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素质教育的支柱工程
文汇报2010年报道
【学校情况介绍】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1993年,是上海市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转制学校。随着改革深化,2005年成为由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徐汇区一所大型民办完全中学。
学校由徐汇区资深老校长、现任常务副董事长
学校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德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从2007年起连续二年上海市文明单位。
1997年授予“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通过十余年努力,形成了成果显著的“男篮女排”体育特色项目,其群体化、广泛性的高雅艺体活动,已成加速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力,成为了徐汇区中小学校中群众体育运动的一朵璀璨之花。
一、 基石:坚守理念 弘扬精神
学校创办人庄中文老校长早在创办之初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这就是西南位育人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十六年来,西南位育人懂得肩上的责任:人的发展,人的终身发展才是压倒一切的。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生存比较困难,肯定要讲升学率;但决不能被升学率牵着鼻子走。他们坚信:高升学率是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真正能落到实处、真正能体现力度的必然硕果。
学校在徐汇区教育局的积极支持下,在新老校长理念引领下,始终把学校体育工作抓得扎扎实实,搞得红红火火。
小G同学独辟蹊径选择了赴以色列留学。临别时,他对母校的评价也有独特的视角:“在校七年中,学校从没放过一节体育课。”张建中校长对此评议道:“这不仅是放不放体育课的问题,凸显的是在学校全局工作中体育的重要位置。一所学校的体育工作正是校长理念的试金石。一个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往往是这个学校教风的窗口。西南位育体育教师团队,正是我校最优秀的教师团队之一。”
学校引导学子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行为”作为健身理念;三个校区,十个篮球场,竖着59块篮球板,正是西南位育人一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智慧;“走廊静、操场闹”、“中午尽力把学生赶出教室”的话校长常挂在嘴边。自从93年办学以来,他们坚持评比校三好学生必要条件为体育达到“良好”等级以上。让体育拥有了雷打不动的一票否决权,坚持对一批体育不达标的学习尖子的“割爱”,这样才能让莘莘学子的心中真正留出了一大块名叫体育的圣地,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支柱。
学校高度重视早晨二十分钟的晨操。因为这是全校每天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课,作为每天教育活动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这也是校园内唯一的覆盖全校师生且行动统一的体育大课堂,这是提高师生对体育认知度与认真度、整肃操场作风与校风校纪的最佳平台。鉴于这样的统一认识,西南位育从出教室、下楼梯、进操场、做操的每一细节每一动作,一丝不苟地抓起,抓出了正气,抓出了作风。对于这,刘晓艳党总支书记似乎记忆犹新:“当年,西南位育的校风校纪建设就从这些细节开始,每个学生热爱体育关注健身的观念,也是从做好每一节广播操起步”。的确,在我校初创期,早操一时成为校风建设的一个窗口。在区教育局精心组织下,通过交流与展示,在全区中小学范围内掀起了一波提升广播操质量的高潮。
讲到这,老组长问庆海老师总会与你侃个故事,95年江西戈阳一位中学校
长随团来上海参观学习,住在西南位育操场边上的一个旅馆里。有一天,他推窗一看,这个学校的早操从进场到做操真不简单,心想今天肯定有领导来检查,否则绝对不会那么认真。第二天,又推窗看,还是昨天那样,他才啧啧称奇,主动跑进校园与体育教师攀谈开来。第二年,那位校长带领了他们学校的全体体育教师来上海西南位育参观学习,一定要把西南位育的操场作风与早操晨跑模式学到手。十余年后,2009年4月,这位校长退休后成为了江西一所民办中学校长,他第二次带领全校体育教师,又来参观学习。他的执著与西南位育体育教师的风采,构成了跨越世纪的一段佳话。
西南位育体育组发展到今天,真叫人有点“看不懂”。组内人员近几年几乎
没有增加,但校区增加到三个,三课两操两活动的全面实施,为创建三高一流学校的目标,使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他们就这么坚强地一步一步走来,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绩。他们靠什么?
他们没有绝招。我们只能用体育教研组组长
靠天、不靠地,靠的是我们体育组全体教师共同拥有的一种“精神”。
他们的精神确实非常可贵!首先大家达成共识,一定要有一种拼搏精神:有
作为才会有地位,别人看不起体育老师没关系,我们自己一定要看得起自己。任何事情从自己做起;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要探索去做!
