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难以至,然心向往之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十分讲究“礼义廉耻”,把它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可见其重要程度。但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吾日三省吾身”,将文明美德放在心上?
走在大街上,若是一时兴起做个随机访问,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说脏话的经历。或许你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习惯罢了,但无意之间,你还是伤害了别人。说完了,痛快了,心却空了。我们在享受这种病态的快感时,似乎也失去了些什么。我们竭力去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用狂妄去践踏另一个人的自尊,但从来都不会记得事后的痛苦。说脏话甚至比随地吐痰更加普遍,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至于大家也已经对这刺耳的声音麻木了。或许有人觉得说几句脏话就会被判定为失去了文明美德未免有些过于夸张,因为世界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讲过这么一两句。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这个世界岂不就成了道德败坏的黑暗世界了么?所以我认为,不能仅仅凭一个人说了些什么而直接下定论,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些什么。
记得初中时我们班有个男生,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有一段时间突然开始念叨起“那个老奶奶不会把我的伞给私吞了吧”之类的话。起先大家也没太在意,一笑置之。突然有一天,有人送来一封表扬信,原来那个男生在一个雨夜把自己的伞让给了一位老奶奶,自己淋着雨回家了。而老奶奶后来也没有在原来的地方再遇上他,也就没法还伞了。这事深深触动了我们,原来在这个社会上还是会有“送伞好少年”啊!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好榜样,能够毫不犹豫地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他事后也曾心存疑虑,不过好在他也遇上了一个好人。现在诈骗事件这么多,甚至都有老年人故意装成弱者来骗取不义之财。如果那个老奶奶也是个图“不义之财”的人,那么后来也就不会有这么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了吧!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失乐园”。说到失乐园,无非就是“失去的乐园”或是“失去欢乐的花园”,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又有多少人会去在乎心里的那一点点感觉?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失乐园当中,眼前的层层迷雾叫我们无法辨别方向,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身边美景的方法,就只有我们每天在家庭和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从前的大家闺秀都讲究“知书达礼”,先要知书方能达礼。当一个人的文化品德修养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不用他人引导,他也能够懂礼貌讲礼仪,思考问题周到详尽,为人处事得体妥当。但有时一个人的智商与德商并不成正比,他的智商再高,情商为零德商为负的话也是无用。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一张白纸就可能被染上错误的颜色。
当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大肆渲染着不实报道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最淳朴、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的文明礼仪,这些从小母亲所心心念念的才是我们应该染上的“颜色”。如果大家都能卸下刺猬的外壳以诚相待,便能够一步步接近心目中的那片桃花源。若是我们的生活天天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攻心计,那真的就只能是继续生活在混沌之中了。假如迷失在本应那么美好的乐园,被仇恨、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蒙蔽了双眼,我们可能就错过了生命中最绚烂的一抹色彩。
总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一份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亲手构建一个理想的乐园呢?用我们的公民意识,去当一个践行者吧,让“失乐园”变成“复乐园”!




