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2025学年师资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教育

学着“读”懂“心声”

作者/来源:杨莹玮    发布时间:2012-06-27

学着“读”懂“心声”

杨莹玮

我任教的班级正值初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年龄段,因为学生的认知从此渐渐开始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确立。也老师和家长都会渐渐觉得:学生怎么没有以前这么听话了呢?其实,那或许是由于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叛逆、开始寻求平等独立。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觉得需要理解学生在这一敏感时期的心理变化,掌握运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处理突发事件、为学生家长服务。

案例一:期中考试以后,我收到了C同学妈妈T女士的来电,她说由于儿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按照事先母子两人之间的约定,妈妈要限制儿子对于手机的使用,可是儿子反悔、不愿意答应,母子之间现在关系僵持。

我暑期家访时就了解到C同学是比较早熟的男孩子,上个学期还有厌学情绪,这半个学期接触下来又觉得进入青春期的他已经能够冷静思考一些问题,已经是时候让他树立一些责任意识了。

于是,我建议妈妈尝试如下几点:第一,与儿子谈话不要用命令式口吻,也不要啰嗦,因为儿子现在是求平等、求独立,自尊心很强又叛逆的阶段,“硬碰硬”未必能够达到妈妈预期的目的;第二,在这件事情上,由于双方事先达成共识,所以如今儿子理亏,妈妈心里底气应该足一些,不妨“姿态高一点”,冷静而又简短地对儿子说明“儿子,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男孩儿了,妈妈在期中考试之前与你达成的约定是建立在自愿非强迫的基础上的,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是现在你出尔反尔,不能遵守承诺,缺乏信用,妈妈对此感到非常失望。”然后给儿子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自己做决定。

晚上九点三刻,我收到了T女士的短息:谢谢杨老师,儿子答应了事先的要求和承诺,我使用了你说的方法,很管用。

这件事情的顺利解决让我体会到:对一些类似的突发事件做这样的冷处理,首先给双方都留有尊严和理性思考的时间,特别对于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来说,独立冷静地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其次,对于一个求平等、求独立的青春期大孩子而言,树立平等个体之间的规则意识以及遵守规则与承诺的信用感,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意识到“求平等也要担责任”。最后建议家长也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适当加入“约法三章”的策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样家长实施管理也可以更有信服力。

案例二:班级里一个女生S在整整一个学期断断续续向我报告说自己的东西“失踪”了,我起初以为是S同学自己疏忽大意,没有管理好自己的东西,可是渐渐发现事有蹊跷:失踪的东西小到作业本、作业卷,大到复习资料、政治书、科学书、语文书,甚至在秋游期间,她的手机也“失踪”过一段时间然后又“出现”。于是,我觉得是有同学在恶作剧(因为类似的恶作剧我在上一届任教的班级中也曾经遇到过,并且顺利解决了)。我曾让S同学自己回忆可有与班中同学有“结怨”,也悄悄向其他同学询问S同学平时的为人以及与其他同学相处的情况,但是都毫无头绪。我深感这件事情棘手,直觉告诉我应该是一个女生所为,可是我担心“打草惊蛇”,也担心盲目猜测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所以让我一个老师要做一回“侦探”,这次我可真的感到手足无措了。而且,随着期末阶段S同学遗失的东西越来越重要,她的妈妈也打电话与我沟通了,虽然家长能够理解我的难处,但是我感到压力更大了。

真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本学期最后几天事情有了转机。在期末倒数第二天,放学铃声响过之后的“混乱”时期,一个同学从我身边走过,遗落下一份英语复习卷,我拾起一看“如获至宝”——这恰巧是S同学的东西,再抬头一看,我懵了——复习卷是从W同学手中的语文书中掉落。

第二天放学后我把S同学和W同学都留了下来。我先与W同学沟通,为了防止她有所隐瞒,我先告诉了她我在上一届任教的班级中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件,并且顺利解决了;然后我鼓励她不用害怕我会有过多的责怪,不用担心这件事情会有其他人知道,并且告诉她:老师相信你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出自你的本意,你这样做一定有你的原因和难处,心里有什么想法和困惑要大胆说出来,让老师帮帮你。终于在我的耐心开导和劝说下,W同学一边流泪一边说出了恶作剧的原因:其实她们俩一直是好朋友,所以会在学习上互相比较鼓励,W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多次练习和测验的成绩大多没有S同学理想,期中考试的失利更是让她对于S同学心生妒忌,于是就想到偷偷藏起S同学的东西,给她带来一些“小麻烦”。W同学自己也十分讨厌自己的这种行为,可是自己有的时候也控制不住自己。我问W同学有没有把内心的这种苦闷告诉爸爸妈妈?她又向我透露:爸爸很忙,对自己也很严格,很少沟通;妈妈比较宽容,可是家中还有一个年仅五岁的弟弟,很调皮,妈妈在家把大多数的时间放在弟弟身上,对自己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就相对较少了。我从她的叙述中分明看到了一个万分“纠结”、身处矛盾中的少女——因为对自己有要求可是又达不到就把压力找了一个错误的途径释放,对于自己的好朋友心生妒忌到了无法自拔、不可自制的地步,对于自己忙碌的父母心中的苦闷又没有机会倾诉。

知道事情的真相和原委后,我开导W同学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要珍惜可贵的友情,要懂得正确地释放压力,更要大胆地把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及时向同学、老师、父母倾诉。好在与S同学沟通之后,她能够理解并且原谅W同学,两人仍是朋友。

通过这件事情,我感受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做出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此时需要的不是一味的指责,更重要的是聆听、是知道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的关心,这种关心不仅仅停留在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心态。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接触的学生从入校时期的稚嫩到初中毕业时的青春洋溢,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发生蜕变。现在的孩子生理成熟期有所提前,所以会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青春期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如果出现某些困惑并且得不到及时指导,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在家庭教育方面,现在的一小部分家长并不了解自己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多或少会忽视孩子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对孩子也许只关心学习,总觉得“他是我小孩,就应该听我的”,一味的实行“高压政策”;也许是由于工作忙碌,总觉得“我付了学费的,孩子的事情老师就应该多费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加以关心;也许是由于经济条件优越了,对于孩子自幼溺爱、百依百顺,渐渐地出现了“我的话没有用、孩子不听的,老师的话有用、孩子才听”。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中有了秘密,越发不愿意与家长主动沟通交流。若孩子心中有了困惑、苦闷,同学、朋友不能帮助解决,往往会出现自己的“心声”无处说、不愿说、不敢说。而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里确实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果遇到个别学生出了状况,应该及时加以心理疏导、心理调节、心理干预,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并且耐心倾听,毕竟“倾诉”是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对于情绪的调节与平衡有积极作用,而聆听的时候能够不带有主观偏见、甚至换位思考,将更加容易获得孩子对于自己的认同,最终对于促进孩子素质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学校简介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 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电邮:xnwy_xiaoban@163.com 
您今天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