其次,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教师间不断加强沟
通与交流,对教学中发生的问题、领导布置的任务都积极出点子、想办法。根据各位教师的特点,把教师分成了田径、篮球、排球、健美操、跳踢等小组负责学生的训练,做到有分有合。备战市、区比赛最缺的是时间。特别是田径赛,人数多、项目全,训练没时间怎么办?课后增加体育训练很难得到民办学校家长支持,这又如何找出路?他们全体教师出动,体育课上,由任课教师负责上课,其他专
第三,在探索中求发展的精神。体育组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
是来之不易的。例:听音乐跑步,针对早操进出场的管理,通过深入思考,在问庆海老师的提议下,开始摸索寻找音乐来指挥早操的进退场,终于从《红太阳》到《外婆的澎湖湾》再到《瑞典狂想曲》,逐臻成熟。在冬季长跑中操场太小了,摆不下全校师生,他们又精心设计,在音乐的指挥下,象一条蛇的来回游动,使晨跑井然有序,蔚为壮观,成为学校初创期的又一个“景观”。体育教师的创意一下子让大家刮目相看。在全校师生心目中,体育教师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全体教师和班主任也把体育作为份内事,人人参与,个个支持,抓体育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强大合力。
他们就是靠着这股精神,脚踏实地以有限的人力物力,把学校体育工作做细
搞活,在平凡中创造了他们的不平凡!
多年来西南位育中学在市、区各项比赛中,屡获奖牌,取得令人瞩目成绩,已远远超越一般民办学校的体育水平。08年在徐汇区中学生田径赛中,西南位育荣获高中组团体第一名,初中组团体第二名。07年是徐汇区中学生田径赛高中组团体第二名,初中组团体第四名,并获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区羽毛球赛,又获高中组第三名,初中组第四名。2006年是徐汇区中学生田径赛高中组第三名,初中组团体第三名。健身健美操一直是东校的强项,在徐清心、谈茵与王文彦三位女教师精心指导下,不管东校还是西校,连续在市区中学生比赛中屡获佳绩。从2004年开始,连续四年荣获徐汇区中学生健身操比赛一等奖并同时都捧回了最佳表演奖。
二、 亮点:特色彰显体育魅力
西南位育人做事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决不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校情,创出
校本特色,这样才最具生命力。
1995年,西南位育向全体师生提出了“两康工程”(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接着,他们又推出了“两力工程”,即针对上海学生的弱点,重点训练臂力和耐力。随即又参照操场条件与师资强项,及当代学生热爱竞赛项目的心理,推出了“男篮女排”的特色项目。
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这个特色项目,他们是含辛茹苦、埋头抓了整整十二年。
他们依靠集体力量,精心备课,在体育课上全面向男生与女生分别渗透篮球排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练习方法和手段按年级目标进行了疏理和实践,把素材转化为可操作的教材,把训练分解为单元,逐步形成了分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练习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04年开始,编写“男篮女排”课的书面教材,完成了预初到初三四个年级的校本教材。这份排球校本教材,后来成为了徐汇区中学体育区本教材《排球》的主要参照依据,其执笔也正是西南位育的体育教研组组长
在高中,他们还大胆试行女排课后阶段性作业,要求学生对排球发、垫、传、扣的基本技能,开展四人组合的综合能力训练方案设计。众多学子出于对特色项目的挚爱,发挥了极大的想象与创意。这些课后作业成为了特色项目训练中师生互动的最佳平台。
渐渐地全校男女同学从不会到学习着打,从参加比赛进而产生浓郁兴趣,最后力求精益求精。这个巨大变化过程,让全体体育教师体验着强烈的成功感!是的,让西南位育学子有了一项真心喜爱、相伴终生的健身项目,校园内洋溢着体验体育活动的生命快乐,也让全体教师演绎着事业的流光溢彩。
体育教研组副组长
男篮女排特色项目已成为一届届西南位育学生一项几乎普及到每个学生的
体育项目。一个班男女各一半,有时男篮女排可以组建实力不低的三个球队上场比赛。许多同学成为了酷爱篮球排球运动、又能上赛场小试牛刀的“球迷”。而选修课与学生社团课,又为球类爱好者搭建了发展个性最好的舞台。许多学生考入大学后,自然又成了大学的基层球队的主力。据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女排校队中,12名球员中有6名是西南位育毕业生。有一位女同学在校时,还不是西南位育中学的校队,但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女排校队是绝对的1号主力队员。上师大体育系女排专修班一时找不到比赛对手,她们受邀与西南位育初三年级一个女队进行角逐,最后她们不得不屈居小妹妹之下。所以
近年市、区篮排球比赛成绩一览表(2005-2008)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初中男篮 |
区第四名 |
|
区第七名 |
区第二名 市优胜奖 (首次参加市赛) |
高中男篮 |
|
区三等奖 第五名 |
|
|
初中女排 |
区第一、二名 |
区第一、三名 市比赛第三名 |
区第一、四名 市比赛第一名 |
区第一、二名 市比赛第四名 |
高中女排 |
区第一、二名 |
区第二、四名 市比赛第三名 |
区第一、二名 市比赛第四名 |
区第一名 市比赛第一名 |
三、 活力:面向全体的执著
西南位育的体育工作从来不是局限于少数比赛尖子的培养,虽然有了尖子完
全可以妆点门楣,似能事半功倍。但他们信奉面向全体,因为只有面向每个学生的学校体育工作,才是对一代人的真正负责,才能迸发学校体育工作的无限活力与生机!
