了我极大的震动。我决定给他机会,因为我想要看到一个充满了自信的光芒、神采飞扬的小A 。一次主题班会,我们邀请了家长榜样来为大家谈谈“责任意识”,我将组织策划全权交给了小A,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实在让人欣赏,更让我叹服的是他在班会上的表现,始终镇定自若,面对临场突变能够得心应手地将班会的行进轨迹拉回到既定思路中。在班会结束后,我狠狠地表扬了他,因为那的确是我的心声。

在小A的周记、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里,常能见到他的一些独到甚至偏激的思想在闪动,在写评语时我也常常字斟句酌,在传达我的思想的同时,又不伤及他的自尊。在学期末的一篇练笔《看别人眼中的自己》中,在文后,我坦诚地表达了我的歉意——长期以来对他的误解,也真心地传达了我的喜悦,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全能的小A,尽管这只是份迟到的认识。我能感觉到小A正在变化着,尽管这种变化是微小的,他仍不能完全地让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里,但至少他与我之间已少了几分隔阂,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欣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对人的教育的确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地把细微的量变加以累积的过程,是一个塑造他人、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过程,可它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现与实现我们自身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场心灵的拉锯战,我也在这样的较量中与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