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位心灵按摩师
许岚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格和精神世界。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学生,社会环境和自身认知水平都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倡导全面发展,平衡发展。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或者内心有困扰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了解他们心理失衡的种种状态,探讨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寻求对策,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迷蒙区”,培养健康的精神情操,顺利完成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位女生,思维敏捷,脾气暴躁,性格泼辣。行为举止怪异的她曾经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话爬上了教室的窗台。那时的她全然不顾同学们的呼喊,也不顾及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只是凭借自己的那一份“勇气”,想要证明自己是个说到做到,勇敢无畏的人。大约两分钟后,她自己爬下了窗台。当我冲进教室时,她一脸的若无其事,对于同学们的关注,似乎还有些兴奋。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不安与焦急让我的头脑霎时一片空白。放学后,我去了她家家访,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她边喝酒边和我聊天,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她看来学校要比家庭温暖开心,因为有同学可以和她一起玩闹聊天,而家里只有自己一人,没人陪伴吃饭,没人会和自己讲话,甚至觉得没人会在乎她。自己的父母从小就很少管过她。之所以会有现在的脾气性格与缺少父母的关爱有很大的关系。“至于今天的事情其实自己并不真想跳下去,只是觉得好玩,能引起大家对我的重视,我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在和她沟通了近三小时后,她的心情渐趋平静,而我的心事似乎越发沉重。遇到这样的学生除了感叹命运的不公外,我还要祈祷这样的事情再也不能发生。终于晚上九点多她妈妈回来了,与她妈妈说明今天的情况后,我很希望能取得她的配合,积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陪伴自己的女儿。在之后的日子里,虽然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这位女孩依旧我行我素,性格脾气、行为举止依旧如此怪异。无数次的沟通就像竹篮打水,她的父母可能也没有对她引起足够的重视,忙于工作,疏于陪伴教育。在忐忑不安中我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既遇之则安之。面对这样一个出格的小孩,哪怕有再多的不愿意,我还得管到底。有时一句恰如其分的提醒,有时一份温暖贴心的早点,虽然它们的作用微乎其微,但这些却是我想要做的。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进入初三,情况才有了一些好的转变。由于课业繁重,该生也渐渐融入了刻苦学习的氛围中,加上她自身的聪慧,很快成绩就有了大幅的上升,我也积极鼓励她考重点高中,通过努力,使成绩再拔尖,最终可以如愿以偿。她的父母也开始关注她的学习,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既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因素,也有自身认识情感的限制。无论是心理成熟的学生还是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实际上都需要一定的心理按摩。即进行心理疏导,感情交流,心灵对话,构建学生的心理平衡,改善育人环境,积极引导他们加强亲情交流,加强心理调控,合理宣泄不愉悦的东西,消除紧张情绪,调整学习心态和生活态度,减轻心理压力,让自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要能从教育教学学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信,就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做一个学生心灵的按摩师,不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守得云开见月明。用积极的心态悦纳每一位学生,是解决学生心理失衡的一把万能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