是的,他们开展每一次体育工作的根本思路就是从普及到每个学生开始。所
以,他们抓体育的基点就是首先从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每一堂体锻课、每一个早操开始,扎扎实实,十六个春秋如一日。
而且在体育课十分关注德育渗透,加强意志力、合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西南位育的学子都能成为大写的人。
西南位育体育教师通过十六年的探索和积淀,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清晰思路:坚持发展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和强化特色项目练习相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引领和学生的主体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先进理念的引领,求索务实的精神,使他们致力于提高课堂质量,不断提升每堂课的含金量,他们一直坚守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战场。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大的活动场地,他们克服各种客观困难,硬在并不宽大的三个校区,摆开了十个排球场,为不占用场地,他们绞尽脑汁发加层来扩大校舍,并且还在屋顶建了屋顶花园,以增加学生活动空间;他们在东校开办之初,毅然停办原来学校经营不错的防空地室旅馆,立马改为可容纳十张球台的乒乓房;他们千方百计努力争取通过托管与停办,逐步扩大为三个校区,大幅提高生均操场面积;接收北校后,他们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积极改建室内排球馆,并同时安放了十六个简易乒乓桌,为初中学生拓展了体锻空间。总之,从校长到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实实在在地把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挂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的教学作风与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每堂体育课的含金量。这正是该校全体体育教师坚守十六年的一份执著。有了这份认真与执著,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磨炼成一支有理想、有本领、能吃苦、讲奉献的优秀队伍,得到全校师生与区内同行异口同声的褒奖。
每个有幸来这所学校实习的大学生都觉得在这里真正学得到真本领。这所学校青年教师成长也特别快,
为了引导全体同学更加脚踏实地投入体育健身活动,体育教研组在全区率先实行和完善了体育评分与统计的信息化。就是这些平平常常的教师,凝聚集体智慧,自行开发了Foxpro系统下运行的评分软件,从95年开始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但减轻了体育与体锻评分统计的工作量,而且使学生体育成绩减少了主观性、随意性,有力调动了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积极性。从此为发端,西南位育体育组在信息技术运用上总走在徐汇区各中学的前面,无纸化备课已成为他们教学教研活动的一大亮色。他们又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注重体育教科研,写出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体锻课外,他们又紧紧抓住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充分利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十月体育月”平台。06年校运会,参与运动会有720人次,教师健美操把入场式推向高潮;07年校运会,入场式以高三百名女生健美操展示开始,进行了全校广播操决赛和校健美操队表演,比赛内容还增添了男篮女排决赛和接力赛,全校有2300人次参与;08年校运会入场式安排了预初年级做“初升的太阳”广播操,其他年级做“时代在召唤”广播操,最后初三100名女生排球展示,使开幕式高潮迭起,全校有1640人次参与。为激励更多学生报名参赛,他们在团体计分上又出新招,目的让每个参赛学生都能得分,都能为班级增光,努力提高参与率。讲到校运会,分管艺体的金琪副校长怀着几份自豪说:“我们以‘一年准备,一月宣传,一次展示’的指导思想,努力去激活学子投入体育运动的激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师生的风采,让校运动会成为全校师生心目中的真正体育盛会!”
西南位育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较弱的学生还开展了课后的“补差”,他们对这些学生的关注一点也不比体育优秀生逊色。东校一个体型较胖的女生,对1000米跑一点没信心。但体育教师总是鼓励她,每次练跑,老师都会惊喜地告诉她提高了多少秒,意在激励,提高信心。不断提高自信的她在正式测试时,终于达到了及格标准。像这样的个案在他们手中还真不少。
一路走来,十六年的求索,十六年的蜕变。今天的西南位育中学,富有特色而又注重普及的体育工作,为素质教育全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